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TP-Link狂赔9.8亿再被查,德州亮剑中国出海
新媒网跨境获悉,在当前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壁垒不断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可谓是层出不穷。就在不久前,一家在全球网络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国企业,TP-Link Systems Inc.(以下简称TP-Link),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肯·帕克斯顿宣布,已对这家网络设备制造商展开调查,指控其可能协助获取和滥用美国消费者数据。这不仅仅是TP-Link一家企业的危机,更是当前许多中国跨境卖家在美国市场面临复杂环境的一个缩影,它提醒着我们,全球化布局之下,身份标签和合规运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办公室明确表示,此次调查将深入审视TP-Link,主要围绕几个关键问题:其一,TP-Link是否在独立于中国企业的程度上,对美国消费者存在误导;其二,其技术产品是否存在比同类美国本土竞争对手更为严重的安全漏洞;其三,TP-Link的设备是否违反了德克萨斯州的相关隐私法律,不当收集或披露了消费者数据。这三点指控,无一不触及到企业在数据安全和消费者信任方面的核心底线,也让整个跨境行业对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回溯TP-Link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段令人骄傲的奋斗史。这家企业于1996年在中国深圳诞生,凭借着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极致打磨,从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短短几年间,TP-Link便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成为领先的办公网络设备供应商,并在全球Wi-Fi设备领域连续多年稳居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其产品线可谓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类路由器、适配器、移动电源、USB集线器乃至智能家居设备等多个品类,为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了便捷、可靠的连接服务。可以说,TP-Link的成长,是中国企业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一个典范。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TP-Link在很早以前就启动了全球化战略。早在2005年,它就开始了积极的海外扩张步伐。到了2008年,更是大手笔地在美国成立了普联分公司,试图通过本地化运营来消除地域隔阂,更好地服务美国本土市场。这种将区域运营区分开来的做法,无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贴近用户,从而实现更加稳健的全球化发展。然而,即便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似乎仍然难以彻底摆脱某种“身份标签”所带来的困境。即便是在美国市场,TP-Link也并非首次遭遇这样的调查。仅仅在今年5月,德克萨斯州的肯·帕克斯顿总检察长就曾扬言,要对包括TP-Link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采取法律行动,指控它们侵犯了德克萨斯州居民的隐私权。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模式,让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
除了最新的数据安全调查,TP-Link在去年底才刚刚从一场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旋涡中艰难脱身,那场官司的余痛至今仍在灼烧着企业的神经。当时,美国的NETGEAR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交投诉,指控TP-Link的12款路由器产品侵犯了其5项Wi-Fi技术专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随后就此进行了初步裁定,结果显示TP-Link的产品确有侵权嫌疑。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一旦侵权事实成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有权对涉案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这意味着TP-Link的相关产品有可能会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被禁售,那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面对如此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压力,TP-Link最终选择了以和解的方式“花钱消灾”。这场拉扯了一年多的侵权案,最终以TP-Link向美国的NETGEAR公司支付高达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的和解金画上了句号。这笔巨额的费用,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巨大考验,更是对企业在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防范方面敲响了警钟。从TP-Link支付给NETGEAR公司1.35亿美元的和解金这一事实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来应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挑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年来,美国市场的监管层以及本土企业,对中国跨境卖家展现出了日益增长的警惕和担忧。他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试图在新兴产业领域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或者从商业运营层面确保公平。其中,以数据安全为由的调查,以及由本土企业主导的专利诉讼,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常遭遇的两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TP-Link所遭遇的一切,并非个例,它更像是中国跨境卖家出海美国市场的一个真实缩影。在TP-Link之前,深圳一家明星企业——拓竹科技Bambu Lab,也曾被全球3D打印巨头美国的Stratasys公司起诉专利侵权,这起事件在当时也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详细回顾拓竹科技的案例,美国的Stratasys公司在美国东区地方法院对包括拓竹科技在内的6家中国3D打印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Stratasys声称,这些中国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们的多项专利技术,严重侵犯了其知识产权。更值得注意的是,Stratasys公司在诉讼中还特别指控,拓竹Bambu Lab的服务器设立在中国,可能存在所谓的“安全漏洞”。从美国Stratasys公司指控拓竹Bambu Lab等中国3D打印公司侵犯其专利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晰地看到,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保护也日益成为跨国企业之间博弈的焦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像这样复杂的专利诉讼,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被迫和解”,而高额的和解金,则成了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难以绕开的沉重枷锁。例如,2023年12月,中国知名的智能汽车诊断和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商道通科技,与德国博世公司在美国的专利纠纷,最终也以和解告终。根据和解协议,道通科技需要支付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和解金。我们需要明白这笔费用的分量:要知道,2023年前三个季度,道通科技的净利润为2.67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这笔超过2亿元的和解金,几乎吞噬了该公司大半年的辛勤利润。从道通科技与美国博世公司和解,支付超过2亿元人民币和解金的事实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
甚至还有更为残酷的情况。此前,中国著名的无线通信设备制造商海能达,就曾被美国法院判定为商业秘密侵权。海能达公司对判罚结果不满,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的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告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提起了诉讼。然而,尽管海能达在国内积极维权,最终的结果却是,它不仅需要向美国法院缴纳巨额返款,更被强制要求在全球范围内下架所有相关产品,损失可谓是极其惨重。从海能达公司因商业秘密纠纷,部分产品被要求在全球范围下架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严肃性与严苛性。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调查与诉讼,中国企业必须迅速做出响应,因为快速而有效的应对是减少损失的关键。对于那些证据不足、站不住脚的指控或诉讼,企业可以通过质疑对方专利的有效性等法律手段,积极争取胜诉,从而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倘若经过评估,确实存在侵权风险,那么企业就应该尽早启动和解谈判,争取以更加有利的条件达成协议,避免诉讼周期过长,导致损失持续扩大,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这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有卓越的技术实力,更要具备高超的法律智慧和风险管理能力。
新媒网跨境认为,TP-Link遭遇的多番调查与诉讼,确实揭示了中国跨境卖家在出海美国市场时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与挑战。但正如古语有云,“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在这些看似艰难的挑战中,往往也蕴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未来的跨境出海之路,合规能力与技术实力,无疑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硬通货”。那些能够主动适应国际规则、积极构建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升品牌信誉的企业,终将在激烈的全球市场博弈中站稳脚跟,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中国企业正以其特有的韧性和智慧,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奋斗与突破的精彩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p-link-fined-135m-texas-probe-china-overseas-crisi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