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说唱科普爆火!1条视频狂揽335万赞,45万粉1月涨疯
嘿,你最近有没有被一种“魔性”科普刷屏?就是那种正经知识穿上说唱的“新衣”,在你脑子里蹦迪,想忘都忘不掉?
比如这段:
“它努力地拖着货物大步向前迈”
“货物比他的头还要庞大个上百倍”
“小蛋白却也从来不会叫苦叫累”
没错,唱的就是驱动蛋白!配上神似《沙威玛传奇》的节奏,这视频简直有毒,让人忍不住循环播放。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单就这一条视频,抖音点赞就冲破了335万,转发超133万!账号“抽象科普”今年1月才开张,靠这手“知识Rap”,一个月狂揽45万粉,现在粉丝量已经稳稳站上119万大关。
听多了,耳朵尖的朋友可能和我一样咂摸出点味儿——这歌声,不太像真人啊?旋律和吐字,AI的痕迹还挺明显。
其实知识Rap不算新鲜事。去年底,B站就有UP主把高中生物知识塞进《荷塘月色》的调子里,整了个《核糖月色》,播放量蹭蹭蹭冲到近140万。但这三个月,“用Rap唱科普”才算真正爆了!除了“抽象科普”,像“老舅唱科普”、“企鹅说唱”、“一首歌的整活”这些账号也纷纷冒头。新人第一条视频就爆款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直接开橱窗带货卖书了。
时间走到现在,歌词、旋律、画面,几乎都能交给AI包办。很多人好奇:全AI流程真能搞出这种爆款效果吗?门槛到底在哪?
正经科普没人看,知识一唱就出圈?
“在圆珠笔头部,是一颗小小钢珠它有极高精度,不能细也不能粗因为球形的结构,书写随意角度……”
“抽象科普”第四条视频就火了。靠科普圆珠笔笔头结构,拿下超15万赞。评论区直接变身大型笔类交流会,网友争相分享圆珠笔和中性笔的“使用心经”。
要复刻一条类似的爆款说唱科普,核心就三样:科普歌词、R&B旋律、视频画面。歌词交给DeepSeek、Kimi、豆包这些工具就行。比如,拿“高血脂”来段健康Rap试试:
提示词:你是个押韵狂魔+说唱科普博主,来段高血脂健康生活方式的歌词。结构:两段主歌、两段副歌,加个神级过渡桥段(bridge)。押韵优先双押,允许合理破韵。别太说教,少用专业术语,基于医学事实,玩点娱乐化表达。
歌词有了,丢给Mureka、海绵音乐、Suno这类AI音乐工具谱曲。中文说唱的话,Mureka和海绵音乐效果更贴。选风格记得挑“摇滚、流行、R&B”这类。
我用“Mureka”试了下。高级模式下,上传分好主副歌的歌词,选“Mureka v6”模型,在“歌曲描述”里自定义曲风、情绪和人声(比如电子、放克、快乐)。
敲黑板!歌词上传有窍门: 歌词之间一定加好换行和标点!不然AI歌手会给你断句断得亲妈都不认识。最好用“段落标记”,把主歌(Verse)、副歌(Chorus)、前奏、间奏分得清清楚楚,这样AI才不容易跑偏。
来,听听AI整出来的效果:
Yo Check the mic! 镜子里瞅瞅那肚腩,是不是感觉像挂了油罐?
奶茶当水喝,火锅是日常便饭;炸鸡配啤酒,快乐似神仙下凡
血液变浓稠,流速像堵车三环, 甘油三酯它暗中狂欢
血管壁悄悄被油脂攻占,再不行动?小心变“脆皮”青年!别让血脂再狂飙! 血管需要健身房!
动起来!别当懒猫! 快走慢跑心飞扬!
绿叶菜塞满餐盘,深海鱼Omega闪金光 !
少油少糖少EMO!健康才是真顶流王!有人说“我瘦啊,高血脂跟我无关?/ 兄弟,隐形胖子 风险更悬!
只吃素?油少了 但碳水泛滥 / 精米精面 照样升脂不手软 !
戒烟限酒 不是装蒜 / 肝脏负担 立马减半 !
优质蛋白 不能断 / 鸡胸豆腐 是黄金搭档!
定期体检 别犯懒 / 指标数据 心里有算盘
感觉哪段不顺耳?可以选片段让AI局部重编。但要注意,新生成的旋律节奏可能大变样,和整首歌风格打架。
第三步,按歌词生成AI图片,或者网上扒拉现成素材剪辑。我用即梦搞了组像素风图片,转成动态视频。最后成品嘛… 有内味了,但离爆款还差点火候。
还有个更“硬核”的复刻爆款旋律法子——用声音引擎Ace Studio。这工具专业多了,得懂点乐器轨道、和声、midi知识。工具里自带一堆AI歌手,上传目标音乐的midi文件,填好歌词到对应轨道,靠AI后期渲染也能成曲。
但实际操作下来,最难的坎儿来了:怎么让AI歌手字字清晰、句句押韵,还能把知识点讲明白? AI生成的歌词有时是押上韵了,但内容空洞车轱辘话,显得特别不专业。节奏感的拿捏和音乐敏感度,在这儿成了硬功夫。
为什么网友爱看这些视频?“听着很燃”、“真学到东西了”、“旋律洗脑解压”是高频理由。但光靠AI生成歌词旋律硬凑,很难达到“抽象科普”那种效果。网友“小太子奶”就曾拆解模仿过,结果流量平平。
说白了,博主的音乐审美和对知识本身的消化理解深度,才是决定视频能不能爆的关键。 AI是趁手的工具,但灵魂还得靠人。
赛道挤满人,“钱景”有点迷
抖音一搜“说唱科普”,同质化账号海了去了。
“胡晓闲”专攻历史人物Rap,把历史学家、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唱给你听。今年初才转型说唱,第一条视频唱物理学家狄拉克“单挑”物理界的故事,就斩获28万赞。到现在,他发了近140条历史人物Rap,平均点赞稳稳过10万。
“小芒星科普”、“小不点憨憨”聚焦生活常识,“一棍子怎么算出地球周长”、“电饭煲咋知道饭熟了”这种视频,轻松拿下30万赞。
更细分的赛道也挤满了人。“舜华唱百草”、“小茵唱百草”、“沁沁唱百草”扎堆植物科普界。到了这一步,知识本身反而不是重点了,旋律够不够洗脑、能不能让人听完,才是从“百草丛”中冒尖的关键。
有趣的是,这类视频评论区常变成知识延伸讨论区。网友们自发分享经验,偶尔还能撞见行业大牛下场做更深的科普。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并非所有账号都全流程依赖AI。 有创作者跟同行交流时提到,视频画面更常用现成网络素材剪辑,这比费劲调教AI跑图省时省钱多了。多数情况下,只有歌词和旋律交给AI代劳。
但不可否认,从词曲到画面,AI确实能独立包办。 甚至一首曲子能套上好几套不同知识的歌词,批量生产科普视频。
有人还玩起热梗、摇滚风搞创新,短期内吸粉飞快。像小红书前阵子流行的养生科普账号,用精灵拟人形象对口型玩梗,也算另辟蹊径。
制作相对简单、模式易复制,自然吸引大批人入场。但扎心一问来了:这玩意儿能赚钱吗?
有研究TikTok的创作者也盯上了抖音这个AI赛道,他分享道,平台对科普类内容有流量扶持,所以视频数据确实好看。除了平台给的流量分成,不少账号在橱窗挂上了科普书籍链接。像“胡晓闲的橱窗”,显示已售1万件,跟买人数近9000。还有人搞起了说唱视频教学群,靠“知识付费”变现。
但新媒网跨境建议想入局的朋友冷静看待: 有内容创作者点破关键——像“10个生活小妙招”、“5分钟看懂经济学原理”这类覆盖面广但深度有限、获取门槛低的信息,用户掏钱的意愿非常低。 做泛知识科普,不如深耕那些实操性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垂直领域。
这其实也点破了说唱科普赛道眼下的变现困境。至少目前来看,AI说唱科普博主们,还没趟出一条收入丰厚、可持续的路径。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领域,商业化、AI是不是重点,好像也没那么重要。评论区里,大家很少争论视频是不是AI做的,更在意的是——知识,正以一种前所未有、让人快乐的方式,轻松地钻进了更多人的脑袋瓜里。新媒网跨境预测,这种融合了娱乐性和知识密度的创新形式,只要内容够硬、形式够新,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