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0.1%费率!10万亿巨头颠覆全球,跨境商机!
在全球经济持续演进的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指数基金和被动投资策略的崛起,成为近年来金融市场的一大显著趋势。这些策略以其低成本和广泛的市场覆盖,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涌入,深刻地影响了投资格局。在这一浪潮中,美国一家资产管理巨头凭借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持续的创新,不仅重塑了行业标准,也引发了对未来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讨论,这值得我们国内跨境行业的同仁们深入思考和关注。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马尔文小镇的资产管理机构——Vanguard(先锋领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壮大。曾几何时,Vanguard以其“离经叛道”的低成本指数基金策略,一度被同行所忽视甚至嘲讽。然而,这种由已故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所倡导的模式,却以惊人的速度颠覆了传统投资管理行业,迫使整个行业的费用水平普遍下降。截至目前,Vanguard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约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资产管理领域的重量级玩家。
Vanguard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独特的运营机制。不同于其他为外部股东创造利润的资产管理公司,Vanguard是由其自身旗下的基金所拥有。这意味着,在覆盖运营成本和业务投资后,Vanguard的利润不会以股息或股票回购的形式分配给外部股东,而是被用于进一步降低基金的费用。这种模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规模越大,基金费用越低;费用越低,越能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带来更大的规模。自2011年以来,Vanguard的资产规模增长了三倍多,尤其在美国市场,其主导地位日益显著。根据外媒数据显示,2024年,Vanguard的资金流入量超过了其两大主要竞争对手贝莱德(BlackRock)和富达(Fidelity)的总和。目前,Vanguard在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中占据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几乎与富达、贝莱德和Capital Group三家公司的总和相当,并且是几乎所有美国主要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之一。外媒分析师指出,一家公司如此广泛地主导投资行业,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尽管指数基金常被冠以“被动”之名,但其管理工作依然复杂且精细。例如,爱尔兰人杰瑞·奥莱利(Gerry O’Reilly)管理着Vanguard规模达8740亿美元的“整体股市指数基金”,这只基金本身便可跻身全球前40大投资集团。作为一名前赛道运动员,奥莱利虽然不依赖传统的行业分析或与高管会晤,但他和其美国股票团队的10名“成员”(Vanguard内部常用航海术语)在确保基金紧密跟踪基准的同时,也致力于捕捉微小的超额收益。美国Vanguard股票指数部门负责人罗德尼·卡米吉(Rodney Comegys)表示,他们必须在跟踪指数和以智能化方式进行操作之间取得平衡,以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Vanguard的扩张脚步并未止步于指数基金。它在主动管理型基金方面同样实力雄厚,管理着高达1.4万亿美元的资产。即便没有指数基金,Vanguard也足以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近年来,Vanguard还积极拓展金融咨询服务领域。2015年,其推出了“个人顾问服务”(Personal Advisor Services),目前已管理着1480亿美元资产。2019年9月,Vanguard进一步推出了自动化“智能投顾”服务,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其美国总部大厅里曾有一幅巨大的海报,誓言要“像我们改变共同基金一样改变咨询服务”,这无疑向许多传统金融顾问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在全球化浪潮中,Vanguard也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17年,Vanguard在英国推出了面向消费者的投资平台,对当地一些竞争对手造成了冲击。2025年1月,Vanguard在英国获批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进一步深化了其在欧洲市场的渗透。而其下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便是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主要的全球投资集团都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Vanguard正与蚂蚁金服合作,通过支付宝平台推出数字投顾服务。此外,Vanguard还在组建一支专注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团队。随着中国在2024年进一步开放其公募基金行业,为包括Vanguard在内的全球领先资产管理机构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然而,美国首席执行官蒂姆·巴克利(Tim Buckley)强调,进入中国市场仍需克服文化和监管方面的多重挑战。“中国市场并非完全开放,进入、所有权和基金发行都存在诸多门槛。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他指出,“一夜之间形成共同基金文化是不现实的。”
Vanguard的飞速发展和庞大规模,虽然为投资者带来了显著的费用优势,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其对金融体系潜在影响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像Vanguard这样的指数基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并削弱公司治理。外媒援引牛津大学金融学教授马丁·施马尔茨(Martin Schmalz)的观点表示,如果少数几家资产管理机构实际控制了大部分上市公司,这可能不是资本市场应有的运作方式,这其中的临界点值得深思。即使是已故创始人约翰·博格,在2019年也曾指出这一问题的严肃性。
对于Vanguard首席执行官蒂姆·巴克利而言,公司的规模并非其目标,但他坦诚地强调了其规模和独特所有权模式为客户带来的巨大优势。“我们没有增长的强制任务。我们的结构意味着我们必须比去年更好地服务现有客户。”他表示,“如果遇到边际收益递减,我们就会停止。”
为了回应外界关于“被动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参与不足”的质疑,Vanguard近年来扩大了其“投资管理”(investment stewardship)团队,目前已达到34人。然而,这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在董事会多元化和气候变化等公共政策敏感领域施加更多压力,可能使其卷入争议,并引发对其影响力的反弹。巴克利谨慎地承认了这一挑战:“我们必须确保与公司沟通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但不能越界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Vanguard的壮大,无疑为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基金成本的持续降低。2024年,Vanguard旗下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用率仅为0.1%,远低于美国市场0.58%的平均水平。而2019年12月底对56只基金的费用再次下调,可能进一步拉低了其平均费用。这种成本优势,使得Vanguard能够持续进行创新和业务扩张。
哈佛法学院教授约翰·科茨(John Coates)虽然是Vanguard的拥趸,但也指出,当一家公司在几乎所有美国主要上市公司中都持有大量股份时,存在“治理风险”。“那时,任何对这些公司运营方式不满的人,都会将矛头指向Vanguard。这里存在真正的政治风险,”他表示,“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面对巨大的成功,你该怎么做?”
展望未来,Vanguard的高管们承认,其独特的优势可能会带来持续的增长。他们认为,Vanguard在费用上施加的压力,让所有投资者——无论是否选择Vanguard——都从中受益。这或许足以使其免受过度的负面反应。然而,对日益集中的企业权力的担忧,可能不会轻易消失。Vanguard与贝莱德(BlackRock)等行业巨头的竞争格局,以及其独特的所有权结构和增长速度,预示着它有可能在未来某个节点超越贝莱德,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帝国。届时,Vanguard或许会因其巨大的影响力而受到更多关注。
对国内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Vanguard的崛起不仅代表着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更预示着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了解并适应这种变化,对于我们把握国际金融市场脉动、优化自身投资策略、以及寻求与全球领先机构的合作机遇,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vanguard-10t-01-fee-disrupts-global-biz.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