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战争》收入爆涨4倍!月入6810万!

在2025年下半年,全球跨境行业正经历着快速变革与深度调整。从游戏市场的策略演变,到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逻辑,再到数字营销领域的强强联手,这些动态无不为国内出海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借鉴。本期内容,我们将深入剖析近期行业内几项备受关注的事件,并从中提炼出值得中国跨境从业者关注的趋势与启发。
宏观洞察:市场风向的新信号
1. 印度游戏市场政策调整引关注
2025年,印度对在线真钱游戏的新规,对当地游戏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曾被视作“独角兽”的印度游戏公司Hike,因其游戏平台Rush的商业模式受到政策根本性冲击,导致这家拥有13年历史的公司最终停止了所有运营。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新兴市场的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对依赖特定商业模式的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对于计划或已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跨境游戏企业而言,深入理解并预判当地的监管动态,评估潜在的市场风险,以及构建具有韧性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政策法规并非一成不变,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策略,是确保业务稳健发展的关键。
2. 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失败的深层原因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备受瞩目,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观察到不少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深入分析发现,这类项目的失败,往往并非源于技术本身能力的不足,而更多是由于战略规划和实施层面的根本性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识别并解决具体的业务痛点。许多项目在启动时,缺乏对用户需求和实际场景的深入理解,导致开发出的解决方案未能创造真实的市场价值。更有甚者,一些团队倾向于从技术本身出发,而非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最终造成了用户体验不佳,项目难以落地。
这为中国企业在拥抱AI浪潮时敲响了警钟。人工智能的应用不应停留在技术炫技层面,而应回归商业本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目标。在推动AI项目时,企业需重视前期调研,确保技术服务于清晰的业务目标,并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亚马逊与网飞携手布局数字广告
在数字营销领域,2025年第四季度,亚马逊与网飞宣布达成一项重要的广告平台合作。此次合作将使网飞的广告支持层库存接入亚马逊的DSP(需求侧平台),并率先在11个国家推出。这意味着,尽管亚马逊自身拥有Prime Video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其DSP仍能通过程序化购买,覆盖包括网飞在内的所有美国主流流媒体服务的广告资源。
这项合作预示着数字广告生态系统正在走向更深层次的整合与开放。对于中国出海品牌而言,这意味着海外数字广告投放渠道将更加丰富,同时也要求广告主更精准地把握跨平台用户画像与投放策略。通过像亚马逊DSP这类综合性平台,出海企业能更高效地触达目标受众,实现广告预算的优化配置。同时,这也鼓励国内企业思考如何在海外市场构建类似的跨平台合作,以扩大品牌影响力。
深度洞察:探寻增长的“阿尔法”机遇
1. 《皇室战争》的逆势增长策略
Supercell旗下策略手游《皇室战争》(Clash Royale),这款发布于2016年3月、运营近九年的游戏,在2025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收入爆发式增长。根据AppMagic的数据,2025年8月,《皇室战争》的收入超过6810万美元,这是该游戏自2017年夏季以来的最高月收入。
与2024年末至2025年初每月仅1200万至1500万美元的收入相比,此次增长达到了惊人的4到5倍,展现了一次全面的复兴。事实上,2025年8月,《皇室战争》的收入甚至超过了《荒野乱斗》(Brawl Stars)和《部落冲突》(Clash of Clans)的总和。
海外报告还提供了更多关于用户增长的数据:
| 指标 | 2021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截至8月) |
|---|---|---|---|---|
| 年度新增账户数 | 3300万 | 1600万 | 1300万 | 1260万 |
| 月活跃用户数 | - | - | - | 5600万(2025年8月) |
数据显示,2025年截至8月,新增账户数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考虑到距年末还有三月余,2025年有望大幅超越2024年的表现。同时,2025年8月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600万,比2025年4月增长了63%,这表明游戏不仅吸引了新玩家,还成功地重新激活了大量老用户。
那么,Supercell是如何实现这一突破的呢?其成功主要归因于产品、运营和增长策略的全面革新:
- 产品革新: 自2025年4月起,游戏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取消宝箱计时器、移除宝箱钥匙、简化赛季商店、将通行证从60层扩展到90层,并将每日奖励与战斗奖励合并,以提供更即时的满足感。2025年6月的更新彻底改革了游戏进程,将奖杯之路扩展至10000奖杯,并对排位赛进行赛季重置。2025年7月,游戏推出了全新的主要模式“合战策略”(Merge Tactics),这是一个四人回合制自走棋模式,为老玩家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 精细化运营: 游戏运营团队在2025年夏季展开了密集的活动,不断轮换内容,带回2v2等经典模式,并持续推出一次性活动,确保玩家始终保持新鲜感。此外,卡牌进化(Card Evolutions)作为新的深度成长系统,也成为重要的运营驱动力,为资深玩家创造了新的养成目标。
- 市场推广: 据市场专家观察,Supercell在2025年转变了以往保守的市场策略,开始更加积极地进行买量推广。尤其在2025年6月更新后,在关键市场的下载量实现了20-30%的环比增长,据称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等平台加大了广告投放力度。同时,与Jynxi、Ken等知名影响者的合作,以及Mr. Beast的参与,也为游戏带来了大量的免费曝光和病毒式传播。
《皇室战争》的复兴案例,为国内游戏开发者,尤其是那些拥有长线运营产品的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证明了即使是老牌游戏,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精细化的内容运营和积极的市场推广,也能焕发新的生机。
2. 理解“不可见边际”的商业智慧
在商业世界中,有时最具价值的“阿尔法”隐藏在那些难以被传统方法测量和捕捉的角落里。这种概念被称为“不可见边际”(The Illegible Margin),它源于海外报告《像国家一样看》(Seeing Like a State)一书。
该报告的核心观点在于,大型组织或系统在试图通过标准化、量化来管理和控制世界时,往往会忽视那些复杂、混沌却极具内在价值的部分。为了“看得更清楚”和“更好地控制”,系统会倾向于将一切简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但这种过度简化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报告中引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8世纪德国的林业实践。为了便于计算木材产量和管理,林业部门将原本多样化的自然森林改造为单一树种的松树林,并进行网格化种植。短期内,木材产量和统计变得更加高效。然而,长期效应是这些“标准化”的森林开始遭受病虫害侵袭,土壤退化,因为它们失去了自然森林中复杂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健康和自然平衡等“不可见”的价值。对单一指标的过度追求,最终导致了森林生态的衰亡。
另一个案例则是巴西利亚的城市建设。20世纪50年代,巴西利亚作为一座按照完美网格规划的现代化城市被建造,旨在实现现代化和效率。但结果却是,这座城市显得过于规整和缺乏生机,难以吸引居民长居。相比之下,像纽约布鲁克林这样,通过自下而上、有机演化形成的城市,将住宅与商业、生活与工作自然融合,反而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不可见边际”的价值。在商业领域,这种智慧也同样适用。泰勒·皮尔逊曾指出,过去十年间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发展,正是因为智能手机利用了人们在会议间隙、通勤途中等看似微不足道的“碎片化时间”。这些“口袋”般的空闲时间,过去难以被传统方式衡量,但它们累积起来却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不可见边际”的商业启示在于:
- 警惕过度量化: 过度依赖单一KPI或自上而下的严格规划,可能在达成短期目标的同时,却忽略了更深层次、更复杂的价值,甚至引发长期负面效应。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综合考量多维度指标,并为创新和弹性留出空间。
- 拥抱有机演化: 在某些领域,自下而上、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行为进行迭代和优化,可能比完全预设的宏大规划更能适应变化,发现潜在机遇。
- 挖掘隐性价值: 真正的竞争优势和“阿尔法”收益,往往就隐藏在那些难以被传统数据捕捉、难以被标准化流程衡量的“不可见边际”中。企业应培养发现和利用这些隐性价值的能力,深入洞察用户深层需求和未被满足的市场空白。
对于中国跨境从业者而言,理解“不可见边际”的商业智慧,有助于我们在产品创新、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发现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游戏开发经验谈:产品验证的审慎之道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产品验证(或称玩家验证、市场验证)是许多工作室、高管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尝试在早期阶段预测一款游戏的成功潜力。这通常涉及对定性或定量数据的分析,以评估游戏设计是否具备市场成功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必须审慎看待产品验证的实际效果。从行业实践来看,不少耗时且成本高昂的产品验证项目,虽然在理论上看起来非常严谨,最终却可能仅仅产出了一份华丽的报告和一堆理论,对产品的实际开发方向影响甚微。在更糟糕的情况下,一些由外部咨询公司执行的昂贵验证项目,甚至可能因其误导性结论而对产品造成负面影响。
以个人经验而言,尽管概念测试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很多围绕功能验证、用户画像(非数据驱动型)或玩家动机的调研,其价值往往非常有限。近期与多位资深游戏开发领导者交流时,他们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职业生涯中,很少看到玩家动机分析能够带来显著且可证实的价值。一位创造了全球知名游戏的行业领袖甚至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与一群随机的玩家交流并获取数据,究竟是增加了有用的信号,还是仅仅增加了噪音?
这与我们之前讨论的“不可见边际”概念不谋而合。高管、投资者和产品经理都渴望确定性,希望越早知道一款游戏能否成功越好。他们试图通过测量来预测成功。但我们或许应该反思:这个问题本身是否可被完全测量?我们是否又一次试图测量“不可见边际”?
产品验证的另一个复杂之处在于其执行难度。上述研发负责人也曾表示,验证虽然有价值,但执行起来极其复杂。然而,许多游戏高管或投资者却常将其视为一个简单的“是/否”清单项:“你做验证了吗?”“做了,很好!”“没做,你需要做!”这种二元化的评判方式忽略了验证的深度和质量。关键不在于是否做了验证,而在于“如何做的”。
普遍的观点是“尽快做玩家验证,做了就好”。但事实上,产品验证有上百万种做法,其中绝大多数可能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许多人对此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忽视了其背后执行的巨大复杂性和细微之处。
举一个可能出错的场景:假设一款高风险、大预算的游戏项目,高管们担心玩法。为此,团队聘请咨询公司进行玩家验证。游戏可能计划朝MOBA或RTS方向发展。然而,一些从未真正开发过游戏的咨询师,可能会设计一份涵盖MOBA、RTS和城建等多种玩法模型的广泛问卷,询问玩家想要什么。问题在于,许多玩家并非专业的游戏设计师,他们可能无法清晰地概念化高阶的设计理念,于是会简单回答:“我们喜欢MOBA,也喜欢RTS,还喜欢城建,你们应该把它们都结合起来!”这种误导性的反馈,可能导致团队开发出一个毫无逻辑的“缝合怪”游戏,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种案例并非个例,不良的验证研究可能导致信息噪音,甚至将项目引向错误的方向。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产品验证呢?并非所有的验证都是无效的,但要做到位非常困难。我们可以根据开发阶段来区分不同的验证类型:
- 预制作阶段: 概念测试在此阶段较为有用,即测试高层级的游戏想法。例如,将一个知名IP与一种新类型玩法结合的概念测试。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创意,并在模拟的应用商店中测试安装转化率(CVR)和每千次展示成本(CPI),可以粗略评估玩家的反应,并估算推广成本。这在超休闲游戏领域被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 制作阶段: 到了制作阶段,尝试通过验证来驱动具体功能设计则更为复杂。玩家动机和用户画像等框架,虽然旨在帮助团队理解目标玩家并确定功能优先级,但在实际操作中,若非基于严谨的数据和方法,其价值往往有限。
产品验证的根本方法论存在两种主要流派,可以概括为“金字塔顶端”和“金字塔底端”模式:
- “金字塔顶端”模式: 秉持“我们是品味引领者,是设计之神”的理念。团队创造自己喜欢的产品,并相信市场也会接受。这种模式下,外部验证的需求较少,更依赖团队内部的创意和直觉(如历史上的暴雪)。其挑战在于,团队是否真正拥有卓越的品味引领者。
- “金字塔底端”模式: 强调外部玩家验证。认为开发者不应为自己开发游戏,而应善于从目标玩家那里获取反馈,并以此驱动设计。例如,Riot Games的《英雄联盟》正是通过大量玩家反馈,将一个粗糙的《魔兽争霸3》模组逐步打磨成为全球最成功的游戏之一。
实践中,最理想的状态是结合两种模式,灵活运用。在游戏开发的早期,可以更多地依赖核心团队的设计直觉和愿景。随着游戏进入中期,有更多数据和玩家反馈后,则应逐步转向数据驱动的迭代和优化。
总而言之,产品验证并非简单的勾选事项,其价值高度依赖于执行的质量和细节。在追求早期确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某些“不可见边际”是难以被完全测量和预测的。因此,中国跨境从业者在进行产品验证时,应保持审慎态度,采用简洁有效的方法,并根据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策略,避免陷入复杂且可能产生误导的研究泥潭。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lash-royale-explodes-4x-68-1m-monthly.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