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前订单狂跌7成!卖家血亏,但未来将暴涨214亿!

2025-08-29Amazon

Image

眼看着盛大的促销季即将到来,本该是卖家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爆单的时候,可最近,许多跨境电商的卖家朋友们却有些坐立不安,心里直犯嘀咕:这流量怎么回事?订单怎么突然“刹车”了?难道大促前流量低迷,已经成了“新常态”吗?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与往年亚马逊Prime Day大促周期相似,不少卖家在即将到来的爆单热潮之前,却普遍遭遇了订单滑坡的困境。更有甚者,部分类目的单量甚至已经跌到了历史低位,让不少卖家朋友感到手足无措。

一位卖家朋友就在圈子里感慨:“7月4号那天,销量突然掉了七成!接着5号也没见起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独立日的影响,真有这么大吗?”这位卖家还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本来在6月30号开始加大了广告投入,从6月30日到7月3日,连续四天销量都稳稳地保持在80多单,眼看着势头正好。可谁曾想,到了7月4日,销量竟然像是坐上了“滑梯”,直接腰斩到30多单,同时广告转化率也从之前的22%左右,骤降到了14%!而7月5日,情况依旧没有好转。他反反复复地检查了产品链接、账户表现,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让他不禁疑惑:难道美国独立日这个消费淡季的“威力”,竟然如此显著吗?

Prime Day前销量大跳水,卖家心头“凉飕飕”

这种焦虑情绪,在卖家群体中并非个例。新媒网跨境获悉,不少卖家都反映了类似的困境:

“我的订单从2号就开始拦腰斩断了,这下降得也太早了点吧。”有卖家苦笑着说,语气中带着些许无奈和不解,因为这种大幅度的下滑,比往年似乎来得更早、更猛烈。

“对于新品来说,这简直是天塌了!广告预算也蹭蹭地往上涨,可就是压根控制不住成本,眼看就要亏本了。”另一位卖家则表达了新品推广的巨大压力。在流量普遍低迷的时候,新品的推广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加,许多投入仿佛石沉大海,让人心疼不已。

“照这销量,我周一都不知道该找什么理由向老板汇报了!”有卖家甚至开始为工作报告发愁,这种低迷直接影响到业绩考核,无疑让许多打工人感到如坐针毡。这不仅仅是数字的下滑,更是对工作情绪和信心的打击。

“我也是,今天早上打开电脑一看,销售额直接就腰斩了,心里拔凉拔凉的。”这种直接的数据冲击,让许多卖家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每天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数据,这种“惊喜”无疑是让人心凉的。

“我之前每天都能卖出200多单,但4号那天只剩下60单了,奇怪的是排名竟然没掉多少。”这种现象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销量大跌但排名尚可,说明市场整体表现都不理想,大家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并非个别店铺的问题。

“整个六月份的转化率都很糟糕……好几天广告成本都超过100%了。”这意味着广告投入甚至无法覆盖成本,很多卖家都面临着“越投越亏”的窘境。钱花出去了,却迟迟不见回报,这种感觉无疑是煎熬的。

通过对这些卖家反馈的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亚马逊卖家将订单下滑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美国独立日假期对消费习惯的短期影响;其次是亚马逊Prime Day大促前夕,消费者普遍持有的“等等党”心态,导致购买意愿下降;再者就是其他电商平台提前开启促销活动,对市场流量造成了严重的分流。这些因素的叠加,共同构成了当前订单低迷的复杂局面。

节庆氛围浓厚,消费者“放假不购物”

美国独立日,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是年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充满爱国情怀的日子里,美国民众往往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各种庆祝活动上。想象一下,家家户户都在准备温馨的家庭聚会,邀上亲朋好友一起在后院烧烤野餐,傍晚时分则会举家前往观看璀璨的烟花表演,共同感受节日的喜悦与国家的荣耀。

在这种浓厚的节日氛围下,人们的心思自然而然地从“买买买”的线上购物,转移到了线下的社交与休闲活动中。许多人甚至会选择“数字排毒”,暂时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家人朋友的互动中。当线下活动如此丰富多彩时,线上购物自然会被暂时搁置,成为了一种非必需的“次要选择”。对于大多数美国消费者而言,独立日更像是亲情、友情和国家认同的象征,而非购物狂欢的借口。因此,在节日期间,零售商家,尤其是电商平台,销量出现短暂的下滑,确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大促前夕“等等党”涌现,购买力暂被“冻结”

除了节日气氛的“干扰”,亚马逊Prime Day大促的临近,也是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这就像是咱们等待一场盛大的购物狂欢,谁都想在最佳时机,以最优惠的价格“薅羊毛”。消费者普遍存在一种“等等党”的心态,他们早已从各种渠道获悉了Prime Day大促即将到来的消息,自然会预期在活动期间能够以更低的价格,甚至更大的折扣,买到他们心仪已久的商品。

因此,在大促前夕,大多数消费者都会有意识地压抑自身的购买欲望,将“购物车”里的商品暂时“冻结”,耐心等待促销高潮的到来。这种精明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需求在大促前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期”,形成了一段相对的消费淡季。从历史市场数据来看,在以往的Prime Day大促前夕,平台的整体流量和转化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的这种“蓄力”现象依旧明显,也进一步印证了消费者这种“持币待购”的心态。

竞争对手“抢跑”,市场流量被严重分流

更不容忽视的是,其他电商平台的“提前抢跑”,也对亚马逊的流量构成了巨大的分流。这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对手们早就摩拳擦掌,纷纷提前吹响了促销的号角,抢占市场先机。

咱们中国卖家熟悉的Temu,就在6月29日率先开启了声势浩大的“Temu Week”活动,这场促销一直持续到7月19日,其间涵盖了85折、8折乃至7折等多种力度的优惠,无疑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Temu凭借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每次促销都能引发不小的关注。

而同样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TikTok Shop,其美国区也早早地将年中大促定档在7月7日至19日。凭借其强大的社交媒体属性和直播带货优势,TikTok Shop的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群体的关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这种沉浸式的购物体验,TikTok Shop成功地截留了一部分原本可能流向亚马逊的流量。

老牌零售巨头沃尔玛(Walmart)更是不甘落后,他们宣布将在7月8日至13日期间,连续推出为期六天的大促活动。沃尔玛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接对标亚马逊的Prime Day,而且其促销活动向所有用户开放,同时Walmart+会员还能享受专属的提前购福利。作为美国线下零售的巨头,沃尔玛在线上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品牌信誉,使得其促销活动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这些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在时间上与亚马逊Prime Day前夕高度重合,无疑对亚马逊的流量造成了严重的分流作用。消费者手里的“购物预算”是有限的,当这么多平台都在同时“争抢”,流量自然会被稀释,订单也就不可能像往常一样集中在亚马逊平台了。对于咱们卖家来说,这意味着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和更具竞争力的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外媒观察:网购增速遭遇十多年来最大放缓

事实上,不仅仅是亚马逊平台,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整个美国电商行业的增长速度,也正经历着一段不寻常的时期。新媒网跨境注意到,根据权威外媒咨询机构AlixPartners的一项“家庭配送调查”显示,早在6月中旬之前,美国电商行业就已经遭遇了自2012年该调查启动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整体性放缓。这项针对消费者和零售运输行业高管的调查,于2025年5月31日至6月3日期间进行,涵盖了1100名消费者以及零售与运输行业的高管,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这项权威调查显示,美国电商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遭遇了自2012年该调查启动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整体性放缓,这在过去十多年里都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具体来看,这份数据描绘了一幅令人深思的图景:在多个重要的电商购物品类中,同比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办公用品的线上销售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可能与远程办公模式的逐渐稳定和企业采购周期调整有关;体育用品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反映了消费者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更加谨慎;而化妆品、家具、家居用品以及大型电子产品等,也都普遍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线上消费的热情,在多个领域都出现了明显的降温。

该咨询公司负责零售业务的合伙人克里斯·康西丁(Chris Considine)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十多年来,在线销售类别增长首次出现普遍性的回落。”这足以说明当前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这片普遍放缓的海洋中,只有食品杂货这一品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这或许与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有关,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总是存在的。

新媒网跨境获悉,AlixPartners分析认为,一系列宏观经济因素和消费者心理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大家的购买决策。其中,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成为了消费者调整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催化剂。调查显示,有高达34%的消费者表示,正是因为这种价格上的不确定性,他们选择了推迟购买,希望等待价格更明确或更优惠的时机;而当被问及如果海外商品价格上涨10%时,有66%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他们将倾向于寻求购买国内产品,以规避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

更有趣的是,有28%的受访消费者坦言,他们会选择提前购买,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额外成本,这种“先下手为强”的策略,也是在应对市场波动;同时,也有20%的消费者表达了“购买美国产品”的意愿,这可能出于对本地产品的支持或是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考量。这些数据生动地说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变得更加精打细算、更加理性。他们会根据价格预期、成本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购物节奏和选择,要么提前锁定优惠,要么在价格不具备优势时转向其他替代方案,从而导致了消费行为在时间点和需求方向上的显著变化。

积极应对,蓄势待发迎接Prime Day大爆发

面对当前这种由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订单大幅下滑的现状,咱们跨境卖家朋友们虽然感受到了压力,但绝不能因此而气馁,更要积极应对,化被动为主动。这正是考验大家运营智慧和应变能力的时候!咱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将眼前的挑战视为未来更大成功的铺垫。

首先,库存调整是当务之急。要根据最新的销售数据和市场预测,及时调整备货策略,避免盲目囤积,导致资金周转压力过大。同时,也要确保在Prime Day真正到来时,有充足的爆款库存,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订单井喷。精准的库存管理,不仅能提高资金利用率,更能保证在大促期间不会因为缺货而错失良机。

其次,广告策略也需要进行精细化调整。在淡季期间,可以适当优化广告投放,控制成本,避免无效烧钱,将预算更多地投入到高转化率的关键词和受众群体上;而随着Prime Day的临近,则要逐步加大投入,精准定位潜在消费者,利用各种广告工具和策略,为大促的到来做好充分的流量储备和转化铺垫。等待,是为了更好地爆发!

更重要的是,要坚定信心,看到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外媒的积极预测也为我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乐观预测,即将到来的2025年Prime Day销售额有望达到惊人的214亿美元,这一数字将远远超过2024年两天促销期间创下的127亿美元纪录,几乎翻了一倍!这预示着今年的Prime Day,将会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购物盛宴,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回溯2024年的促销盛况,当时Prime会员在短短两天内购买了超过3.75亿件商品,为自己节省了高达25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以及玩具等品类表现尤为抢眼,深受消费者青睐。这些品类的数据,也为咱们卖家朋友们提供了宝贵的选品和备货参考。

因此,当前的低迷只是短暂的“蓄力”,是对即将到来的爆发进行的一次“预演”。新媒网跨境认为,只要咱们卖家朋友们稳住心态,精准分析,科学布局,未雨绸缪,就一定能在这场跨境电商的盛宴中,乘风破浪,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Prime Day的到来,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属于咱们中国卖家的辉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019.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卖家在大促前夕普遍遭遇销量下滑,原因包括美国独立日影响、Prime Day前消费者观望、其他平台提前促销等。整体电商增速放缓,消费者更趋理性。卖家应调整库存、优化广告,迎接Prime Day销售爆发。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24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