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B2B狂赚350亿!沃尔玛4600店绝地反击!

2025-09-01Amazon

Image

零售业的战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商品价格高低,或是谁家商品品类更齐全的较量。在2025年这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当下,全球两大零售巨头——亚马逊(Amazon)和沃尔玛(Walmart),正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竞争:对商业基础设施本身的掌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定义着未来零售的模样。

新媒网跨境获悉,亚马逊正将重注押在以人工智能(AI)驱动的自动化技术上,不仅聚焦于传统的消费市场,更深度拓展企业级(B2B)业务。而沃尔玛则巧妙利用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强大的物流体系以及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构建起一个独特的混合开放市场。谁能更好地掌控实现商业运作的平台和系统,谁就将手握零售业未来的主导权,亚马逊和沃尔玛之间的较量,正是为了争夺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

成功的零售,其标准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今,不再是单一渠道的竞争,而是谁能通过精心策划的服务,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预期、更顺畅无阻的购物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是智能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亚马逊和沃尔玛利用平台战略应对不确定性

亚马逊与沃尔玛,这两位零售业的巨擘,正处在这一变革的最前沿。他们的竞争,最终超越了单纯地向家庭销售更多商品的范畴,而是关乎谁能更好地塑造整个商业生态的基础设施。

亚马逊对于未来的构想愈发清晰,它坚信人工智能将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商业交易环节,无论小到订购一支笔,大到采购整个车队,AI都将深度参与其中。沃尔玛则描绘了另一个未来图景:其庞大的规模、遍布各地的门店以及成熟的物流体系,将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支柱,以其广阔的覆盖范围和可靠的服务吸引着无数商家入驻。

因此,2025年的零售之战,其焦点已不再是简单的收银台,而是谁能真正掌控商业运作的底层逻辑。平台竞争和市场创新,成为了这场较量中的核心关键词。

亚马逊的B2B雄心:超越消费者的购物车

亚马逊的抱负,从来都不仅仅局限于零售本身。其在人工智能和B2B电商领域的最新举措,正清晰地勾勒出其宏大的发展轨迹。如今,亚马逊已经打造出一位B2B领域的重量级选手——亚马逊企业购(Amazon Business),它在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为超过800万个组织机构提供服务,年化销售总额已突破350亿美元。其客户名单更是星光熠熠:97家《财富》美国100强企业、66家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公司,以及38家德国DAX-40指数成分公司,都赫然在列。

亚马逊企业购,最初被视为亚马逊面向消费者市场的自然延伸,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企业采购生态系统。它不仅帮助企业整合供应商管理,简化采购流程,更重要的是,它将企业的采购需求与亚马逊强大的物流骨干网紧密连接。

亚马逊企业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其规模与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与传统的经销商不同,亚马逊能够针对数百万种商品提供实时的库存情况、透明的价格以及迅速的配送服务。这种能力,是传统模式难以企及的。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亚马逊企业购正成为亚马逊实现其AI雄心的一块重要“试验田”。智能代理(即能够自主做出决策并处理交易的软件)正被部署,其功能远超基于搜索的传统购物模式。这些AI系统能够预测企业需求、比较供应商合同,甚至能够自主触发采购,从而实现流程自动化。对于企业客户而言,这预示着效率的极大提升;而对于亚马逊来说,这则意味着更强的客户粘性。

除了在B2B领域的深入布局,亚马逊在耐用品市场也正加速扩张。本月,亚马逊宣布与美国知名租车公司赫兹(Hertz)达成合作。通过这项合作,亚马逊汽车(Amazon Autos)平台将能够直接列出并销售来自赫兹库存的二手车。这标志着亚马逊在汽车销售这一高价值耐用品领域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旨在通过其强大的线上平台和技术优势,重新定义二手车交易模式。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尽管投入多年,亚马逊的生鲜杂货业务却迟迟未能取得突破。亚马逊一直难以在生鲜食品领域复制其Prime会员模式的成功。在这个领域,本地采购、易腐损耗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等问题,都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即便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亚马逊在易腐商品零售的现实面前,仍有许多功课需要学习。而这,恰恰是沃尔玛拥有明显优势的领域。

沃尔玛的平台构建之路

如果说亚马逊正将自身定位为以AI驱动的企业服务骨干,那么沃尔玛则在重塑其物理和数字资产,以吸引第三方卖家。长期以来,沃尔玛在向外部供应商开放货架方面一直保持谨慎。但如今,它正积极尝试各种方式,将市场卖家直接展示在其门店中。沃尔玛正在试点设置实体展示区域,专门展示其线上市场合作伙伴的商品,这是一种将数字长尾效应与沃尔玛实体店的信誉和触感相结合的创新尝试。这种策略旨在模糊线上与线下的界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便捷的购物选择。

同时,沃尔玛也在积极建立新型金融合作伙伴关系。在加拿大,沃尔玛成为全球领先的“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服务提供商克拉纳(Klarna)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此举将“先买后付”选项扩展到更多客户。这体现了沃尔玛务实求进的策略。当亚马逊在大力投资AI代理和垂直领域的实验时,沃尔玛则专注于以更直接、更具体的方式消除买卖双方的摩擦。更快的配送速度、更灵活的支付方式,以及实体店内的曝光机会,所有这些都强化了沃尔玛的承诺——帮助商家接触到线上和线下数百万的购物者。

沃尔玛正在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零售商。亚马逊通过汇聚第三方卖家,并通过收取费用、提供履约服务和广告来将其商业化,从而建立了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沃尔玛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在将市场扩张视为实现数字化规模增长的最快途径。通过利用其全球4600多家门店作为履约节点和营销渠道,沃尔玛可以提供一种混合模式,让第三方卖家能够同时受益于电子商务的广阔覆盖和实体店的实际存在。

当然,无论是亚马逊还是沃尔玛,他们的发展路径都并非没有风险。亚马逊的挑战在于执行力和信任。如果AI代理在自动化采购过程中被认为不公平地偏向亚马逊自营产品,或者如果它们引入了不透明的偏见,那么这种自动化采购可能会引发反弹。消费者和企业对AI的信任度,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与此同时,沃尔玛必须在微妙的平衡中前行。其门店长期以来是“一致性”的象征,但如果市场整合执行不力,可能会导致门店变得混乱或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如何在引入第三方商品的同时,保持沃尔玛门店一贯的整洁、有序和品牌形象,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媒网认为,这两大巨头的战略布局,无疑为全球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是亚马逊的技术革新,还是沃尔玛的融合创新,都体现了对消费者体验的深度关注和对商业效率的极致追求。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正是这种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精神,驱动着零售业持续向前发展,最终惠及广大的商家和消费者。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01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亚马逊和沃尔玛正争夺商业基础设施的掌控权。亚马逊押注AI和B2B,沃尔玛利用门店网络构建开放市场。 重点已从商品价格转向更符合消费者预期的购物体验。 亚马逊的B2B业务扩张,沃尔玛则致力于平台构建,为第三方卖家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9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