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周MRR$5000!告别社媒内耗,看他们如何引爆增长!

2025-09-02Tiktok

Image

各位老铁,在当下的数字营销大潮中,社媒营销无疑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凡是亲自下场操盘过短视频社媒账号的朋友,想必都深有体会,管理这些散落在各大平台上的账户,制定并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容策略,简直就是一场“西天取经”。我们常常会发现,数据分散得像天女散花,根本无法及时洞察全局;想要追踪某个指标,却苦于没有趁手的工具;更别提那海量的时间投入,结果却可能颗粒无收,投入产出比低得让人心灰意冷。这简直就是一场无止境的“内耗”。

然而,凡事都有解法。今天,新媒网跨境获悉,有一个名为viral.app的创业团队,他们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个行业痛点,并给出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他们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站式的“社媒营销辅助大脑”,帮助无数像我们一样的从业者,从繁琐的数据泥沼中解脱出来,实现效率的飞跃。

想想看,简单几步就能完成账户设置,所有关键数据指标汇聚一处,还能通过丰富的筛选器快速定位所需信息,再加上一个清晰直观的全面分析仪表盘——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场景吗?通过这些强大功能,viral.app希望帮助用户实现“病毒式”的营销增长。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当下最火热的短视频平台: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致力于为创作者和营销人提供最便捷的短视频内容追踪与分析体验。

这个项目的发起人是Felix,他和他的两位联合创始人Dennis、Mike,在今年的四月正式启动了这项研发工作,仅仅一个月后,到了五月中旬,产品便成功上线与大家见面。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我们能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这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短视频市场中,如何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高效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精准的营销策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

其实,在viral.app诞生之前,Felix和他的团队并非“新手村”玩家。他们此前有过开发B2C消费者应用的经验。正是在那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无论是自己团队内部,还是外部合作的那些海量用户生成内容(UGC)账户,其效果追踪和数据分析都异常困难。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不是杯水车薪,就是功能欠缺。面对这样的空白,他们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毅然决定:既然市面上没有合适的,那我们就自己动手打造一个!于是,一个解决自身痛点的想法,就这样萌生了。

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上线七周之后,viral.app就纯粹依靠在X(之前我们称之为Twitter)平台上的内容发布,成功实现了5000美元的月经常性收入(MRR)。这不仅证明了他们的产品确实击中了市场痛点,也展现了其“公开构建”策略的强大魔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非常慷慨地推出了一些免费工具,比如全球首个TikTok受众覆盖检查器,以及TikTok MCP服务器。这些免费工具就像一块块磁石,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在目标用户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这种先给予价值,再寻求回报的策略,无疑是高明的。

1、创意起源:痛点催生解决方案,抓住市场空白

回溯到2024年的冬天,Felix的团队正积极探索新的项目方向,他们将目光投向了B2C消费者应用领域。彼时的计划听起来很简单,却充满了挑战:他们想打造一个易于理解、功能单一的AI封装工具,并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推广分发上,目标只有一个——找到实现“病毒式传播”的秘密钥匙。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可谓是倾尽全力。注册了几十个TikTok账户,尝试通过不同的内容策略去触达用户;花费数小时与那些年轻的Z世代学生创作者进行沟通和谈判,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技巧;测试了无数的AI用户生成内容(UGC)工具,力求找到最能引爆流量的那个点。甚至,他们还专门聘请了一名实习生,负责跟踪和管理整个测试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被量化分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周,他们都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分析,究竟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又是事倍功半的。他们迫切需要一款工具来帮助自己高效地进行数据追踪和分析。遗憾的是,尽管市面上有不少号称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没有一款能真正让他们满意,要么是功能不够强大,要么是用户体验糟糕。

巧合的是,就在这个时期,用户生成内容(UGC)营销正在消费者创业圈内掀起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UGC的巨大潜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Felix的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关键的决定:果断停止开发其他应用程序和副项目,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全力以赴地构建一个能够服务于所有短视频营销人员的终极追踪和分析工具。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viral.app,这个承载着解决行业痛点使命的产品,应运而生了。

2、发布与初期获客:X平台先声夺人,付费模式下的挑战与智慧

新媒网了解到,从最初的构想到产品正式发布,Fini团队为在X(曾是Twitter)平台上赢得他们的首批忠实客户,可以说是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其中,联合创始人Mike在消费应用领域拥有丰富的发帖经验和深厚的粉丝基础,这为他们的前期预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坚信,在精准的圈子里获得自然的曝光和触达,是产品成功启动的关键。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非常透明且富有吸引力的策略——“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这种模式意味着他们将产品的开发过程、遇到的挑战、获得的进展都毫无保留地在X平台上分享出来,让潜在用户能够实时见证产品的成长。他们的发布公告一经发出,就获得了惊人的5万次观看,这如同投入了一颗石子,在目标用户池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随之而来的,是超过100个注册用户和大量的试用申请。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所有的试用申请都是Fini团队手动发送的,这体现了他们在初期对用户的极致关注和耐心。

第二天,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他们的第一个直接订阅用户成功付费!这无疑是对团队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然而,初期的喜悦也伴随着实际的挑战。由于他们当时使用的支付服务商Polar,尚不支持订阅试用功能,这给产品的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面对这一困境,Fini团队不得不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上线方式:用户必须先付费才能体验产品,然后他们再手动向这些用户发送免费一个月的折扣码。

通过这次经历,他们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是很难让用户在没有免费试用机会的情况下,直接为每月高达80美元的产品买单的。毕竟,用户需要时间来了解和信任产品。但反过来思考,他们也从中学到了一个宝贵的经验:通过提供折扣码来换取用户对产品的反馈和宝贵支持,是赢得早期支持者并建立良好用户关系的绝佳方式。这种灵活变通的策略,展现了创业者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的智慧和韧性。

3、增长策略与规模化:多平台组合拳,打造增长引擎

Fini团队在产品上线并获得初期成功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制定了一套多管齐下的增长策略。他们深知,在瞬息万变的数字世界里,只有持续创新和多元布局,才能保持竞争力。

首先,X平台依然是他们的主阵地。在这里,他们持续不断地分享产品的新功能、用户案例以及行业洞察,将产品的价值和潜力展现在目标用户面前。他们特别擅长“蹭热点”,巧妙地将自己的产品与目标用户群体中的热门话题相结合。例如,一篇关于外媒报道的“Cluely多账户营销策略”的帖子,就获得了8万次观看,成功实现了“病毒式”传播,为他们带来了多个新的订阅用户。Fini团队在这方面的策略尤其值得借鉴——他们通常只会进行“软性推销”。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直接吆喝“快来买我们的产品”,而是通过分享干货、提出问题等方式,巧妙地引导读者在评论区主动询问:“你们用的究竟是什么工具?”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提升了帖子的触达率,更让产品的曝光显得自然而有说服力。

其次是搜索引擎优化(SEO)。Fini团队深知SEO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他们正努力获取高质量的外部链接,并抽出大量时间撰写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尽管目前这部分工作尚未带来显著的流量,但他们将其视为一项长远的投资,相信随着时间的积累,其价值会逐渐显现。他们也尝试过在另一个博客中使用AI生成内容,但目前在谷歌上的排名并不理想。他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谷歌已经开始对AI生成文章进行限制,或者是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其他原因,来优化他们的SEO策略。

联盟营销方面,Fini团队正积极筹备在X和YouTube等平台进行更广泛的拓展。他们计划通过与内容创作者、行业KOL合作,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将产品触达更广阔的潜在用户。

更具创新性的是他们尝试将产品驱动的病毒性融入到B2B SaaS产品中。Fini团队的分析仪表盘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鼓励营销人员和开发者将自己的绩效截图分享到X等社交平台。这种方式巧妙地利用了人们“晒成绩”的心理,从而创造出一种自然的、用户自发传播的病毒式营销效果。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推广成本,也让产品的传播更具说服力。

LinkedIn作为专业人士的聚集地,也是Fini团队不可忽视的阵地。三位创始人都身处其理想客户画像(ICP)的群体之中,他们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客户的需求与痛点。通过充分利用每周的规律发帖,他们可以高效地触达潜在客户,建立高质量的人际连接,为后续的转化或深度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们会将X上的大部分公告和内容进行跨平台发布,同时巧妙地调整为更符合LinkedIn平台风格的表达方式,确保内容在不同平台都能产生最佳效果。

此外,Reddit也是他们获取潜在用户的重要渠道。他们利用工具筛选出与自身产品最相关的帖子,积极参与互动,提供有价值的回复,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产品进行“软性营销”,既展现专业性,又避免了硬广的生硬。

最后,Fini团队还积极开发免费的SEO“工具”。这些工具旨在为目标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同时作为在X、LinkedIn以及通过SEO吸引潜在客户的“钩子”。例如,他们已经成功推出了TikTok受众分析工具和TikTok MCP服务器。这些免费工具不仅能够吸引大量潜在用户前来体验,也为后续的产品转化铺平了道路。

4、构建Viral.app的最大启示:创业路上的宝贵经验

在新媒网跨境看来,构建viral.app的过程,对Fini团队来说,更像是一场宝贵的“修行”,让他们收获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每一位创业者,特别是SaaS领域的探索者,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首先,他们深刻认识到免费试用和低价入门的重要性。Fini团队坦言,由于产品初期没有提供免费试用,他们可能错失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和转化机会。眼睁睁看着许多用户在“付费墙”前止步,这种感觉无疑是令人沮丧的。正是这个痛点,促使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推出了一种价格极低的入门级套餐。他们观察到,许多用户会先选择这个低价套餐来测试平台,一旦觉得产品好用,便会毫不犹豫地升级到更全面的付费方案。对于其他正在构建SaaS产品的创业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此外,他们也建议在定价策略上,可以进行A/B测试,找到最适合自己产品和用户的定价模式。

其次,是关于**聚焦核心问题,抵制“错失恐惧症”(FOMO)**的心得。在快速迭代的科技行业,每周都有新的热门产品和功能涌现,有些甚至可能成为viral.app的补充功能。然而,Fini团队却坚定地认为,在跳到其他功能之前,专注于解决核心目标问题,将一个功能做到极致,远比在多个功能上都只做到“不错”更有意义。尽管这种坚持常常伴随着错过机会的疑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OMO”——但他们选择坚守初心,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核心功能上。这种专注力,正是产品能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最后,他们也体会到,构建可靠的企业级SaaS产品,所需的时间和迭代次数,往往比最初预期的要多得多。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涉及对企业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产品稳定性的严格要求、数据安全性的保障以及未来可扩展性的考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打磨的过程,需要创业者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总而言之,viral.app的创业故事,为我们生动地揭示了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短视频分析市场中,如何凭借独到的市场洞察力,以X平台为核心的“公开构建”策略,灵活多变的定价模式,以及对核心功能始终如一的专注,最终实现惊人的增长,并逐步建立起稳固的用户基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业的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找准方向,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积极向上,成功终将属于那些有准备、有智慧、有行动的团队。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54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Viral.app创业团队针对社媒营销痛点,推出一站式解决方案,聚焦TikTok、YouTube、Instagram等短视频平台,提供便捷的内容追踪与分析。通过X平台的内容发布,快速实现月经常性收入增长。其核心在于市场洞察、产品开发及营销策略,并提供免费工具吸引用户,解决UGC内容效果追踪难题。
发布于 2025-09-02
查看人数 19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