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太惨!订单暴跌九成,老卖家11年仅赚7美元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弥漫着一丝丝焦虑。不少卖家朋友都在感叹,曾经的爆单盛况似乎已成往事,取而代之的是,许多人后台的数据亮起了“红灯”,让人心里直打鼓。新媒网跨境注意到,订单量的大幅下滑正成为大家共同的痛点,甚至有卖家坦言,订单量同比跌去了九成。有人戏称,2025年或许会被许多人贴上“销量最糟糕的一年”的标签,但我们相信,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新的希望与机遇。
跨境电商遭遇“寒潮”,各平台订单普遍承压
放眼当下的跨境电商市场,无论是老牌巨头亚马逊、eBay,还是新锐力量Temu,甚至连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的电商平台,都未能幸免于这波“订单寒潮”,众多卖家正面临着订单量锐减的困境。
在Temu平台上,有位卖家分享说,自己是今年二月才开始接触这个新平台,本以为能借着东风大展拳脚,但至今出单情况仍不如预期,销量表现平平。更让人唏嘘的是,有同行去年这个时候日出2000单,而现在却只有区区200单,直降九成,这巨大的落差让人心头一紧。不过,新媒网跨境也了解到,这种订单量急剧下滑的现象,似乎主要集中在Temu的全托管模式。不少采用半托管模式的卖家反而反馈单量持续飙升,这或许为我们揭示了一些平台策略和卖家运营模式的深层变化,也提醒卖家们在选择模式时需审慎考量,灵活应变。
而选择拓展沃尔玛电商平台的卖家也发现,相较于亚马逊的巨大流量,沃尔玛的体量确实有所不同。一位主打低客单价商品的卖家表示,目前沃尔玛的销量只达到亚马逊的4%,所在产品流量也仅有亚马逊的10%,他认为,在沃尔玛平台上,铺货策略似乎更具性价比,而过于精品的模式投入产出比并不理想。还有卖家反馈,自己所在的类目订单量极其不稳定,最近一个月更是持续下滑。他分析认为,沃尔玛不同品类间的销量千差万别,比如家居类目,销量表现甚至能超越亚马逊,相关卖家出单量非常可观,而其他品类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这提醒我们,平台选择和品类定位,在精细化运营中显得尤为重要。
就连跨境电商的“老大哥”亚马逊,最近也时不时“闹脾气”。前阵子,亚马逊平台前后台大面积系统故障,直接引发了卖家们无奈“摸鱼”、甚至“围观”系统崩溃的热潮。虽然这一技术故障很快得到基本修复,但广大亚马逊卖家们却发现,自己的订单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其中一位卖家表示:“一早起来,订单量直接腰斩,我甚至还在跑活动……”这种突发状况,无疑让本已紧张的销售神经更加脆弱。抛开系统崩溃事件不谈,许多卖家都反映,订单量不理想的情况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这并非一时之困,而是市场变化带来的长期挑战。
亚马逊卖家小张心头苦闷,他手头所有店铺的销售额都大幅下滑了约八成,有些店铺甚至连亚马逊的月付款都快支付不起了。辛辛苦苦忙活,结果倒贴钱进去,这滋味不好受。另一位亚马逊卖家小李,虽然没到亏钱的地步,但在过去三十九天里,仅仅盈利了7美元,这和去年同期平均每天出单约五百单的盛况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他感慨道:“今年是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年,我已经从业十一年了。”小李还发现,亚马逊秋季大促前后,订单量非但没有明显上涨,反而有所下滑,大促期间广告成本(ACOS)甚至几乎翻了一番。在他看来,这背后折射出的是越来越多人经济紧张,于是购物变得更加精打细算,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也更趋于理性与务实。
对于亚马逊单量下滑的深层原因,市场上也有一些有趣的分析和猜测。有人认为,这可能与亚马逊近期加大力度,阻止一些人工智能公司抓取其电商数据有关,因为这可能影响到产品在其他渠道的曝光和引流。八月份,外媒报道称,亚马逊正采取措施阻止AI公司抓取其电商数据,并在公开的robots.txt文件中新增了多个与AI相关的爬虫限制。一位独立分析师指出,亚马逊网站的底层代码已更新,明确禁止了包括知名科技企业Meta、谷歌、中国华为,以及法国的Mistral等众多公司的机器人程序抓取数据。另有外媒报道,此次更新是在亚马逊至少一个月前限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前,亚马逊已拦截了美国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旗下的Claude、以及Perplexity和谷歌“水手计划”(Project Mariner)的爬虫。业内人士猜测,亚马逊此举可能是想构筑自己的“人工智能购物”商业闭环,但客观上也可能对现有流量生态带来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另一股力量——ChatGPT,正强势杀入跨境电商领域,给行业带来新的冲击与机遇。最新消息指出,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已经与开发ChatGPT的OpenAI公司达成合作,允许消费者未来或能直接通过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更便捷地进行购物。在此之前,OpenAI也已与美国手工艺品电商平台Etsy和加拿大电商巨头Shopify等达成合作,允许消费者直接在ChatGPT上面选购商品。这预示着,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拥抱AI技术,给购物体验带来颠覆性改变,这既是挑战,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值得我们每一位跨境电商人密切关注。
年末大促即将登场,能否点燃消费热情挽救单量?
面对普遍的订单疲软,不少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众多卖家近期订单量下滑,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目前正处于“持币观望”的状态。他们期待着年底各大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希望能在促销优惠中买到心仪的商品,这或许是近期单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各大平台也深谙此道,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场年末的购物盛宴,希望能以此挽回上半年的颓势,点燃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放眼全球,各大电商平台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年末的重磅促销活动。例如,知名家居电商平台Wayfair的秋季“Way Day”大促,已定于十月底盛大开启,活动涵盖了平台众多家居商品,预计将吸引大量家居爱好者,也为提升Wayfair在年末购物季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官方公布了其年度重头戏——2025年黑色星期五与网络星期一的促销安排。活动将从十一月下旬开启,持续到十二月初,为期十二天。其中,作为黑五后的首个周一,“网络星期一”将成为本次促销季的压轴环节,通常也会迎来新一波的销售高峰。
在欧洲市场,法国一家知名电商平台Cdiscount也早早启动了为期四周的“黑色十一月”大促。活动将从十一月初持续到十二月初,并细分为四个阶段,为消费者带来持续的惊喜和优惠。
而备受全球关注的黑五大促,早已悄然拉开预热的序幕。以Temu美国站为例,其大促预热期长达二十多天,从十月初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初,而正式活动期更是从十月底一直延续到十一月底,覆盖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短视频电商平台TikTok Shop的黑五大促,则横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市场,贯穿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平台更是大手笔投入,提供超百亿的站内外曝光资源,并推出官方补贴力度全年最高的“平台全资券”等福利,可见其对年末大促寄予厚望,力求帮助卖家们冲击销售新高。
众所周知,卖家在年底的销售业绩,与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和行为模式密切相关。根据外媒Adobe Analytics的最新报告,随着消费者对折扣优惠的追求日益高涨,以及对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购物辅助的需求增加,预计今年美国在线假期支出将实现同比增长,达到数千亿美元。然而,这一增长速度,仍低于去年同期假期消费的表现,也低于过去十年平均每年约百分之十三的增长率。这一相对较低的增长率,部分原因也受到了2020年同期高达百分之三十二同比增长的影响,当时消费者在全球疫情期间高度依赖线上购物,基数较高。这表明,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即使是消费旺季,大家也更加注重理性消费,购物决策也更为审慎。
同时,德勤咨询公司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大多数美国消费者(百分之五十七)都表示,他们预计未来一年经济将走弱,这是自该咨询公司1997年开始跟踪市场情绪以来,消费者前景最为负面的一次。平均而言,美国消费者计划在这个假期减少约百分之十的支出,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寻找优惠,并预计价格可能会上涨。新媒网跨境认为,多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的年底促销旺季,虽然仍拥有新的趋势和亮点,但也无疑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卖家更需要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创新营销策略,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再创佳绩。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commerce-orders-down-90-pros-make-only-7.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