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鱼片:中国独揽95%出口!跨境掘金正当时
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作为一种经典的海洋食品加工形式,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消费基础。它不仅承载着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也在现代食品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对多样化食品需求的增加,这一传统品类的市场动态正日益受到关注。了解其消费、生产和贸易格局,对于区域内的市场参与者,特别是致力于跨境贸易的中国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一份海外报告近期发布的数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到2035年,该市场的消费量有望达到26.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0.3%;市场总值则有望增至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6%。数据显示,2024年该区域的消费量为25.4万吨,市场价值达到12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不仅是最大的消费国,占据区域总消费量的39%,同时也是主要的生产国,其产量贡献了区域总产量的45%。整体而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该品类的净出口区域,中国在出口贸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贡献了高达95%的出口份额。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该区域的进口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在人均消费方面,日本、韩国和泰国展现出较高的水平。
以下表格汇总了该品类市场的一些关键预测数据:
指标 | 2024年数据 | 2035年预测 | 年复合增长率(2024-2035) |
---|---|---|---|
市场消费量 | 25.4万吨 | 26.4万吨 | +0.3% |
市场总值 | 12亿美元 | 13亿美元 | +0.6% |
![]() |
消费市场洞察
整体消费趋势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消费量在2024年达到了约25.4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1.9%。从2013年到2024年,总消费量以每年平均1.1%的速度增长,显示出相对稳定的增长模式,尽管某些年份也出现了一定波动。2024年的消费量达到了观察期内的高点,预计在短期内将保持逐步增长。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该品类的市场总值小幅缩减至12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1.8%。这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总体而言,消费价值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16年市场价值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了7.8%。市场消费价值在2022年曾达到13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分国别消费分析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中国是该品类最大的消费国,2024年消费量达到9.9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39%。这一数字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4.1万吨)的两倍多。日本以2万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占总份额的8%。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鱼片消费量保持相对稳定。同期,印度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日本则为0.0%,显示出不同市场的发展节奏。
从消费价值角度看,中国市场以4.29亿美元的总值独占鳌头,其次是日本(2.11亿美元)和印度。在价值方面,中国市场在2013年至2024年间同样保持相对稳定。日本的消费价值平均每年下降0.3%,而印度则平均每年增长0.4%。
人均消费方面,2024年日本(每千人164公斤)、韩国(每千人96公斤)和泰国(每千人84公斤)是该品类人均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在饮食文化中对干制、腌制鱼片的偏好,也可能与当地烹饪传统和生活习惯紧密相关。
在主要消费国中,越南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消费增长率表现最为突出,年复合增长率为1.5%,显示出其市场的活力。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这可能与越南当地的经济发展、消费者购买力提升以及食品多样化需求有关。
生产格局透视
区域生产概况
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产量约为28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3.6%。总体而言,该品类的生产量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在2017年,产量增长最为迅猛,增幅达到5.9%,使得当年产量达到28.6万吨的峰值。此后,从2018年到2024年,生产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价值角度看,2024年该品类的生产总值(按出口价格估算)小幅缩减至13亿美元。在观察期内,生产价值的趋势总体平稳。2022年的生产价值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13%,当年生产总值达到15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生产价值的增长势头有所减缓。
分国别生产分析
中国在该品类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产量达到12.5万吨,约占区域总产量的45%。中国的产量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4.1万吨)的三倍。日本以2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总份额的7.2%。
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产量增长速度相对温和。同期,印度的年平均生产增长率为1.5%,日本则为0.4%。中国作为主要的生产国,其庞大的海岸线、成熟的水产养殖技术以及完善的加工产业链,是其保持生产优势的关键因素。印度和日本作为区域内重要的经济体,在水产品加工领域也保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进出口贸易动态
进口市场分析
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进口量约为1700吨,较2023年下降了9.8%。总体来看,该品类的进口量呈现急剧萎缩的趋势。在2021年,进口量曾出现一次显著增长,增幅高达62%,达到5100吨的峰值。然而,从2022年到2024年,进口增长未能持续。
从价值角度看,2024年该品类的进口总值锐减至880万美元。在整个观察期内,进口价值也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2018年曾出现39%的显著增长。然而,进口价值在2013年达到2600万美元的最高点后,从2014年到2024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进口量的持续下降可能反映了区域内各国本土生产能力的提升,或是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偏好发生转变。
主要进口国别数据
2024年,中国是该品类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为447吨,占总进口量的26%。马来西亚(185吨)位居第二,占11%的份额,其次是澳大利亚(9.3%)、日本(8.8%)、韩国(8.1%)、不丹(6.9%)、尼泊尔(5.6%)和中国台湾地区(5.5%)。
下表列出了2024年主要进口国家及其进口量占比:
国家/地区 | 进口量(吨) | 占比(%) |
---|---|---|
中国 | 447 | 26.0 |
马来西亚 | 185 | 11.0 |
澳大利亚 | 158 | 9.3 |
日本 | 150 | 8.8 |
韩国 | 138 | 8.1 |
不丹 | 117 | 6.9 |
尼泊尔 | 95 | 5.6 |
中国台湾地区 | 94 | 5.5 |
其他 | 311 | 18.2 |
总计 | 1700 | 100.0 |
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在鱼片进口方面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3%,呈现缓慢下降。同期,尼泊尔(+27.3%)、不丹(+18.7%)和马来西亚(+2.4%)的进口量则实现正增长。其中,尼泊尔表现出最快的增长速度。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澳大利亚(-5.3%)、中国台湾地区(-7.0%)、韩国(-7.6%)和日本(-15.1%)的进口量在此期间呈下降趋势。
从进口份额来看,中国(增加了13个百分点)、马来西亚(增加了7.6个百分点)、不丹(增加了6.5个百分点)、尼泊尔(增加了5.4个百分点)和澳大利亚(增加了2.6个百分点)在总进口中的份额显著增加。而日本(减少了12.1个百分点)的份额则出现负向变化。其他国家的份额在分析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4年日本(180万美元)、澳大利亚(150万美元)和韩国(130万美元)的进口额最高,合计占总进口额的53%。中国、马来西亚、不丹、中国台湾地区和尼泊尔紧随其后,合计贡献了另外29%的进口额。不丹的进口价值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为27.4%。
进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该品类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5172美元,较2023年下降16.5%。总体而言,进口价格在观察期内呈现小幅缩减。2018年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53%。2014年进口价格曾达到每吨7624美元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2024年,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不同目的地的进口价格差异明显。在主要进口国中,日本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11948美元;而中国的进口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2308美元。价格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产品品质、种类、加工方式以及贸易链条复杂度的不同。从2013年到2024年,不丹的进口价格增长率最高,年复合增长率为7.4%,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价格增长则相对温和。
出口市场展望
区域出口概况
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出口量大幅增至2.7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21%。然而,总体而言,该品类的出口量在观察期内呈现深度萎缩的态势。在2017年,出口量曾出现一次显著增长,较上一年增长了48%。出口量在2013年达到5万吨的峰值,但从2014年到2024年,出口量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从价值角度看,2024年该品类的出口总值快速增长至1.17亿美元。尽管如此,在整个观察期内,出口总值仍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2022年出口总值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了68%。出口总值在2013年达到2.13亿美元的最高点,但从2014年到2024年,出口总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区域内出口总量的下降可能反映了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区域内消费模式的调整或是竞争格局的演变。
主要出口国别数据
2024年,中国以2.6万吨的出口量,约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总出口量的95%,成为绝对主导的出口国。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在鱼片出口方面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1%,显示出出口量的逐步收缩。尽管如此,中国的出口份额在此期间仍增加了2.2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其主导地位,而其他国家的出口份额则保持相对稳定。中国作为主要的出口国,其在水产品加工和贸易领域的规模化优势、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国际贸易网络,是其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撑。
在出口价值方面,中国以1.11亿美元的出口额,同样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鱼片供应商。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鱼片出口的平均年增长率为-5.4%。
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4305美元,较2023年下降10.1%。总体而言,出口价格在观察期内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6年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29%,达到每吨5661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17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由于中国是主要的出口国,其出口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决定了区域内的平均价格水平。从2013年到2024年,中国的出口价格年增长率为-0.3%,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中国在价格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压力。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启示
综观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鱼片(干制、腌制或盐渍,但未经熏制)的市场动态,中国跨境从业者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中国在消费和生产端的绝对主导地位,为国内企业提供了稳固的市场基础。这既意味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也展现了强大的供应链韧性。然而,鉴于整体消费和生产增速的温和态势,国内企业在拓展市场时,需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可以开发更多符合现代健康饮食趋势的低盐、低脂产品,或者结合区域特色推出定制化口味。
其次,区域内进口量的显著下降,以及中国在出口市场的绝对优势,预示着区域贸易结构可能正在发生调整。对于希望通过跨境电商或一般贸易出口的中国企业而言,虽然面临区域内市场对进口产品需求减少的挑战,但也应看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出口市场,深挖那些对中国产品有特定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密切关注主要进口国(如日本、韩国)消费偏好和进口政策的变化,对于优化出口策略至关重要。
再者,各国之间在人均消费量和进口价格上的显著差异,提示了市场细分的必要性。例如,日本、韩国等国较高的人均消费量和进口价格,可能反映了其对高端、特色或精细加工鱼片的需求。中国企业可以考虑针对这些高价值市场,提供更具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对那些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东南亚国家,则可以探索更具性价比或大众化的产品策略。
总而言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鱼片市场虽然整体增速温和,但在内部结构上仍存在不少值得挖掘的机遇。中国跨境从业者应持续关注这些动态,审慎分析市场趋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先机,实现稳健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sia-fish-fillet-china-95-export-gol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