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广告血亏真相!55%只看不买,全漏斗才是翻盘利器!

2025-09-05Amazon

Image

对咱们广大的跨境电商卖家来说,亚马逊站内搜索广告的重要性,那真是大伙儿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一点儿也不用多说。多少掌柜的销量表现,直接就跟这站内广告投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绑得死死的,密不可分。

想当年,只要广告一开,流量哗啦啦地就来了,转化率也还不错,投入产出比看着也挺美。那时候,大家伙儿都觉得,做亚马逊,只要把站内广告玩明白了,基本盘就稳了。可如今,时代变了,风向也跟着变了。

您是不是也感觉到了?随着亚马逊平台上架的商品数量越来越多,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简直就是“红海”一片,甚至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种白热化的竞争态势,直接就影响到了一批卖家的广告效果。大家普遍反映,广告成本,也就是CPC,是蹭蹭地往上涨;而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ROAS,却是一路下滑,让人看着直挠头。

很多掌柜都跟我抱怨过,以前一百块钱能带来的效果,现在可能得花一百二、一百五,甚至更多,才勉强够得上。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感觉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不留神可能就得亏本。这种压力,相信每一位奋斗在跨境电商一线的卖家朋友,都能感同身受。

更何况,从消费者决策的“转化漏斗”来看,站内搜索广告,它能触及的,仅仅是漏斗的下半部分。也就是说,用户得先有明确的购买意向,已经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然后主动去搜索,咱们的广告才有机会展现出来。这种广告形式,展示方式也相对单一,多是图片加文字。

对于那些真正想做品牌、有长远规划的卖家来说,这种纯粹的搜索广告,在培养用户心智、直接向消费者“种草”品牌的能力上,确实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它更像是一个“临门一脚”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品牌塑造者。您可能花了钱,让商品出现在了消费者眼前,但消费者记住的,可能只是商品本身,而不是背后的品牌。

新媒网跨境获悉, 如今,消费者在亚马逊上的购物习惯,已经发生了悄然但深刻的变化。这背后,是整个电商环境的升级和消费者观念的成熟。

根据外媒提供的数据,现在有高达55%的亚马逊用户,他们仅仅是在平台上浏览商品,却不急着直接下单购买。这就像大家去商场逛街,很多人并不是带着明确的购物清单去的,而是随便看看,看看有什么新鲜的、有趣的。他们可能只是想了解一下市场行情,或者比较一下不同产品的功能、价格。

更令人担忧的是,产品详情页的“放弃率”竟然高达43.87%。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潜在顾客,点进了你的产品页面,但最终却选择了离开,没有完成购买。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它直接意味着我们辛辛苦苦引来的流量,有将近一半都流失了。

业内不少资深人士都指出,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站内的产品选择实在是太多了,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消费者在面对海量的商品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冲动消费,而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比较、去权衡。

数据也清晰地告诉我们,现在消费者从开始考虑购买到最终下单的“考虑周期中位数”,已经拉长到了38天。这可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了。这表明,消费者正在从过去的“冲动型消费”,逐渐转变为更加“理性、成熟的消费”。他们会更仔细地研究产品的各项参数,会去看看其他用户的评价,甚至会去其他平台进行比价。

更让品牌卖家们感到焦虑的是,有40%的消费者,他们在考虑购买某个产品的同时,也正在同步考虑竞争对手品牌的同类产品。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咱们卖家辛辛苦苦投入广告费,花钱买来了曝光和流量,但有相当大的概率,这些被我们“引流”过来的用户,最终却转身投入了竞争对手的怀抱。

这种感觉,就像是花钱给别人做嫁衣,心里自然是五味杂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仅仅依靠传统的站内搜索广告,无疑是杯水车薪,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别说打造出深入人心的品牌了。

新媒网跨境认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有远见、有魄力的品牌卖家,已经开始将部分广告预算,悄然转向了“全漏斗广告”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

所谓全漏斗广告,它可不是咱们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单一广告形式,而是亚马逊广告提供的一整套、全渠道的营销解决方案。它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能够让咱们的品牌广告,不仅仅局限在亚马逊站内,比如在大家熟悉的Amazon.com购物页面,或者是在Prime Video这样的大流量视频平台上,甚至还能把广告投放触角延伸到站外的第三方平台。

想象一下,您的品牌广告,可能就在用户刷着Twitch看直播的时候不经意间闪过,或者是在用户通过Fire TV享受家庭娱乐时,潜移默化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这种多渠道、多场景的覆盖能力,是传统站内搜索广告望尘莫及的。

通过全漏斗广告,品牌卖家们可以把自己的品牌,精准地推向更多潜在用户。这其中,不仅包括那些已经搜索过咱们品牌或者竞争对手产品的用户,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触达那些从未搜索过咱们产品,甚至都还没意识到自己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这就像是提前在消费者心智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为未来的购买行为埋下了伏笔。

更令人兴奋的是,全漏斗广告特别强调“视频广告”这种模式。在如今这个短视频当道的时代,视频无疑是品牌故事的最佳载体。通过视频广告,咱们可以将品牌的理念、产品的优势,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些视频广告可以直接投放到用户日常刷的社交媒体平台,甚至是家庭的电视屏幕上。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品牌信息植入用户的潜意识。消费者可能在无意中看了一个广告,当时没觉得什么,但等到未来他们真的有相关需求时,咱们的品牌可能就是他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这种“先入为主”的优势,对于品牌建设来说,意义非凡。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真正渴望打响品牌声量、建立品牌忠诚度的卖家来说,全漏斗策略能够推动客户从第一次接触、第一次购买,逐步发展到多次复购,甚至最终成为品牌的忠实拥趸。这与传统的站内广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站内广告通常只能带来一次性的转化,消费者买完就走,下次可能就去其他家了。而全漏斗广告,则是着眼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实现品牌的长期价值。

所以,咱们不再仅仅是卖产品,而是在通过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让他们成为品牌的“铁粉”。

当然,任何一种新的营销策略,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引方向。目前,已经开始投放全漏斗广告的卖家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短期、中期和长期都制定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做到了心中有数。

首先是短期目标,通常是两周左右。在这个阶段,卖家们主要关注的是提高广告效率。比如,对于视频广告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视频完成率”(Video Completion Rate,简称VCR)。VCR越高,说明用户对咱们的视频内容越感兴趣,广告的触达效果也就越好。同时,这个阶段也要确保能够触达更多“精准用户”,也就是那些对咱们产品潜在兴趣最大的群体。短期目标更像是对新策略的“小步快跑”,快速验证效果,及时调整优化。

接着是中期目标,这个周期一般在1到3个月。在这个阶段,卖家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品牌搜索量、品牌词排名等数据上。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当消费者开始主动搜索咱们的品牌名,并且品牌词的搜索排名也越来越靠前时,就说明全漏斗广告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初见成效。此外,也会开始密切关注亚马逊营销云(AMC)报告。AMC报告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数据洞察,能够帮助卖家了解广告效果背后的逻辑。

最后是中长期目标,通常是3到6个月,甚至更长。到了这个阶段,卖家们会更深入地挖掘AMC报告中的精细化数据。比如,“Campaign overlap”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广告活动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尤其是视频广告是否有效地触达了新的用户群体。这对于判断广告的增量效果至关重要。同时,还会进行更详细的“AMC营销漏斗分析”,了解消费者从品牌认知到最终购买的完整路径,找出漏斗中的堵点。以及“转化路径”的分析,优化消费者旅程中的每一个触点,让转化更加顺畅。

通过设定这样一套从短期、中期到长期的目标,品牌卖家们就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全漏斗广告给品牌带来的积极变化,避免了仅仅在短期内,死死盯着销量的波动而产生焦虑。要知道,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工程,不能急于求成。有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我们就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最终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和价值的提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ads-flop-55-browse-full-funnel-is-cure.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卖家面临亚马逊站内广告成本上升、ROAS下降的困境。消费者购物习惯转变,理性消费增加,品牌竞争加剧。全漏斗广告作为新型营销模式,通过多渠道覆盖和视频广告,助力品牌卖家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客户忠诚度,实现长期价值。
发布于 2025-09-05
查看人数 13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