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大坑!排名20,订单直接归零,工厂速止损!

2025-10-16Amazon

Image

在广阔的商业世界里,无论是多么新颖的模式,多么诱人的机遇,其所有交易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基础:那就是市场上真实且旺盛的需求。

前段时间,我的文章意外地收获了许多关注,一下子涌来了近百条微信好友申请。这让我既高兴又有些忧虑,高兴的是大家对跨境电商的热情,忧虑的是,许多朋友似乎把跨境电商看成了工厂的“救命良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它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的本意是想提醒大家,在踏入任何新领域之前,务必保持一份谨慎,至少要对目标市场、潜在用户以及真实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后,再决定是否行动。但遗憾的是,当我看到一些朋友发来的产品链接时,心里不禁打了个问号——说实话,那些产品成功的可能性,实在不高。

新媒网跨境获悉,有位朋友提到,他们的产品在美国的批发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这让他们萌生了在零售端,也就是C端市场也尝试一下的念头。我好奇地问他,那些批发客户通常在哪里销售这些产品?他回答说,主要是在线下的连锁超市。这听起来B端业务确实稳健,但在跨境电商的平台上,比如美国亚马逊,情况却大相径庭。这类产品的需求量似乎非常普通,很少有链接能够真正跑出可观的销量。产品的平均售价普遍偏低,更关键的是,相关的搜索词汇在平台上的搜索量和购买意愿都非常有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果贸然投入,很可能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然而,尽管我提出了这些顾虑,他们还是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就果断投入了。好在目前的投入规模并不算太大,所以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及时止损,将重心重新放回到他们擅长且已经做得很好的B端批发业务上,努力提升现有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毕竟,与其在一个不熟悉的红海市场苦苦挣扎,不如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深耕细作。

现如今,各行各业的钱都不好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所以,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攀上了“跨境电商”这棵大树,就能轻轻松松地赚大钱。前几天,还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他们工厂的一个亚马逊客户在平台上卖得非常好。朋友的产品和客户的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包装方案都是借鉴客户的。可让他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的产品就是卖不出去几个?他希望我能帮他分析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仔细研究了他客户的链接,虽然称不上完美无缺,但在大多数相关关键词的排名上,都稳居前列。这表明客户在运营和推广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反观朋友的链接,尽管价格确实比客户的低,但只有极个别非常泛泛的词语有排名,大多数核心关键词要么流量非常泛滥,要么排名已经非常靠后,甚至在普通用户的视线之外。这种看似微小的差距,实则反映了运营策略和市场理解上的巨大鸿沟。

打破认知偏差,看清流量本质

我们发现,无论是工厂型的卖家,还是许多贸易型的卖家,都常常存在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他们会觉得,竞争对手的产品排名在前五,而我们自己的产品排在十几名、二三十名,感觉“差距不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尤其在跨境电商的汪洋大海中,排名的差异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距离。

在亚马逊这样的货架式电商平台上,除了极少数需求量极其庞大的品类外,许多品类一旦排名跌到十几名甚至二三十名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鲜有流量和订单。电商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游戏。排名靠前的产品,能够牢牢把持住绝大部分的流量和消费者目光,从而收获源源不断的订单。那些排名居中的产品,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一些动销,不至于完全无人问津。但如果你的产品排名已经滑落到五六十名开外,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出单的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电商平台上,获取客户的能力,就如同现代战争中的制空权。谁能够牢牢占据流量的制高点,谁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而那些排名靠后的产品,就像是被埋藏在信息深处,客户根本就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即便你的产品价格再有优势,再物美价廉,也基本上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消费者压根就没有机会接触到你的商品。这充分说明了,在电商运营中,流量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替代的。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些年,我逐渐放下了曾经的理想主义,开始更加脚踏实地,注重实际效果。有些工厂型卖家,一上来就信心满满地夸耀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多么好,质量如何上乘,技术如何领先。然而,再好的产品,如果经受不住市场的残酷验证,如果无法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它最终也只能是零。产品的价值,最终还是要在市场中体现,而不是停留在自我的夸赞里。

昨天,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在阅读完我的文章后,给我发来了他产品的链接,并洋洋洒洒地讲述了产品各种“好”的方面。但当我仔细查看后,看到的却是大量来自真实买家的差评,以及一个高得有些离谱的售价。与市场上同类竞品相比,他的产品差异性并没有他自己说的那么夸张,但售价却足足是别人的两倍还多。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深知力劝无用,最终只能建议他,不妨去寻求一些业内“大神”的帮助,或许有人能够施展妙手,帮他的产品起死回生。但即便如此,这条路也充满了挑战。

在我看来,工厂如果真的想要成功转型,涉足跨境零售领域,首先必须确认的,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电商平台上,是否真正存在旺盛且持久的需求。这个需求,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而是要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得出的真实结论。其次,还要清楚地了解目标市场的销量规模、平均售价以及可实现的利润空间。这能有效避免未来出现“有量无利润”的尴尬局面,从而确保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现在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早已不是那种随便上架一款产品,稍加运营就能轻松获得销量和利润的“蓝海”时期了。平台规则日益完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掌握的运营技能和营销策略,是否能够满足当下平台的要求?换句话说,你的打法和策略,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启示录:专业与业余的鸿沟

我曾遇到一个工厂前来求助,他们很困惑,为什么自己的产品和另一个客户的几乎一模一样,客户却能在平台上卖得风生水起。经过一番深入了解,我发现,他们那个客户之所以能在平台上取得优异业绩,是因为人家大手笔地投入,找了许多知名网红进行营销推广,砸下重金做了大量的广告投放。这种玩法,不仅需要极其丰富的营销经验,更需要巨大且持续的预算支撑,绝非一般企业能够轻易效仿。

所以,我给那个工厂的建议是:与其盲目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如好好地与现有客户深化合作,将重心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供货效率上,让客户的优势充分发挥,而自己则不必去瞎折腾那些自己玩不转的营销手段。这正是“专业人做专业事”的道理,也是我们倡导的专注与高效的体现。

无论是B端(企业对企业)还是C端(企业对消费者)的生意,从来都没有“好吃的免费午餐”。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千万不要用你的业余水平,去挑战别人的专业壁垒。在我的合作供应商中,不乏一些动过自己做跨境电商念头的伙伴。我也曾不厌其烦地,从头到到尾向他们讲解,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将业务做起来的,其中包含了多少市场分析、运营细节、客户服务以及风险把控。

听完我的详细介绍后,有些供应商果断放弃了自己做的念头,选择继续与我们精诚合作,专注于他们擅长的生产制造。当然,也有一些供应商,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的确自己尝试去做了。至于结果如何,我就不多赘述了,相信大家也能猜到一二。我可以透露的是:我们目前在跨境电商领域采取的打法,相当于构建了一个“流量矩阵”。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布局,我们通常能够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对单一目标市场的流量垄断和深度覆盖。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运气,而是长期积累和专业运营的结果。

我分享这些经验和案例,并非有任何私心,恰恰相反,我是鼓励良性竞争的。但同时,我也希望提醒大家,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务必要保持一份谨慎和敬畏之心。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赚点钱真的不容易。脚踏实地,谋定而后动,才能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合作伙伴、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trap-rank-20-zero-orders-cut-loss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在特朗普总统执政下的2025年,跨境电商并非万能药。文章强调了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指出盲目进入跨境电商C端市场可能面临亏损。运营策略和流量获取是关键,排名至关重要。工厂转型需确认市场需求,并评估自身运营能力,避免陷入低价竞争。专业运营远胜业余尝试,应专注自身优势。
发布于 2025-10-16
查看人数 14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