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库存不要了!爆款主图炸裂,卖家怒怼跟卖!

2025-09-06Amazon

Image

恶意跟卖何时休?

最近,一则关于跨境电商卖家怒怼跟卖的消息,在圈子里炸开了锅。这事儿可真是触动了无数跨境人的心弦,毕竟“跟卖”这俩字,听起来就像是跨境电商人的“心病”,提及便让人心头一紧。

咱们都知道,在跨境电商这个江湖里,跟卖者就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这一次,出手反击的不再是平台官方,而是被逼到墙角的卖家。究竟是怎样的遭遇,能让一位卖家如此“破釜沉舟”?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事情的起因是一款高压清洗机链接。这款产品在亚马逊上可是一款实打实的“爆款”,每个月销量都相当可观,利润空间也十分诱人。然而,平静的运营却被突如其来的恶意跟卖打破。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一天,这款产品的商品主图竟然被修改了!

原先清晰展示产品的主图,赫然变成了一张写满了中文文字的图片。上面醒目地写着:“宁波某品牌,喜欢恶意竞争让你出名!”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愤怒与决绝。“下半年啥也不干了,陪你玩!”“2000万库存不要了,跳之前能带走几个也不亏!”这些话语,简直就是卖家压抑已久的怒火总爆发,听着就让人心头一颤,仿佛能感受到卖家内心的那种无力和悲愤。

这款产品隶属于深圳品牌Patoolio。作为典型的“高毛利、高排名爆款”,它本该是卖家精心经营、享受成果的典范。Patoolio团队投入了大量心血,才让产品在亚马逊平台上积累了不俗的销量和良好的口碑。然而,恶意跟卖者的入侵,就像一把锋利的刀,无情地割裂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觉得,卖家此举未免有些极端。但在跨境圈子里,却有句老话说得好:“若非生活所迫,谁会那么傻?”对于那些长期投诉无门、被跟卖逼到绝境的卖家来说,这或许真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无奈之举。想想看,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爆款,投入了多少研发、推广、运营成本,结果却被跟卖者轻松窃取劳动成果,这种痛,非亲历者难以体会。

以往,卖家们反击跟卖,大多采取相对温和的策略:比如发送警告信、提交侵权投诉、甚至尝试私下沟通。但像Patoolio这样,选择直接“摊牌”,把满腔怒火倾泻在商品主图上,这在跨境圈子里可谓是前所未有。因此,这件事在整个跨境卖家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大家议论纷纷。

在各大卖家论坛、微信社群里,Patoolio的遭遇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卖家对Patoolio的愤怒感同身受,大家纷纷分享自己被跟卖的惨痛经历。有人说,自己新品刚有起色就被跟卖盯上,辛辛苦苦积累的权重瞬间流失;有人说,跟卖者恶意压价,导致自己不得不亏本销售,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还有人提到,跟卖者通过虚假发货、差评攻击等方式,严重损害了品牌声誉,让店铺苦心经营的口碑毁于一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跨境卖家们的无奈与愤怒。

当然,也有部分卖家对此事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尽管跟卖问题令人头疼,但卖家在应对时仍应保持理性。毕竟,这种极端的反击方式,虽然宣泄了情绪,但长远来看,或许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跟卖困境,卖家可以从多个方面筑牢自身防线。首先是强化品牌保护。这包括在产品研发初期就注重专利布局,及时在目标市场注册商标,并进行版权登记。在产品上架前,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到位,才能在后续维权中占据主动。其次是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跟卖者往往瞄准的是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在设计、功能、材料、技术或服务上具备独特的优势,跟卖者就难以简单模仿,即使模仿,也难以达到你的品质和服务水准,从而有效降低被跟卖的风险。此外,构建强大的品牌故事,提升客户忠诚度,让消费者认准你的品牌而非仅仅价格,也是抵御跟卖的有效方式。

苦恶意跟卖久矣

在跨境电商领域,尤其是像亚马逊这样的开放平台,恶意跟卖现象早已如同顽疾般存在,成为众多卖家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楚。亚马逊秉持着开放市场的理念,允许不同卖家销售同一款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跟卖行为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然而,一些恶意跟卖者却利用这一规则漏洞,大肆进行不正当竞争,其手段层出不穷,让原卖家们防不胜防。

典型的恶意跟卖形式之一便是午夜跟卖。跟卖者通常会选择在深夜时分,趁着原卖家放松警惕、人手不足之际,通过极低的价格策略迅速抢走“黄金购物车”。此时,原卖家往往无法及时察觉,等到第二天清晨发现时,购物车早已易主,销量也随之出现断崖式下跌,令人扼腕。

更令人发指的是24小时无间隙跟卖。这类跟卖者往往拥有多个亚马逊账号,甚至会借助专业的自动化工具,全天候不间断地挂在原卖家的商品详情页下方。他们有的纯粹是为了通过低价倾销谋取暴利,有的则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报复行为。这些跟卖者甚至会采取更恶劣的手段,比如虚假发货、发空包裹,或者发送劣质产品,导致大量消费者投诉和差评,严重损害原卖家的店铺信誉和品牌形象,让卖家有苦难言。

对于原卖家来说,恶意跟卖造成的负面影响几乎是致命的。在销量和利润方面,跟卖者凭借超低价抢走购物车,导致原卖家的出单量急剧下滑,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为了应对跟卖者的低价竞争,原卖家往往不得不被迫降低自己的价格,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本已不高的利润空间,许多卖家甚至因此陷入亏损境地,血汗钱打了水漂。此外,恶意跟卖者留下的历史低价记录,还会对原卖家后续参与平台促销活动(例如Deal)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平台通常会参考历史最低价来审核活动资格和折扣力度。

面对恶意跟卖的猖獗态势,亚马逊平台并非坐视不理,他们也一直在努力,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保护计划,试图遏制这一不良现象,维护平台生态健康。

其中,“透明计划”(Transparency Program)就是一项重要的举措。符合条件的品牌卖家加入该计划后,其商品在生产环节就会被贴上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标签。当这些带有二维码的商品入库亚马逊仓库时,亚马逊会对二维码进行严格的验证。只有那些通过验证的商品,才能顺利进入库存并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和未经授权的跟卖商品进入流通环节,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信心,也保护了品牌方的权益。

此外,亚马逊还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其政策。前不久,亚马逊就发布了一项相当严格的品牌授权新规。这项规定要求,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商品的第三方卖家,必须向平台提供由品牌方签署的《品牌授权书》(LOA,Letter of Authorization)。如果卖家无法提供有效、合规的授权书,他们的销售权限将受到限制,甚至面临账户被永久封禁的风险。这一新规旨在从资质层面强化对品牌销售的管控,进一步挤压未经授权跟卖的生存空间。

从这些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亚马逊平台本身对品牌保护是相当重视的,并且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管理方式。然而,跟卖问题却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般,总是能找到新的缝隙和漏洞。跟卖者们也变得越来越狡猾,手段不断翻新,这使得平台在打击跟卖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总而言之,恶意跟卖问题已成为跨境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阻碍,它严重损害了广大卖家的切身利益和创业热情。要彻底解决这一顽疾,既需要亚马逊等平台持续发力,不断完善规则和技术,堵塞漏洞;也需要广大卖家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采取合规有效的维权措施。只有平台与卖家携手共进,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健康的跨境电商市场环境,才能让每一位用心经营的卖家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推动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地向前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m-stock-gone-seller-fights-follow-sell.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跨境电商卖家Patoolio因高压清洗机链接被恶意跟卖,商品主图被篡改,怒怼跟卖者。事件引发跨境圈热议,卖家们纷纷分享被跟卖经历。平台虽有品牌保护措施,但跟卖问题难解。建议卖家强化品牌保护,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平台卖家携手共建健康市场环境。
发布于 2025-09-06
查看人数 14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