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账户亲测!TikTok这么投,ROI爆涨!
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广告投放始终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关键一环。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深耕海外市场的自媒体和企业来说,如何精细化运营广告账户,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平台规则中找到最优解,常常是大家反复探讨的焦点。
最近,圈子里不少朋友都在为一个问题挠头:面对Facebook和TikTok这样的主流投放平台,究竟是应该选择“分散账户多点开花”,还是“集中账户深耕细作”呢?
这两种策略各有千秋,但对于追求高效率、大规模投放的我们而言,其中的门道值得细细琢磨。
新媒网跨境获悉,不少资深玩家在实际操作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我们都知道,广告平台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广告主找到最匹配的受众,实现更好的投放效果。但不同的平台,其算法逻辑和学习机制却存在微妙的差异。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在日常的海外投放工作中,团队处理的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规模。
为了确保每一个产品都能触达最精准的用户群体,我们采取了程序化批量操作的模式。
以某个核心产品为例,我们同时管理着超过600个广告账户,并保持着至少1000个广告系列并行投放。
每天,新的广告系列基础设施也在以600到800个的速度增长。
这种规模化的操作,让我们在投放策略的选择上,对效率和效果的要求达到了极致。
最初的设想很简单:如果将广告系列分散到不同的账户中,是不是就能有效减少账户内部的竞争,让每一个广告系列都能“呼吸”到更充分的流量?
比如,我们习惯于在一个单一账户里,针对同一个地区,确保单个产品的广告系列数量不超过三个,尽量避免“自己和自己抢量”。
这种思路的出发点是,通过分散布局,让每个账户都能专注于其特定目标,从而减少内部的“摩擦成本”。
然而,另一种观点也同样引人深思:如果我们将资源集中起来,让广告在一个账户或特定几个账户中持续投放,是不是能帮助这些账户积累更强的权重和“学习数据”,从而在平台的算法体系中获得更优先的展示机会?
毕竟,持续稳定的投放,可能会让平台认为这个账户是“优质”且“可靠”的,从而赋予它更多的流量倾斜。
这两种策略,就像硬币的两面,各自都有其理论支持。
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以程序化批量操作为主的模式下,操作难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那么纯粹从竞争与权重的角度出发,究竟哪种模式能带来更优的回报呢?
这不光是我们,许多同行的朋友也都在积极探索。
Facebook的算法机制:精细学习与数据聚合
让我们先从Facebook的算法特点来分析。
从我们长期与Facebook平台打交道的经验来看,Facebook的广告学习机制是多层级的,非常精细化。
它不仅仅关注单个广告创意(Ad)的表现,更深入地考量广告账户(Ad Account)、广告系列(Campaign)乃至广告组(Ad Set)这几个层面的数据。
可以这么理解,Facebook的系统会像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在各个层级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一个广告账户的历史表现、其信用评分、过往的支付稳定性以及是否经常触犯平台规则等等,都会对其整体的投放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账户的“信誉度”和“健康度”。
一个表现良好、长期稳定的账户,在Facebook的算法中往往会获得一定的“冷启动优势”。
这意味着,即使是新的广告系列或广告,如果放置在一个“高权重”的账户下,也可能更快地度过学习阶段,更快地找到目标受众,从而获得更高效的投放表现。
Facebook的算法设计,尤其偏好聚合学习数据。
它会努力从不同广告组、广告系列甚至整个账户的历史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于优化广告的投放目标。
比如,它会分析哪些用户对你的广告更容易产生转化,哪些创意更容易吸引点击,从而在后续的投放中,更精准地将你的广告推送给潜在客户。
所以,理论上讲,将数据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账户中,有助于Facebook的算法更快、更全面地“理解”你的广告目标和受众特征,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优化。
TikTok的算法逻辑:创意为王与平台演进
再来看看TikTok(简称TT),这个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短视频社交巨头。
相较于Facebook,我们在早期接触TT投放时,普遍感觉其算法逻辑有着显著的不同。
许多同行戏称,TT的算法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粗放”,或者说“更偏向于内容本身的魔力”。
在TT上,广告的成败似乎更依赖于素材创意本身的吸引力。
一个真正好的、能迅速抓住用户眼球的创意,往往能够迅速获得大量的曝光和互动,即使账户本身的“学习价值”或历史权重相对较低,也同样有机会成为爆款。
TT的投放机制相对扁平化。
早期,我们感觉不同广告账户之间,似乎没有像Facebook那样明显的权重继承或学习积累效应。
每一个创意,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庞大的流量池中接受用户的考验。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在TT上,持续不断地产出高质量、有创意的素材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平台也在不断进化。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期我们在与TT直客的沟通中,也得到了新的反馈信息。
他们表示,TT的账户学习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继承作用。
这意味着,即使TT的算法在创意层面的权重依然很高,但账户本身的长期投放数据、用户反馈以及合规性表现,也在逐渐成为影响投放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一点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TT的投放策略。
此前,我们曾一度认为,在TT上采取分散账户的模式会更有利,因为这能让每一个创意有更多独立尝试的机会。
但近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尝试将某些产品的投放集中在少数几个账户,加大消耗力度后,却惊喜地发现,效果反而更好了。
这些集中账户在返货率和整体ROI上,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这似乎印证了TT直客的说法:账户学习的继承作用,也许能帮助广告更快地度过冷启动阶段。
而且,我们并没有在集中账户内观察到大规模的内部竞争现象,这与我们对Facebook可能存在的“单地区多系列竞争”的隐忧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Facebook和TikTok这两个平台在算法机制上的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种策略。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根据平台的特点、产品的类型以及自身的运营模式,灵活调整。
如果操作难度不再是障碍(程序化解决),我们应该如何权衡竞争与权重?
假设我们能够通过程序化工具,轻松管理成百上千个广告账户和广告系列,那么在选择账户分布策略时,我们就可以更纯粹地从“竞争”和“权重”这两个核心要素出发。
以下是几种我们正在积极探讨和验证的策略:
同人群不同地区,集中在一个账户下: 这种策略适用于那些具有强烈IP属性或统一品牌形象的产品,比如一部热门的短剧,无论是在东南亚、欧洲还是北美投放,其核心受众群体画像都是相对一致的。我们将所有不同地区的广告系列都集中在一个账户下,有助于该账户在平台算法中建立起关于这部剧的全面认知。这样一来,平台在优化投放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这部剧的受众偏好,实现跨区域的协同优化。
- 优点: 品牌形象统一,数据聚合度高,利于平台进行全局优化。
- 考虑因素: 需要确保不同地区的政策、文化差异在广告素材和文案中得到妥善处理。
同地区不同人群,集中在一个账户下: 这种策略侧重于地域市场的深耕。比如,我们将针对亚太、欧洲、北美等特定地区的各类产品(不同短剧、不同品类)都尽可能集中在一个账户中投放。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该账户能够针对特定区域积累强大的地域数据和用户画像。平台算法通过分析该账户在该区域的投放历史,能够更精准地理解该区域用户的普遍兴趣和消费习惯,从而提升在该地区的整体投放效率。
- 优点: 区域市场渗透力强,有助于建立地域性优势。
- 考虑因素: 如果产品类型差异过大,可能导致账户内数据过于混杂,反而稀释了优化效果。
细分人群类型,集中养账户: 这种策略更加专注于垂直人群的精细化运营。例如,我们可以将所有针对“女频”内容的产品集中在一个账户下进行投放,而将所有“男频”内容的产品集中在另一个账户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账户都能成为特定用户画像的“专家”。无论是地区如何划分,甚至在同一人群类型下再细分地区,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账户积累起针对特定人群的丰富数据和投放经验,从而在未来针对该人群的投放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 优点: 人群定位精准,账户权重积累更有针对性。
- 考虑因素: 需要有足够多的垂直产品来支撑账户的长期投放。
“测试账户+重点优秀账户”策略: 这是一种更为稳健和高效的组合拳。我们设立专门的“测试账户”,用于快速迭代和验证新的素材创意、人群定位或投放策略。这些测试账户的预算相对灵活,失败的成本也较低。一旦有某个素材、人群组合被证明效果显著,能够跑出优异的数据,我们就会将其迅速导入到“重点优秀账户”中进行大规模投放。这些重点账户通常是表现稳定、权重较高的账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经过验证的成功经验快速放大,实现规模化的盈利。
- 优点: 降低试错成本,快速复制成功模式,有效“养大”优质账户。
- 考虑因素: 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数据监测和策略迁移流程。
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持续探索
或许,最终的答案并非一刀切的。
它可能要根据我们自身的产品类型来决定。
例如,对于那些兴趣点相对宽泛、受众画像模糊的产品,或许分散多账户,在不同方向上“广撒网”能带来更多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定位精准、受众高度垂直的产品,集中账户“深耕细作”,精细化运营,反而能积累更强的权重和更高效的转化。
具体到实践层面,我们发现目前广告平台官方似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议,来指导大家应该如何分配账户竞争和权重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似乎也没有明确发现哪种模式就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好处,或者有什么明显的坏处。
这说明,广告投放的学问,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和进化的。
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公式,而更像是一门需要结合数据、经验、直觉以及对平台规则深度理解的艺术。
我们作为深耕跨境电商领域的实践者,正是通过不断地测试、分析和复盘,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现在,问题再次抛给大家:在您目前的投放实践中,更倾向于采用哪种账户管理模式呢?
是更看重分散账户带来的“避免内部竞争”优势,还是更信赖集中账户能积累的“平台权重”价值?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宝贵经验和看法,让我们一起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共同进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