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Shop大清洗!上千卖家钱货两空,800订单一夜清零

2025-09-07Tiktok

Image

近年来,跨境电商这股浪潮,可谓是席卷全球,而在这其中,TikTok Shop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新星。它凭借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魔力,掀起了一股内容电商的全球热潮。无数的品牌商、工厂店,都把目光投向了这里,不少人甚至把TikTok Shop看作是事业重焕生机的“第二春”,觉得这儿就是新卖家们实现梦想的“新手村”,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大家摩拳擦掌,都想在这里搏出一番天地。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TikTok Shop的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入驻的卖家数量也呈几何级增长,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情况难免出现。一些不规范甚至违规的行为,也悄悄滋生。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为了维护良性循环,平台不得不出手,开始收紧规则,这无疑也给那些想在这里淘金的卖家们,敲响了警钟。

TikTok卖家为何批量“翻车”?

最近,不少卖家发现,TikTok Shop似乎在进行一场大扫除。平台方面明确表示,他们监测到一些卖家通过批量注册店铺、上传大量低质量商品等方式进行所谓的“铺货”,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导致不少用户对平台产生了负面印象。为了维护健康的电商生态,平台发布了一则非常明确的公告,核心目的就是严厉打击低质铺货和店群套利的行为。

紧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退行动”就此展开。许多卖家还没来得及搞清楚状况,自己的店铺就已经被封了,甚至连关联的支付账户里的钱,都限制了提现。这一下,可真是愁坏了不少人。

新媒网跨境获悉,一位刚过试用期、运营不足一个月的卖家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字里行间透着无奈和焦急。他的店铺被封后,即便提交了申诉,也迟迟未能恢复运营。更让他心力交瘁的是,封店的时机恰好卡在了90天回款周期,结果平台不仅取消了店里800多笔已经产生的订单,还把所有的店铺款项都给扣除了。这辛辛苦苦几个月的努力,就这样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还有一位专门做小商品铺货的卖家,他的困惑更是典型。“我既没有刷单,也没有侵权,就是按照以前的老办法,每天上架20款热门新品,怎么也莫名其妙被封了?”这种无所适从的心情,代表了不少“躺枪”的卖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很多卖家都急忙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求助。业内人士透露,近期这类案例简直是“井喷式”增长,他们一天就能接到几十位卖家的求助电话。其中最让人揪心的是,有些卖家在海外仓库里还压着十几万元的货物,店铺一封,货卖不出去,还得持续支付高额的运费和仓储费,这简直是雪上加霜,如同“出血不止”一般。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次的封店潮,至少波及了上千家中小卖家,而且成功申诉的案例寥寥无几,希望非常渺茫。许多卖家正面临着三重压力:店铺被封、客户催促发货、供应商又在催结货款,而账户里的资金却取不出来。这三头夹击,真是让人叫苦不迭。

四大“雷区”踩不得!

很多TikTok卖家在店铺被封后,依然一头雾水,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但实际上,平台在近两年来持续收紧规则,只是很多卖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一次大规模的封店行动,核心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违规行为上,可以说,是卖家们不经意间踩中了这些“雷区”。

首先,就是侵权问题。这在跨境电商领域是老生常谈了。许多铺货型卖家为了图省事,直接抄袭别人的产品图片、详情页,甚至连品牌Logo都懒得处理,直接就上架销售。更严重的是,有些饰品、服装,外观设计上与知名品牌高度相似,即便没有打上品牌Logo,平台也会通过图像比对技术,迅速判定其为侵权行为。这种“拿来主义”看似方便,实则风险巨大。

其次,是虚假宣传和货不对板。一些铺货卖家为了冲销量,在商品标题和视频文案中大肆夸大产品功效。比如,一个实际需要两小时才能充满电的充电器,他们敢声称“30分钟充满”。消费者在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严重不符,大量投诉累积起来,平台就会直接以“欺诈消费者”的理由封禁店铺。要知道,TikTok此前早就发布过公告,明确表示将重点整治虚假宣传行为。可仍有不少卖家抱着“别人都这么干,我也能侥幸过关”的心理,结果最终还是被平台盯上,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再者,是平台合规要求升级。今年以来,TikTok Shop的政策可以用“日益趋严”来形容。比如,美英等地的跨境店铺,入驻门槛就明显提高,要求卖家必须具备企业化运营或本土化的资质。此外,美区(美国地区)的税务合规要求也进行了更新。平台还新增了账号健康评分体系,对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目的就是要引导卖家从粗放的铺货模式,转向精细化运营,深耕优质产品。那些未能及时适应新规、未能达到合规要求的卖家,自然就面临着被封店的风险。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账号关联与违规操作。有些卖家为了多铺货、多占流量,会用同一个身份信息、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下注册多个店铺,甚至让这些店铺之间互相导流。这种“关联账号”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平台规定。一旦其中一个店铺出现违规,其他关联店铺也会被连带封禁。还有一些卖家,为了所谓的“效率”,会使用“黑号”开店,或者找那些不正规的服务商来刷播放量、刷销量。这类触碰“红线”的操作,过去可能只是收到警告,但现在,平台直接下狠手,毫不留情地封店,可谓是杀伐果断。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如果用户因为卖家的违规行为,产生了糟糕的购物体验,并且将这种负面印象转移到平台本身,那无疑会严重影响平台的长远发展和用户口碑。因此,平台打击违规行为,是维护自身生态的必然选择。早在今年8月初,TikTok Shop就发布公告,明确提出要“杜绝低效、低质铺货”,鼓励卖家深耕优质货品,进行精细化运营,并且强调未来将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技术手段,进一步规避违规行为。可见,违规经营对跨境卖家和电商平台来说,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尤其在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合规经营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卖家如果再抱着侥幸心理去踩“红线”,最终必然是无路可走。

合规经营才是硬道理,精品化成“救命稻草”

这次TikTok封店潮中,最受冲击的,无疑就是那些铺货型卖家。新媒网跨境认为,究其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平台进入了“提质期”。在一个电商平台的初期,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通常需要大量的卖家和商品来填充。所以,在那个阶段,对于铺货模式是比较宽松甚至欢迎的。但这就像“野蛮生长”的时期,当卖家数量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后,平台必然要进入一个“大浪淘沙”的整改期。它会淘汰那些销售劣质商品、存在侵权行为、进行虚假宣传的铺货卖家,只留下那些真正优质的商家。这与早年间亚马逊的封店潮逻辑如出一辙。TikTok如今也正在经历“清理低质、优化生态”的过程,未来只会越来越青睐那些合规经营、深耕精品的卖家。

第二,铺货模式自身的劣势日益凸显。为了抢夺流量,铺货卖家不得不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别人卖10美元的货,为了出单,自己可能就得卖8美元,这导致利润空间被压榨得所剩无几,薄利多销在严苛的平台规则下,也变得举步维艰。而且,铺货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上新、管理店铺,一旦遭遇封店,前期所有的投入都会瞬间打水漂,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模式,从长期来看,风险远大于收益。

第三,合规成本持续走高。当前,TikTok对卖家的资质、物流效率、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例如,它要求卖家提供正规的营业执照、品牌授权,物流时效和售后响应也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许多铺货型卖家,往往都是“小作坊”式的运营模式,很难满足这些日益提高的合规要求。比如,他们拿不出品牌授权,就只能销售没有品牌的“白牌”产品,这样很容易触犯侵权红线;选择价格低廉的货运代理,物流时效又没有保障,一旦客户投诉多了,就很容易触发平台的封店机制。可以说,合规的门槛正在不断提高,这对于缺乏资金和规范管理的小卖家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事实上,那种依靠大量铺货就能轻松赚大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合规、精品、重运营”才是TikTok以及所有跨境电商平台长久发展的康庄大道。那些仍然抱着“碰运气”心态,依靠铺货模式进行粗放式经营的卖家,如果不能及时转型升级,恐怕很难逃脱下一轮的封店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iktok-shop-purge-funds-gone-goods-stuck.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近期TikTok Shop严打违规行为,大量卖家因侵权、虚假宣传、不合规及账号关联等问题被封店,资金受限。平台鼓励精品化运营,合规经营成关键。此次封店潮波及上千家中小卖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发布于 2025-09-07
查看人数 9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