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烧眼!1200尼特无害,专家:谨防咖啡桌!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眼镜等沉浸式设备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设备以其逼真的视觉体验和便捷的交互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然而,伴随科技进步而来的,往往是人们对新技术潜在影响的担忧,其中,“佩戴VR设备和智能眼镜是否会损害视力?”无疑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许多朋友在使用这些设备时,可能会像我一样,不自觉地被眼前高亮度的显示屏所吸引,长时间沉浸其中。比如,有些新推出的显示眼镜,其亮度能达到1200尼特,这几乎相当于汽车前大灯的亮度,而且这些光线被汇聚在一小块屏幕上,距离眼睛仅几厘米。面对这样的视觉冲击,我们不禁要问:长时间面对这样的光线,我们的眼睛真的没问题吗?
为了解答这个普遍的疑问,我们特别采访了一位来自美国的眼科专家——苏尼尔·加格博士(Dr. Sunir Garg),他是美国眼科学会的一位重要发言人,同时也是威尔斯眼科医院的眼科学教授。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这些先进技术究竟会不会伤害我们的眼睛”这一问题,加格博士给出了他的专业见解。
“我们认为,影响可能微乎其微。”加格博士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光线并没有强烈到让你感到不适,或者让你下意识地想要避开——也就是说,即使屏幕很亮,但你戴着感觉还比较舒服——那么我们认为它并不会对眼睛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新媒网跨境获悉,事实上,目前关于VR头显对视力长期影响的研究数据相对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全球范围内的眼科专业人士并未因此而发出警报。根据美国眼科学会的看法,主流眼科医生普遍认为,VR头显和智能眼镜并不会对眼睛健康、功能或发育造成值得担忧的损害。这无疑为广大科技爱好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那么,除了潜在的损害,VR使用过程中是否发生过眼睛受伤的案例呢?加格博士对此表示,他所见到或听说的与虚拟现实相关的眼部受伤情况,往往都不是由设备本身直接造成的。他举例说:“唯一的场景是当人们在做一些像拳击这样的活动时,不小心被咖啡桌绊倒,然后摔倒撞到头部。”这说明,主要的风险在于使用者在沉浸于虚拟世界时,忽略了现实环境中的潜在物理危险。
了解了VR设备对成年人视力的影响后,许多家长朋友或许会更关心一个群体:孩子们。毕竟,青少年的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那么,究竟多大的孩子才适合使用虚拟现实设备呢?
市场上的一些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商对产品有年龄限制建议。例如,Meta公司建议其头显的最低使用年龄为10岁,而苹果公司则指出其Vision Pro产品不应由1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龄指导方针并非基于对儿童视力影响的研究数据。加格博士解释说:“目前并没有大量数据表明VR头显对儿童的眼睛存在问题。我认为我们可能需要向Meta和苹果公司了解这些年龄限制的依据,因为就我们眼科专家而言,这并非我们特别关注的担忧点。”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虽然没有证据表明VR头盔会导致儿童的长期视力问题,但如果一个孩子整天都在室内使用VR设备,这确实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不过,这里的关键并非VR本身,而是“待在室内”这个行为。加格博士进一步阐述:“户外自然光似乎有助于调节眼睛的生长,并有助于减少人们罹患近视的风险。”这与我们传统观念中“书呆子戴眼镜”的刻板印象似乎有几分契合。究其原因,为什么室内活动与近视之间存在关联,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仍需更多深入研究。
这一发现也提醒我们,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回归自然、多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乃至整体身心发展都至关重要。平衡室内数字生活与户外自然体验,是现代家庭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不仅关乎视力,更关乎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尽管VR设备和智能眼镜在长期视力损害方面没有确凿证据,但它们确实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加格博士指出,当你使用VR设备或长时间盯着任何数字屏幕时,你的眼睛活动较少,眨眼频率也会随之降低。这会导致眼睛干涩,进而引发刺激感和眼睛疲劳。这种状况是许多屏幕使用者普遍遇到的问题,VR设备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有效缓解眼睛疲劳呢?加格博士建议的解决方法是:有意识地转动眼球,或者有意识地增加眨眼次数。此外,遵循美国眼科学会提出的“20-20-20法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具体来说,当使用任何屏幕时,每隔20分钟,你应该将目光从屏幕上移开,看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并保持至少20秒。这个简单的法则能够让你的眼睛得到短暂的休息和调节,从而有效缓解疲劳。
除了“20-20-20法则”,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保护眼睛。例如,确保佩戴VR设备时,设备与眼睛的距离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并尽量调整至舒适状态。同时,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且柔和,避免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对比过大。适时休息,做一些简单的眼部按摩,或者眺望远方,都能帮助眼睛放松。对于长时间使用屏幕的人群,也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佩戴防蓝光眼镜,或者使用人工泪液来缓解干眼症状。这些综合的护理措施,旨在倡导一种健康、可持续的数字生活方式。
除了眼睛疲劳,使用VR时可能出现的常见不适还包括头痛、头晕和恶心。虽然这些症状可能与视觉输入有关,但VR引发的普遍眩晕感(即“晕动症”)似乎主要源于内耳,而非眼睛本身。加格博士解释说:“有些人对虚拟现实中的运动成分非常敏感。目前尚不清楚其中有多少是来自眼球的因素。”
这种由虚拟现实引起的“晕动症”,通常被称为“VR晕动症”或“赛博晕动症”,其核心原因在于身体感官之间的冲突。当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快速移动,而身体(特别是内耳的平衡系统)却感知不到相应的物理运动时,大脑会接收到不一致的信号,从而导致不适。这与坐车、坐船时的晕车、晕船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使用者可以尝试一些方法:
- 循序渐进:初次使用VR时,应从短时间、低强度、运动幅度小的体验开始,逐渐适应。
- 选择内容:避免选择那些快速移动、视角变化剧烈或有大量特技效果的VR内容,尤其是在开始阶段。
- 保持通风:使用VR设备的环境最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闷热。
- 分段休息: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摘下设备,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继续使用。
- 姜片或防晕药物:对于特别敏感的人,在获得医生指导后,可以尝试服用一些防晕药物或使用姜片等天然缓解物。
新媒网跨境认为,了解这些潜在的生理反应及其缓解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VR技术带来的乐趣,最大化其正面价值。
总而言之,目前的科学证据表明,只要使用得当,我们的眼睛并不会因为佩戴VR设备而受到长期损害。人体眼睛构造精妙,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处理各种亮度的光线。只要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让眼睛休息一下,并保持足够的眨眼次数以避免不适,就能够安全地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精彩体验。或许我们已经错过了童年时期通过更多户外活动来保护20/20视力的机会,但至少我们可以确信,我们并未在“烤焦”自己的眼球。更令人欣慰的是,从健康风险角度来看,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最大风险,可能仅仅是沉浸其中而没注意到现实中的咖啡桌,不小心撞到小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改变着教育、医疗、娱乐、工业设计乃至日常生活。它不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连接未来、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工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指引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这些技术将持续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积极价值,助力我们建设一个更加智能、美好的未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vr-eyes-1200-nits-no-harm-expert-beware-table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