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秋促ACOS狂飙357%!卖家哀嚎:爆单梦碎!

2025-10-10Amazon

Image

当国内消费者沉浸在八天国庆小长假的悠闲氛围中,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时,远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跨境卖家们却在秋季大促的“战场”上绷紧了神经,丝毫不敢放松。这场被寄予厚望的电商盛事,如同一次年度大考,考验着每一位中国卖家的智慧与韧性。

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亚马逊秋季大促在10月7日至8日于美国、英国、德国等16个核心站点全面启动,而日本站更是提前至10月4日拉开了帷幕。部分站点的促销战线甚至拉长到了13日,覆盖了整个第二周。然而,本以为能迎来“爆单”狂潮的卖家们,却尝尽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心中五味杂陈。

一、亚马逊秋促,卖家为何“心凉半截”?

今年的秋季大促,对于不少卖家而言,那份期待中的火热似乎被一股凉意悄然取代。他们发现,大促的结果竟然与之前的夏季大促出奇地相似,仿佛是历史的重演,让人不禁感到一丝心碎。

许多卖家抱怨道,期盼中的订单爆发迟迟未来,反倒是广告成本(ACOS)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一位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卖家感慨:“单还没爆,ACOS先爆了,这不就是烧钱赚吆喝吗?”这句话道出了无数中小卖家的辛酸与无奈。他们投入了大量广告预算,却未能换来相应的订单回报,利润空间被无情挤压,让人感到心力交瘁。

对于许多小型卖家来说,大促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炮灰战”。他们在大卖家的流量攻势和资金优势面前,显得尤为被动。即使咬牙加大了广告投放,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上一个大促时,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就已显现,而这一次,挫败感似乎更加强烈。这让他们不禁思考,大促对于小卖家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

欧洲站和英国站的卖家们更是愁眉不展,反馈称今年的大促表现惨淡,单量甚至比平时还要差,让人对市场前景感到担忧。他们唯一的希望,几乎都寄托在了体量更大的美国站上,期待能在那里挽回一些损失。这种区域性的冷热不均,也让卖家的运营策略面临更多挑战。

还有卖家分享了他的“惨痛”经历:“广告销售额比之前还要少,广告费用却高得吓人,ACOS已经飙升到357%了!”言语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订单量虽然有所上涨,但高昂的广告投入使得利润所剩无几,甚至可能入不敷出。他们计算着每一笔交易的成本,心中盘算着这两天的辛苦付出,能否抵得过那区区一百美元的收入,脸上却再也挤不出一丝笑容。这种“卖得多、赚得少”的利润焦虑,如同阴霾笼罩在许多卖家心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平台流量分配机制、广告投放策略,以及促销活动对实际消费的带动效应。

二、行业竞争白热化,大促光环为何日渐褪色?

今年以来,许多中国卖家都明显感觉到,亚马逊的大促活动,似乎越来越失去了往日“爆单”的魔力。这背后,并非仅仅是卖家运营失误那么简单,而是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与全球跨境环境深刻变革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流量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亚马逊站内的广告“内卷”已到了白热化阶段,用“僧多粥少”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影响力和充足广告预算的头部大卖,凭借其资金优势,如同坚固的堡垒,牢牢占据着平台的核心流量入口,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而中小卖家,即使是咬紧牙关,投入重金加价投放广告,往往换来的也只是“高曝光、低转化”的尴尬局面。广告费哗哗地流走,订单却不见起色,这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困境,让许多卖家感到力不从心。

为了破解站内流量日益紧张的困局,亚马逊近期也在非美国市场采取了一些新举措。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加拿大、欧洲多国,包括英国站点等,亚马逊局部恢复了与谷歌广告的合作投放。此举意在通过站外引流来补充站内流量的不足,希望能为卖家们带来新的流量活水。然而,作为核心市场的美国站至今仍未恢复与谷歌的合作,且从卖家们反馈来看,整体的站外投放量仍然有限,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信号已然清晰:亚马逊的自然流量增长似乎已触及天花板,红利期逐渐远去。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想要在平台上分得一杯流量羹,不仅要在站内广告投放上“拼刺刀”,承受日益高涨的竞价压力,还得承担站外“买量”的额外成本。如此一来,许多卖家便陷入了“流量更贵、转化更低、触达买家更少”的恶性循环,运营成本节节攀升,利润空间却不断压缩。

其次,是促销节奏的密集重合,让消费者和卖家都感到“疲惫”。 从上半年的Prime Day,到紧随其后的返校季,再到如今的秋季大促,密集的促销节点几乎让卖家没有喘息的空间。前期备货、制定策略、投入流量广告,这些都已耗费了卖家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到了秋促阶段,不少卖家早已陷入库存见底、营销预算也濒临告急的困境,后续乏力。而对于海外消费者而言,在前期一波又一波的促销活动中,他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采购计划,消费需求提前释放。当秋促再次来临时,很难再掀起新的购买热情,出现了明显的“Deal疲劳”现象。

更棘手的是,亚马逊秋促还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的大促“撞了车”,加剧了竞争态势。

  • 例如,中国电商平台Temu的美国站“黑色星期五”大促从10月9日便启动了预热,活动周期足足覆盖了51天,几乎贯穿了整个下半年购物季。
  • 同时,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也精准地在10月7日推出了“10月特惠”活动,与亚马逊的秋季大促完全同期,并且持续时间还长达一周,直接正面抢夺消费者。
  • 而短视频电商平台TikTok Shop也全面开启了“全球黑五”大促季的预热,活动周期从10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2月初,覆盖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墨西哥等8大主要市场,声势浩大。

在如此多平台集中促销的夹击之下,海外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严重分散,购买欲望被稀释。他们在Temu、沃尔玛等平台的采购活动中,可能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的购物需求和预算,留给亚马逊秋促的增量空间自然就更小了。而卖家为了应对多平台、多站点的促销攻势,不得不将有限的预算和精力进行拆分,最终往往陷入“顾此失彼”的被动境地,难以集中火力取得突破。

最后,消费市场的降温也让秋促的价格刺激效应大打折扣。 以美国市场为例,根据外媒普华永道《2025假日季展望》报告显示,在当前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受通货膨胀、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美国消费者预计节日支出较2024年平均下降5%,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明显回落。其中,礼品类支出降幅更是达到了11%,表明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开支更加谨慎。

调研数据还进一步显示,高达84%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缩减总体开支,其中服装、大件商品等非必需品类成为他们首要缩减的领域。这不仅意味着整体消费需求呈现收缩态势,也对跨境卖家的市场洞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购物决策变得更加理性,他们不再盲目追求低价,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这无疑增加了卖家引流和转化的难度。

新媒网跨境认为,平台间的流量争夺、卖家间的同质化内耗,以及全球消费市场的需求分化,共同将广大跨境卖家推向了“高成本、低利润、难增长”的严峻困境。对于中国的跨境卖家而言,“爆单神话”早已落幕,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今的竞争,不再是“单一平台、单一站点”的简单流量比拼,而是对卖家全链路综合运营能力的全面较量。

面对挑战,我们更应展现出中国人勤劳智慧、开拓进取的精神。从提前深入调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趋势,利用海外仓优化跨境供应链,到善用跨境支付工具降低汇率成本,再到针对不同站点设计差异化的促销策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卖家精益求精,深耕细作。只有把运营的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寒意渐浓的行业竞争中稳稳站住脚跟,甚至化危为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现状也正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积极调整策略,转向多平台布局,探索差异化蓝海赛道,这才是打开增量空间的关键所在。例如,不少中国卖家正积极探索像韩国酷澎这样的新兴平台,希望抓住海外市场的新机遇,开启出海新征程,寻求新的增长点,共同描绘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美好图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fall-sale-acos-357-sellers-hurt.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亚马逊秋季大促,卖家面临ACOS飙升、竞争激烈、多平台促销分流等挑战,爆单难现。Temu、沃尔玛等平台同期促销,加剧竞争,消费市场降温也使价格刺激效果减弱。中国卖家正积极调整策略,转向多平台布局。
发布于 2025-10-10
查看人数 20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