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截胡又来!英国德国成重灾区,卖家被勒索十几万!

2025-08-29Amazon

Image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跨境电商的亚马逊卖家们真是心里堵得慌。原本在店铺里卖得好好的爆款产品,突然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商标被别人抢先注册了!这伙人,就像是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专门盯着那些缺乏商标保护的热销链接,一旦抢注成功,立刻就以侵权为由发起投诉。

说白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卖家们要想让自己的产品继续销售,就得向这些商标抢注者低头,花钱买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品牌授权。这笔“赎金”可不便宜,少则两三万元人民币,多则十几万甚至更多。这波操作,让很多辛辛苦苦做生意的卖家们,真是叫苦不迭,又气又无奈。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股“商标截胡”的风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而来,给无数中国卖家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回想去年,跨境圈子里也曾有过一波让人头疼的“专利截胡”。那时候,有不法分子专门诱导那些因为“临时限制令”(TRO)而栽过跟头的卖家,去筛选市面上正在上升期的潜力新品。一旦这些新品销量喜人,他们就拿着事先申请好的专利,向其他卖家发起TRO诉讼,索要高额赔偿。

当时行业内甚至曝出过一个专门做跨境索赔的“黑产作坊”,据说是一个只有四五个人的小公司,凭借这种手段,一年竟然能实现高达2500万元的收益!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在美国抢注专利,然后以此为由起诉那些无辜的跨境卖家。这种“小投入、大回报”的模式,让无数卖家看了都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这波“专利流氓”的操作,真是让人见识了什么叫做“无本万利”,也让大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今年六月以来,类似的情形又在欧洲站上演,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商标流氓”当道。这些专门做“商标截胡”的团队,像幽灵一样在各大平台上巡视,一旦发现某个爆款链接没有在对应的产品类目下注册商标,他们就二话不说,直接抢先注册,然后狮子大开口,动辄就要价四五万元,逼着卖家“赎回”自己的商标。

有卖家在社交媒体上大倒苦水:“我们这个类目的头部中国卖家,几乎都被TRO了!”还有人悲愤地表示:“我也遇到了,英国商标被人抢注了,现在产品链接全被下架了!”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些卖家透露:“我的品牌也被人抢注了,现在链接全被投诉下架了,真是防不胜防!”

我这边也收到了一些真实的求助案例,听起来就让人替这些卖家心疼。

一位卖家,我们姑且称他为小王吧,他在英国、日本、美国、德国都注册了商标,品牌保护做得算是不错了。今年二月,小王计划拓展欧洲市场,打算注册欧盟商标,但因为核名通过率一直不高,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结果到了六月,小王突然发现,欧盟商标竟然被人抢注成功,而且证件都下来了!对方直接开口要价十几万元人民币,让他买回商标。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目前价格虽然降到了八万元,但这件事儿依旧悬而未决,小王每天都为此焦头烂额。这简直就是飞来横祸,好好的生意被无端打断,谁能受得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是商标抢注的重灾区,尤其是英国站,简直成了“高发区”,求助帖一个接一个,看得人心惊胆战。不少卖家反映,这背后很可能有一个甚至多个专业的团队在协同作案,他们分工明确,目标精准,专门瞄准那些防护不足的卖家。卖家们被勒索的金额动辄十几万,让这些原本利润就不高的跨境商家们,更是雪上加霜。

再举一个发生在六月底的例子,特别具有代表性。一位在英国站经营的卖家,突然收到店铺链接下架的通知。他仔细一看,投诉方居然是和自己同名的品牌。这让他非常疑惑,因为他自己的商标早在2021年就已经下证了。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他的商标虽然下证了,但品牌下的类目保护并不全面。他注册的品牌是在第21类,但实际销售的产品却是在第7类。而对方的商标,正是在2024年申请下证,而且就专门注册在第7类,摆明了是冲着这位卖家卖得最好的类目来的。

现在,这位卖家的链接已经被强制下架,对方也开出了十几万元的“天价”和解金。卖家坦言,这笔钱他根本承担不起,于是他尝试向亚马逊提交自己的商标号进行申诉,希望能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亚马逊的回应却让他感到无力和绝望:“这个信息还不够。如果你想重启商品销售,必须要有权利所有者出具的授权书或许可协议。”这意味着,在亚马逊的规则面前,他之前的销售记录、发票,甚至是自己先注册的商标,似乎都变得“不作数”了。面对如此困境,卖家恐怕除了选择和解,别无他法。这无疑是给这些勤恳经营的卖家们,上了一堂极其昂贵的“知识产权课”。

下面这个卖家的遭遇也同样令人深思。他们有一个品牌,在美国站已经成功运营了很多年,可以说是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和销量。去年下半年,他们决定拓展业务,开始尝试英国站。由于起步阶段英国站的销量并不大,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就没有同步在英国本地注册商标。

没想到,到了今年三月,一个专门从事商标“钓鱼”的团伙盯上了他们,悄无声息地抢注了他们的品牌。更可恨的是,等到六月,这个商标注册成功一下证,对方立刻就向卖家发起了商标侵权投诉!这完全是一场有预谋的“围猎”。对方开出的和解金报价是两三万元,虽然比前面几个案例少一些,但对于一个用心经营的品牌来说,这笔钱无疑是额外的负担,更是对努力的否定。这桩桩件件,都像一记记重拳,直接砸在跨境卖家们的身上。

第一个受害者站出来之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更多的受害卖家纷纷现身说法,他们的经历简直是如出一辙:

“我也是被那个团伙敲诈了,店铺的产品全都被投诉下架了,损失惨重!”

“和你情况一模一样!也是同一个‘GS’(疑似指代某个商标注册机构或个人),也是三月申请,六月注册下来就投诉链接了。我已经被逼着打了第一笔款了,希望他后面能兑现承诺,别再找麻烦了!”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和一丝丝期盼,但也掩盖不住被敲诈后的愤懑。

这些被敲诈的卖家们普遍反映,面对这些恶意投诉,亚马逊平台似乎显得“铁面无私”。他们什么都不认,只认你是不是商标持有人,或者有没有来自商标持有人的授权书。至于你“使用在先”的证据、多年的销售记录、大量的采购发票,这些统统都被亚马逊视为“无关紧要”的信息。在这样的规则下,卖家们几乎别无选择,最终都只能被迫花钱和解,才能让自己的产品重新上架,继续维持经营。这无疑给卖家们敲响了警钟,在跨境电商的舞台上,光有好的产品和运营能力还不够,知识产权的堡垒必须筑牢。

新媒网跨境认为,了解这些抢注者为何偏爱英国、德国等国家,对卖家们有效预防至关重要。

针对英国、德国商标被大量抢注的现象,一些专业的商标人士给出了深入的分析,这背后的原因确实值得每一个跨境卖家深思:

首先,这些国家的商标注册成本相对较低。例如,在英国注册一个商标,费用通常在两三千元人民币左右;德国则稍高一些,但也仅需四五千元人民币。相较于某些其他国家,这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低门槛”。

其次,注册时间周期短。在英国和德国,商标从提交申请到最终获得注册证书,通常只需要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对于那些以恶意抢注和勒索为目的的人来说,时间成本低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地“收割”成果,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作案效率和收益预期。

第三,这些国家的商标注册审核相对不严格。很多情况下,审核主要侧重于形式审查,而非实质性审查。这意味着,只要申请材料齐全、格式正确,即使存在一定的近似或争议,也很容易获得注册证书。这无疑为恶意抢注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快速囤积大量商标。

第四点,也是很多中国卖家容易忽略的一点,就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许多卖家往往只在美国站注册了商标,而没有同步覆盖到欧洲市场,特别是英国和欧盟。当业务逐渐拓展到这些区域时,品牌便处于“裸奔”状态,自然就成了商标流氓的“肥肉”。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很多卖家在经营中存在销售品类过于广泛的问题。为了覆盖更多的市场和消费者,他们可能会涉足多个不同的产品领域。然而,在商标注册时,为了省钱或不熟悉规则,他们可能只注册了其中一个商标类目,而实际在售的产品却涉及多个不同的商标分类。这种“头重脚轻”的保护方式,就给了那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专门针对卖家没有覆盖到的在售类目进行抢注,然后堂而皇之地发起侵权投诉。

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商标抢注黑产滋生的“温床”。

面对眼下商标抢注高发的情况,我们跨境卖家们绝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将预防工作落到实处。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为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要根据自己正在经营的国家和市场,以及在售产品的具体分类,对核心产品和重点市场进行全面的商标覆盖。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产品在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销售,那么你就需要在这些国家同步注册相应的商标。同时,要确保你的商标注册范围能够完全覆盖到你所有在售的产品类目,不要留下任何“空白地带”,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这就像给自己的品牌穿上一件坚固的铠甲,做到滴水不漏。

其次,要养成定期关注自己商标情况的好习惯。可以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者利用一些公开的查询工具,定期检查你的品牌是否被他人恶意抢注。这种“巡逻式”的检查,能够帮助你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应对。

如果一旦不幸发现自己的商标被抢注了,千万不要慌张,要尽快采取措施。如果对方的商标尚处于“公示期”,也就是公众异议期,那么你可以立即提出异议申请。通过提交充分的证据,证明你的品牌在先使用、具有知名度等,来阻止对方商标的注册成功。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窗口,因为一旦错过,处理起来就会复杂得多。

如果对方的商标已经下证,进入了注册阶段,那么也不代表完全没有希望。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启动“无效宣告”程序,请求商标主管机构宣告对方商标无效。这通常需要你提供更有力的证据,例如对方恶意抢注的证据、你的品牌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证据等等。虽然无效宣告的流程可能更复杂、时间更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必须采取的法律手段。

总之,知识产权保护在跨境电商领域,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只有未雨绸缪,全面布局,才能让我们的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行稳致远,不被这些“商标流氓”所困扰。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好我们辛勤打拼的成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279.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卖家遭遇商标抢注勒索,爆款产品链接被下架,损失惨重。英国、德国成重灾区,不法团伙抢注商标后索要高额赎金。卖家需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全面覆盖商标注册范围,定期检查商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商标抢注。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6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