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2.5万吨试运行,大中和8万吨冲刺!

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作为驱动这些新兴产业核心动力的关键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中国,围绕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高效转化,相关企业正持续加大投入,以期构建更加稳健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近日,两项合计年产10.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的新进展,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中国在锂电材料领域持续深耕的决心与实力。
这其中,湖南大中和的8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预计在2028年全面建成,而紫金矿业2.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则即将启动试运行。这两项重大进展,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锂电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强化资源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的一个缩影。
湖南大中和:8万吨/年碳酸锂项目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2025年10月30日,湖南大中和公司对外公布了其规划年产8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的最新进展,并预计该项目将于2028年全面竣工。此举是基于公司新近获取的吉家山大型锂矿采矿权,该项目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更在技术应用上展现出前瞻性布局。这标志着湖南大中和在锂电池产业链的深度拓展,从最初的4万吨/年规划进行了大幅升级。
项目推进节奏方面,尽管整体建设周期较长,但其首期(2万吨/年)产能预计将于2026年提前投产,这体现了企业在市场机遇面前的灵活性与执行力。分阶段投产的策略,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逐步释放产能,确保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平衡。
在资源保障方面,2025年10月,湖南大中和的子公司郴州成泰正式取得了吉家山锂矿30年的采矿许可证。根据已勘查和备案的数据,该矿区拥有高达4.89亿吨的锂矿资源,折合碳酸锂当量约324.43万吨。如此大规模的锂矿储量,为湖南大中和的碳酸锂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确保了项目长期、稳定的运行,也为中国锂资源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贡献了力量。这意味着,从源头上,中国企业正努力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链韧性。
在采矿能力上,吉家山锂矿的露天开采规模已获批达到2000万吨/年。结合行业经验及公司内部测试,这一采矿量足以满足年产8万吨碳酸锂的生产需求。高效的采矿能力与丰富的矿产资源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从矿石开采到锂盐提炼的全链条优势,为未来产品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稳定奠定了基础。
紫金矿业:2.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蓄势待发
近日,据龙岩市媒体中心报道,位于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紫金锂源2.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已完成主要设备安装,计划于2025年11月开展单机试运行,并于12月进行联动调试。该项目由紫金矿业集团全资子公司紫金锂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达2.65亿元人民币。
紫金矿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矿业巨头,其进军电池级碳酸锂领域,具有多重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一次重要延伸,也是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重要一步。2.5万吨/年的设计产能,聚焦“电池级”碳酸锂,表明其产品定位直指高端市场,满足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材料纯度、性能的严苛要求。
项目从设备安装完成到即将启动试运行,标志着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距离正式投产仅一步之遥。单机试运行将检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随后的联动调试则将验证整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与协同效率。预计在2025年末,该项目有望顺利进入试生产,并逐步贡献产能,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供应。
项目选址于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也体现了产业集聚效应的考量。在产业园内,企业可以更好地共享基础设施、物流网络和人才资源,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2.6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不仅体现了紫金矿业对该项目的信心,也彰显了其在新材料领域长期布局的决心。
中国锂电产业发展的动力与趋势
这两项锂盐项目的重大进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前中国锂电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2025年,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对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保持高位。无论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还是储能电站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锂电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都对作为核心材料的电池级碳酸锂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业链自主化与韧性: 长期以来,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供应链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中国企业正通过“走出去”获取海外资源,以及“引进来”和“深耕国内”开发本土资源,双管齐下地保障锂原料供应。湖南大中和吉家山锂矿的开发,正是国内锂资源开发战略的成功实践。通过自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提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涉及复杂的矿石提锂和卤水提锂技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提锂效率、产品纯度以及环保标准都在持续提升。这些新建项目在规划之初,必然充分考量了最新的技术应用,以确保产品符合高端电池制造的需求。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日益融入锂矿开采和加工的全过程,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市场供需平衡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新产能不断释放,但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依然旺盛。这些项目的投产,将有助于缓解部分市场供应压力,稳定原材料价格,为下游电池企业提供更稳定的材料保障。同时,竞争的加剧也将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最终惠及整个新能源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锂矿项目的开发和碳酸锂工厂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它不仅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吸引相关配套产业的投资,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例如,紫金矿业的项目就落地在当地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有助于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从长远来看,中国在锂电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正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源头资源掌控和核心技术创新两端延伸。这不仅关乎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领导地位,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于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而言,密切关注类似锂电材料项目的动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资源战略、技术路线与市场逻辑,无疑是把握行业趋势、洞察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进行精准的市场预判和投资决策,也能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zijin-25k-trial-dazhonghe-80k-sprin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