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秋促:单量狂飙3倍,利润剩一半!跨境人血亏!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对于许多跨境电商的卖家朋友们来说,这份短暂的放松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又被亚马逊秋季大促的热浪(或者说是“冷”浪)狠狠地“拍打”了一下。社交平台上、卖家群里,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那句扎心的话:“单量涨了,利润却跌了。”有卖家更是无奈地感叹,参与平台大促就像是“饮鸩止渴”,不参与就没流量、没曝光,可一旦加入,又感觉是在赔本赚吆喝,这左右为难的处境,真是让人心头一紧。
秋季大促“虚假繁荣”的背后,藏着多少卖家的心酸?
2025年的亚马逊Prime Big Deal Days(简称PBDD)秋季大促,于10月7日至8日在全球16个主要的站点上如期举行,这其中包括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我们熟悉的市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促销战线明显拉长:日本站率先在10月4日打响头阵,一直持续到10日;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新加坡等站点更是紧随其后,促销活动一口气延长到了13日。按理说,时间线拉长,应该能给卖家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增长空间,对吧?
然而,现实情况却和大家的预期大相径庭。许多卖家发现,大促延长非但没有带来预想中的销售狂潮,反而让他们陷入了一种“单量增长,利润缩水”的尴尬境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卖家向新媒网跨境获悉:“大促期间,我们的订单量确实能达到平时的两倍半甚至三倍,但您猜怎么着?算下来,利润竟然比平时还要低!这简直就是‘闷声发财’,但赚到的只是后台那些看着漂亮的数字,而不是真正落袋为安的真金白银啊。”
另一位主要经营家居用品的卖家也大吐苦水:“看着后台的销售数据蹭蹭往上涨,心里一开始还挺高兴的。可等到晚上盘账,一计算利润,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广告费比平时几乎翻了一倍,而且为了吸引顾客,还得给出比平时更深的折扣,这完全是赔本赚吆喝嘛!”这种表面繁荣的“虚假繁荣”,绝非个例。在各大跨境电商的社群里,大家纷纷晒出自家的数据,订单量看似喜人增长的背后,是广告成本的疯狂攀升和利润空间的不断被压缩,让无数卖家苦笑不得。
深圳一位跨境电商的老板更是分享了他的“国庆特别经历”。他说,今年国庆假期他根本没能好好休息,每天都忙着盯着广告后台,调整投放策略,处理堆积如山的订单。但即便如此投入,投入产出比仍然不尽如人意。广告花费比平时增加了不少,可实际的转化效果却差强人意。“我们有一款平时卖得特别好的产品,日常每天都能稳定出20到30单。秋促期间,虽然每天能有60多单,看着不少,但广告费却像坐了火箭一样飙升。再加上各种折扣和促销费用,仔细一算,每单的利润竟然还不到平常的一半。看着单量上涨,我们团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这份心酸,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卖家才能体会。
为什么大促会“叫好不叫座”?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的亚马逊秋促为何会出现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呢?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这可能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市场压力和消费习惯改变叠加的结果。
首先,流量成本持续攀升,这已经是跨境电商行业一个不争的事实了。随着亚马逊平台内竞争日趋白热化,卖家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争夺有限的曝光位,关键词竞价水涨船高,广告费用自然节节攀升。与此同时,亚马逊平台的站内流量分配机制也似乎越来越倾向于那些拥有强大品牌背景和雄厚广告预算的大卖家。对于我们广大的中小卖家而言,即便是咬牙付出更高的出价,也往往难以获得像大品牌那样优质的曝光机会,流量获取的难度和成本都在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在持续的通胀压力下,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下的欧美主要国家为例,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普遍提高,他们的购买力受到了直接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欧美消费者开始变得更加精打细算,购物决策也变得更为谨慎和理性。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大促期间看到打折就“盲目”消费,而是会仔细比较不同平台、不同商家的价格,对折扣的力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消费者会将大促视为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有计划地购买那些刚需商品或已经关注了很久的必需品,而非冲动性的购物狂欢。这直接导致单次购买的金额有所下降,而卖家为了促成交易,又不得不给出更大的让利。
正是这些多重因素的叠加,让不少卖家在今年的秋促中遭遇了重创。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除了钱没赚到预期,许多跨境电商的从业者,连本该好好休息的十一长假也几乎“泡汤”了。
跨境人的黄金周“消失”了,他们付出了什么?
国庆假期,本应是万家团圆、放松身心的美好时光,但对很多亚马逊运营人员来说,今年的“黄金周”却并非期待中的长假。一位亚马逊运营人员无奈地表示:“公司最初通知假期可以放八天,但随着秋季大促的日期临近,通知很快就改了,最终我们只放了四天假。”她解释道:“日本站的活动从10月4号就开始预热了,而美国站等主力站点更是10月7号就正式开跑,我们团队不得不提前结束假期,匆匆赶回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大促的备战之中。”
一位主营服装类目的卖家也面露疲惫地说道:“国庆假期原本计划带着家人出去好好玩一趟,结果为了备战秋促,我们整个团队仅仅休息了三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早在活动开始前两周,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了:优化产品图片,反复调整广告策略,确保库存充足……付出了这么多心血,结果大促期间的销售表现却远低于我们的预期,真的让人有些心灰意冷。”
今年的亚马逊秋季大促与我们的国庆长假部分重叠,这无疑给卖家的供应链响应能力、库存管理以及人力调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贻误战机,许多跨境电商公司都宣布假期只放四天,以便员工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即将到来的秋季Prime大促。有行业观察人士不无感慨地指出:“很多跨境运营人的国庆假期,恐怕不是在旅游的路上,而是在公司里度过的。”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种为了业务发展而牺牲个人时间的奉献精神,在跨境行业中并不少见。
一位跨境电商公司的负责人,在谈到这个假期安排时,也透露了他的两难处境:“我们当然也不希望让员工假期加班,毕竟大家平时工作都很辛苦。但亚马逊大促真的不等人啊!秋季大促是下半年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之一,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为了确保大促期间不出任何纰漏,我们只能做出这样的安排,让运营团队轮流值班,并且提前结束假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备战大促的工作量,远比外界想象的要繁重和复杂。卖家们不仅要反复检查促销提报的各项数据,还要不断优化Listing的描述和关键词,实时调整广告策略,密切监控库存的实时水平,甚至要细致安排假期期间的客服轮班工作,确保客户的咨询和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假期里,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盯着广告预算的花费情况,根据实时的表现数据来调整广告预算,优化重点链接的广告效果。同时,还要不停地查看链接的出单情况,检查是否有异常的退货、差评,还要关注产品排名以及重要关键词排名的细微变化,一刻都不能放松。”一位运营人员详细描述了他们假期里的工作内容,字里行间充满了忙碌与压力。
然而,面对如此高强度的付出,以目前的单量和利润结果来看,显然远远没有达到卖家们预期的回报。一位卖家在跨境电商社群中写下的一段留言,或许道出了众多从业者的共同心声:“大促不再是过去那种一蹴而就的‘爆单神话’,而更像是一场严峻且现实的考验:谁能更精明地控制流量成本,谁能更清晰地向消费者讲清产品的价值和优势,谁才有可能在这寒意渐浓的旺季中,稳稳地留在牌桌上,继续前行。”
随着接下来黑五、网一等年终超级大促的临近,亚马逊卖家们已没有太多时间去“舔舐伤口”和抱怨。他们必须快速调整策略,深刻反思,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积极寻找并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生存法则。这既是对挑战的应对,也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sale-orders-triple-profit-halve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