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亚马逊免退货新政:23-65元补偿,小心白嫖百万!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悄悄流传着一个新动向:亚马逊在欧洲的部分站点,正在试点一项全新的售后服务,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意思——“免退货部分退款”。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在卖家群体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大家心里是五味杂陈。
咱们简单理解一下,这项新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作为买家,你收到的商品可能有个不打眼的轻微划痕,包装袋有点小破损,或者尺寸和你想象的稍微有点出入,但这些小瑕疵,都不影响商品本身的核心使用功能。遇到这种情况,按说你可能得申请退货,再重新下单,麻烦不说,还得把东西打包寄回去。但现在不一样了,亚马逊提供了一个新选项:你不用把商品寄回去了,可以直接拿到一笔补偿款。
根据试点阶段的观察,系统自动判定的这笔退款金额,大概在2.99到8.40欧元之间,换算成咱们人民币,也就是23到65元左右。具体的退款数额,会根据你购买商品的售价、商品的大小以及你提出的退货原因来综合判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小恩小惠”的意思?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额外的选择,买家依然可以选择按照正常流程全额退货。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在卖家后台是默认关闭的,开不开,完全由我们卖家自己说了算。
新媒网跨境获悉,亚马逊此前其实就有过类似的操作,比如对一些价格低于75美元的商品,曾经推行过“仅退款不退货”的政策。所以,这次在欧洲的试点,很可能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和延伸。从买家的角度来看,这确实省去了不少打包寄件的烦恼,购物体验无疑会得到提升。毕竟,谁不想省心呢?但对于我们广大卖家来说,尤其是那些辛辛苦苦经营的中小卖家,心里就没那么轻松了,甚至可以说,隐忧重重。
首先,最让大家纠结的就是这个“不强制开启”的特点。表面上看,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似乎很自由。但实际上呢?那些资金雄厚、实力强劲的大卖家,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吸引更多用户,几乎可以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开启这项功能。而买家们也必然会将“是否开启这项功能”,作为他们选择商品乃至选择店铺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这无疑会给那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卖家带来隐形的压力和竞争劣势。市场竞争本就激烈,这种“非强制”的选择,反而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强制”。
再来,就是大家最最担心的——“白嫖”风险。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明明收到的是完好无损的商品,却心生歹念,故意找一些似是而非的“轻微瑕疵”借口,要求平台给予补偿,我们卖家几乎没有什么反驳的机会。毕竟,这些所谓的“轻微瑕疵”往往很难界定,举证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一旦这种情况普遍发生,那岂不是助长了“薅羊毛”的风气?我们辛辛苦苦做生意,到头来却要为这些“小聪明”买单,心里能不窝火吗?
更让人头疼的是,目前还不清楚这笔“免退货部分退款”的费用,究竟是由卖家全额承担,还是平台会分摊一部分。如果全部要卖家承担,那我们的利润空间又会被进一步压缩,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利润就不高的商品,可能直接就“白忙活”了。此外,系统判定退款金额的标准也不透明,比如一件价值50欧元的商品,仅仅因为一个据说有的小划痕,就被系统自动退了8欧元,这个金额到底合理不合理,我们卖家也一头雾水,没有话语权。
最后,政策未来的走向也充满不确定性。目前,这项政策只在欧洲进行试点,并且主要针对的是低价小件商品。但谁知道未来会不会推广到美国、日本等其他重要站点?会不会扩展到更广泛的商品类目?这些都是未知数。一旦全面铺开,并且波及到高价值商品,那对我们卖家的冲击,就远不止现在这样了。
所以,面对这些潜在的挑战和风险,不少有远见的卖家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了。大家现在更要紧密关注低客单价的小件商品,不能掉以轻心,得把质量关把得更严实,从源头上减少瑕疵,避免因为这些小问题而引发退款。同时,还得密切留意平台发布的最新消息,尤其是关于退款费用分摊方案的细则。要是万一这笔费用全部要自己扛,那我们的利润账可就得重新细算了,得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当然,如果真的不幸遇到了恶意退款的情况,我们更得眼疾手快,第一时间留好各种证据,积极向平台申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说到底,卖家的这些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空穴来风。这类“仅退款”或“部分退款”的政策,原本是平台为了平衡用户体验和售后处理效率而推出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它确实存在一些严重的模糊地带,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有人靠着钻退款政策的空子,足足骗取了上百万美元!这金额,可比大多数跨境卖家一年甚至几年赚得都多。这个人名叫杨廷宏,住在风景宜人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哈仙达冈。早在2022年的时候,他就因为从亚马逊那里骗走了130万美元,被当地警方逮捕。
当时他的诈骗套路并不复杂,但却很有效:他开了好几个第三方卖家账户,专门以看似超低的价格,销售一些原本价值不菲的家居用品。等有顾客下单付款后,他要么直接上传虚假的物流信息,让顾客以为货物已经寄出,实则没有;要么就耍花招,只给顾客寄送一个廉价的替代品,比如拿个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充数。顾客没收到货,或者收到的货物不对板,自然会去亚马逊申请退款。这时,亚马逊只能根据政策,替商家先行赔付给顾客,而杨廷宏早就把顾客支付的货款,偷偷地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更可恶的是,他还冒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去亚马逊购买商品,然后谎称“没收到货”,再次骗取退款。即使他的账号被亚马逊识破并封禁了,他也能换个身份,开个新号,接着故伎重演。最终,他的罪行被揭露,不仅被法院判处了严厉的刑罚,还被要求赔偿巨额款项。
你以为他会就此收手,改过自新吗?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根据检方后来的调查,杨廷宏出狱后根本没有悔改。在2018年8月到2020年6月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又控制了多家空壳公司,向一家大型物流企业提交了超过6000份虚假的理赔申请。每次申请的理由都是一致的:包裹在运输途中丢失了,或者损坏了。但实际上,这些包裹压根就没出任何问题,所有的损失证明都是他一手伪造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骗取快递公司的巨额赔偿金。
今年8月14日,杨廷宏终于对他的邮政欺诈罪行低头认罪。美国匹兹堡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最终判处了他9个月的联邦监禁,并在出狱后接受3年的社区监视。在宣判时,法官特别提到,杨廷宏的作案不仅涉及金额巨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手法专业,明显是早有预谋,这反映了他严重的犯罪倾向。联邦助理检察官也指出,这起案件不仅仅暴露了杨廷宏个人的犯罪本质,也深刻说明了目前的商业系统在防范这类欺诈行为时,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还有许多漏洞需要去弥补。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利用政策漏洞“薅羊毛”的案例,绝不是孤例。我们随便在外媒的网站上翻一翻,就能找到很多关于依据电商平台“仅退款”漏洞,手把手教人如何实施诈骗的教程。这些教程的存在,每一个都意味着我们跨境卖家们实实在在的损失啊!
所以,在这里,我们真心呼吁各大电商平台,在不断优化用户购物体验的同时,一定要把风控体系同步跟上,并且不断升级强化。首先,要明确退款成本的分摊规则,不能让卖家总是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其次,让算法的判定标准更加透明,让卖家对退款原因和金额有更清晰的认知。最后,更要加强对理赔申请的审核力度,用更精准、更严格的手段,甄别出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别让原本旨在提升服务质量的政策,最终成了不法分子“薅羊毛”的工具。毕竟,卖家的辛勤付出,也值得被看见,被尊重,卖家的命,也是命啊!我们希望,未来的电商环境,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让所有诚信经营的卖家,都能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生态中发展壮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no-return-refund-warns-1m-sca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