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冷冻整鱼550亿!中国独占68%市场!

亚洲,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世界海产品贸易的关键区域。在众多海产品中,冷冻整鱼因其便于储存、运输和加工的特性,在满足居民日常膳食需求和支撑国际贸易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物流技术的进步,冷冻整鱼市场呈现出独特的动态。
海外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亚太地区的冷冻整鱼市场总价值已达到464亿美元,消费量约2200万吨。预计到2035年,该市场的消费量有望增至2400万吨,市场价值则将达到550亿美元。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中国无疑是核心参与者,无论是在消费还是生产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区域内其他国家如泰国、日本、韩国等,也在各自的消费和贸易环节中展现出鲜明的特点,共同构成了亚太冷冻整鱼市场的多元格局。
本次,我们将聚焦亚太冷冻整鱼市场的数据与趋势,剖析其消费、生产、进口与出口的现状及未来走向,为国内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一份参考,共同关注这一充满机遇的领域。
一、市场概览与未来展望
2024年,亚太冷冻整鱼市场规模达到464亿美元,消费总量为2200万吨。根据最新的海外报告预测,未来十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到2035年,市场消费量有望达到240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0.9%。与此同时,市场价值预计将以每年约1.6%的复合增长率上升,到2035年末达到550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是亚太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不断提升的居民收入以及日益增长的对便捷、多样化水产品需求的共同推动。冷冻技术和冷链物流的发展,也为冷冻整鱼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跨越地理限制,触达更广阔的市场。对于区域内的贸易伙伴而言,这无疑预示着持续的市场机遇和合作空间。
二、区域消费动态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冷冻整鱼的消费量约为220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至2024年期间,该地区的总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5%,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增长模式,尽管期间伴随了一些波动。其中,2017年的增长速度最为显著,较前一年增长了8.2%。消费量在2022年达到2200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太冷冻整鱼市场价值缩减至464亿美元,较前一年下降5.6%。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期间同样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市场价值的峰值出现在2022年,达到562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未能恢复到这一高点。这可能与价格波动、市场供需调整等因素有关。
分国别消费情况: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冷冻整鱼消费量遥遥领先,在2024年达到约1500万吨,占据了该地区总消费量的68%。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也反映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的消费国家及其消费量和年均增长率:
| 国家/地区 | 2024年消费量(万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1500 | +2.8 |
| 泰国 | 190 | +0.1 |
| 日本 | 150 | -1.5 |
从价值层面来看,中国以33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泰国(31亿美元)和日本。中国市场价值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2.1%,而泰国和日本则分别经历了-0.1%和-1.8%的年均下降。
人均消费量: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活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均消费量。2024年,泰国以每人27公斤的冷冻整鱼消费量位居亚太地区首位,其次是韩国(每人17公斤)和日本(每人12公斤)。这表明在这些国家,冷冻整鱼在居民日常饮食中的普及度和接受度较高。
在主要消费国中,中国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人均消费量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而其他主要消费国的人均消费量则呈现出混合趋势,显示出各国消费习惯和市场发展路径的差异性。
三、区域生产格局剖析
在生产方面,亚太地区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实力。2024年,该地区冷冻整鱼产量约为2000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从2013年至2024年,总产量以每年1.7%的平均速度增长,趋势相对稳定。其中,2019年产量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增加了4.2%。产量在2022年达到2000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有所下降。
按出口价格估算,2024年冷冻整鱼的生产价值降至422亿美元。总产值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3%,期间也出现过明显的年度波动。2017年的增长尤为突出,增幅达21%。产值峰值在2022年达到531亿美元,随后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有所回落。
分国别生产情况:
中国不仅是主要的消费国,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冷冻整鱼生产国。2024年,中国的产量达到1300万吨,占地区总产量的68%。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中国渔业在养殖、捕捞和加工方面的强大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的生产国家及其产量和年均增长率:
| 国家/地区 | 2024年产量(万吨) | 2013-2024年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1300 | +2.9 |
| 日本 | 130 | -1.7 |
| 印度尼西亚 | 99.3 | -0.5 |
中国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9%,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而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则分别呈现出-1.7%和-0.5%的年均下降,这可能与各自国家的渔业资源管理、劳动力成本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有关。
四、区域进口格局洞察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海产品消费市场,其对冷冻整鱼的进口需求也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亚太地区冷冻整鱼进口量达到590万吨,与2023年持平。从201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量总体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17年的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23%,达到630万吨的峰值。然而,自2018年至2024年,进口量未能恢复到这一高点。
从价值来看,2024年冷冻整鱼进口额降至132亿美元。进口价值总体也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22年,进口价值的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增长22%,达到155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值有所回落。
分国别进口情况:
中国在2024年以240万吨的进口量,占据亚太地区总进口量的40%,成为最大的冷冻整鱼进口国。这凸显了中国市场对全球海产品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以及其作为全球贸易枢纽的重要地位。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的进口国家及其进口量:
| 国家/地区 | 2024年进口量(万吨) |
|---|---|
| 中国 | 240 |
| 泰国 | 125.2 |
| 日本 | 54.9 |
| 韩国 | 53.7 |
| 越南 | 38.9 |
| 菲律宾 | 29.5 |
| 马来西亚 | 11.8 |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菲律宾的进口量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3%,表现出最显著的增长。其他主要进口国则呈现出较为温和的增长。
从价值来看,中国(47亿美元)、日本(24亿美元)和泰国(21亿美元)是2024年进口价值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进口额的70%。韩国、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紧随其后,共同占据了另外21%的市场份额。
在主要进口国中,菲律宾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的进口价值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4%,增长势头强劲。其他主要进口国的进口价值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进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冷冻整鱼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2234美元,较前一年下降5.5%。尽管价格出现波动,但从201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格总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6年价格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上涨23%。进口价格在2022年达到每吨2548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有所回落。
不同国家的进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要进口国中,日本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4427美元,而泰国的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1668美元。这种差异可能与进口鱼种、品质要求、贸易协定以及物流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菲律宾的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5.9%。
五、区域出口态势分析
在出口方面,亚太地区同样扮演着全球冷冻整鱼供应者的角色。2024年,该地区的冷冻整鱼海外出货量增长了1.3%,达到370万吨,这是连续第三年增长。总体而言,出口量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16年出口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24%,达到440万吨的峰值。然而,自2017年至2024年,出口量未能恢复到这一高点。
从价值来看,2024年冷冻整鱼出口额缩减至75亿美元。出口价值总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7年出口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14%。出口额在2018年达到88亿美元的峰值,但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有所回落。
分国别出口情况:
中国是亚太地区主要的冷冻整鱼出口国之一,2024年出口量约为100万吨,占地区总出口量的27%。这反映了中国在水产加工和出口方面的强大竞争力。
以下表格展示了主要的出口国家及其出口量:
|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量(万吨) |
|---|---|
| 中国 | 100 |
| 中国台湾 | 44.4 |
| 韩国 | 44.4 |
| 印度 | 34.8 |
| 日本 | 27.0 |
| 越南 | 21.8 |
| 缅甸 | 17.8 |
| 印度尼西亚 | 15.2 |
| 新西兰 | 11.8 |
| 巴基斯坦 | 11.6 |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缅甸的出口量复合年增长率高达56.3%,成为亚太地区增长最快的出口国,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越南、巴基斯坦、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也呈现出正增长。与此相对,新西兰、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量在同期有所下降。
从价值来看,中国(23亿美元)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冷冻整鱼供应国,占总出口额的30%。中国台湾(11亿美元)位居第二,占14%。韩国紧随其后,占10%。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出口价值的年均增长率相对平稳。中国台湾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长率为2.5%,而韩国则为-0.4%。
出口价格:
2024年,亚太地区冷冻整鱼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1995美元,较前一年下降7.2%。从201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价格总体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17年价格增长最为显著,较前一年上涨20%。出口价格在2022年达到每吨2231美元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未能恢复到这一高点。
不同国家的出口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供应商中,中国台湾的出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2400美元,而缅甸的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1282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4.5%。
总结与展望
亚太地区的冷冻整鱼市场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在消费、生产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区域市场不可忽视的重心。同时,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各自环节的独特表现,也共同构筑了区域市场的多元生态。
随着亚太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对海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冷冻整鱼市场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对于国内的跨境从业者而言,密切关注这些市场动态,深入了解各国消费习惯、贸易政策及价格趋势,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优化供应链布局,实现更稳健的国际贸易发展。例如,可以关注对高品质冷冻整鱼的需求市场,或探索在供应量增长迅速的国家(如缅甸)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也需警惕价格波动和贸易壁垒等潜在挑战,以灵活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p-frozen-fish-55bn-china-68-lead.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