海外AR/VR JBD蜂鸟二代体积减半,功耗仅18毫瓦!
微型显示领域的技术革新正持续推动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设备的发展边界。近期,MicroLED微型显示技术提供商JBD(晶宝达)正式对外发布了其全新的“蜂鸟二代”(Roadrunner)平台。此次发布标志着MicroLED微显示技术在像素密度、功耗控制和光学引擎小型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未来AR/VR设备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
新媒网跨境获悉,JBD此次推出的“蜂鸟二代”平台,并非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集成了JBD在MicroLED面板组装与测试、显示算法、光学设计以及成本控制等多个环节优势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其商业模式明确,将优先侧重于多色投影仪的批量出货,旨在将各项创新技术快速推向市场应用。这一策略彰显了JBD在MicroLED生态链中的定位与技术自信,致力于提供具备高集成度和成本效益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关键技术指标上,“蜂鸟二代”平台展现出多项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像素密度的大幅提升。该平台实现了10,160 PPI(每英寸像素)的超高像素密度,在同等显示面积下,其像素数量是“蜂鸟一代”(Hummingbird I)平台的2.56倍。这意味着在AR/VR等近眼显示应用中,用户将体验到更为细腻、逼真的图像,有效减少“纱窗效应”,极大地提升视觉沉浸感。2.5微米的像素间距(Pixel Pitch)是实现这一高密度表现的核心技术指标,它要求更精密的MicroLED芯片制造和封装工艺。
功耗控制是便携式AR/VR设备面临的一大挑战,而“蜂鸟二代”平台在这方面亦有显著突破。该平台首次采用了22纳米(nm)节点硅工艺的背板技术。得益于先进的制程,其背板功耗被成功限制在18毫瓦(mW)以内。这一创举大幅降低了系统层面的能耗,对于AR眼镜等对续航能力有严苛要求的移动设备而言,意味着更长的电池使用时间,或在维持相同续航的前提下,允许设备集成更小的电池模组,从而进一步减轻整体重量和体积。低功耗也意味着更少的热量产生,有助于设备保持稳定运行,提升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在光学引擎与投影模组的体积方面,“蜂鸟二代”平台同样实现了关键性的优化。由于像素间距的进一步精细化,与“蜂鸟一代”平台相比,在提供相同分辨率的多色投影仪时,“蜂鸟二代”的封装体积缩小了50%以上。体积的减半对于AR眼镜的外观设计和佩戴舒适度具有决定性意义。更小巧的光学引擎能够让AR眼镜设计得更加轻薄、接近普通眼镜的形态,这对于推动AR设备从早期笨重的原型机向消费者市场普及至关重要。设计师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功能模块,或进一步优化设备的外观美学。
此外,JBD强调“蜂鸟二代”平台具备高度稳定性。这得益于JBD在MicroLED高产量制造方面的长期积累与深厚经验。大规模生产的实践为“蜂鸟二代”带来了紧密一致的性能均匀性(performance uniformity)和高良率。在精密电子元器件的生产中,性能均匀性和良率是衡量技术成熟度和生产成本的关键指标。高良率意味着制造成本的有效控制,而性能均匀性则确保了产品批量出货时,每一片微显示屏都能达到预期的光学和电学标准,这对于客户进行产品集成和最终用户体验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综合来看,JBD的“蜂鸟二代”平台是MicroLED微显示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在单一技术点上取得了突破,更是在像素密度、能效、尺寸以及制造稳定性等多个维度上实现了协同进步。这些技术特性直接回应了当前AR/VR产业对于显示技术的核心需求:更高清的画面、更低的能耗、更小的体积以及更可靠的性能。随着这些核心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未来AR/VR设备的形态和用户体验有望迎来新的变革,加速沉浸式技术在消费电子、工业应用等领域的广泛落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r-vr-jbd-roadrunner-half-size-18mw-power.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