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关税杀来!亚马逊Prime Day,大批卖家止损放弃!

2025-09-06Amazon

Image

今年的跨境电商市场,可以说是一片激荡,充满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于众多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来说,曾经备受瞩目的年度盛事——亚马逊Prime Day,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一些卖家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对Prime Day的参与态度也变得更加审慎和理性。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段时间,因为国际贸易政策的一些新变化,特别是部分商品面临的关税调整,让不少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卖家感到压力倍增。这些政策变化,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进口成本,使得一些原本利润就不高的商品,在叠加关税后,几乎难以维继原有的价格体系。面对这样的局面,一部分卖家正考虑是否要缺席今年的Prime Day大促,或者至少会大幅削减参与活动的商品数量。这无疑是商家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为了保护自身经营健康而做出的艰难抉择。

比如,一位主营自行车和滑板的资深卖家就坦言,这将是他自2020年以来,首次选择不参加Prime Day。他解释说,自家的自行车通常售价在230美元左右,滑板也要60美元。然而,近期生效的某些商品的关税税率,竟然高达145%,这意味着其进口成本将翻倍还不止。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如果还要像往年一样提供大幅折扣,简直是无法承受之重。放弃Prime Day,反而成了更稳妥的止损方式。

再来看一家名叫MedCline的枕头品牌,其首席执行官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虽然去年Prime Day期间,他们公司的销量曾达到平时的七倍,成绩斐然,但今年很可能要退出这项盛会。MedCline长期销售来自中国和越南生产的、售价约250美元的理疗枕头。成本的显著增加,让其不得不重新评估参与大促的经济效益。

就连知名手提袋品牌Bogg Bag也抱有相同的想法。他们今年决定不参加Prime Day,而是选择将那些在高关税政策生效前进口的库存,优先保留下来。这些商品将以原价或者比Prime Day略低的折扣,分销到美国梅西百货、迪克体育用品等规模相对较小的零售渠道进行销售。这种策略调整,反映出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旨在最大化现有库存的价值。

虽然目前亚马逊尚未公布今年Prime Day的具体细节,只透露定档在7月,但从眼下的贸易环境来看,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对于卖家而言,7月虽然是消费者享受购物狂欢的时刻,但实际上,卖家们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紧锣密鼓地筹备,把货物从工厂运到仓库,做好充足的备货。然而,当前部分商品的关税调整已经生效,而政策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跨境卖家们承受着巨大的不确定风险,难以放手一搏。

更何况,Prime Day虽然能带来惊人的流量和销售额,但其参与成本也着实不低。除了商品本身的采购成本和平台佣金,卖家平均的净利润可能仅在15%到20%之间。这其中,还没有计算Prime Day期间高昂的广告和折扣费用。例如,如果卖家希望商品能获得一个醒目的“最佳优惠”标识,可能需要花费1000美元;而争取到一个“秒杀”的位置,也要额外支付500美元。这些费用无疑会进一步压缩本已不高的利润空间。

新媒网跨境认为,综合来看,在当前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较高、运营成本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今年选择不参加Prime Day,或许是许多跨境卖家保护利润率、实现稳健经营的正确选择。毕竟,如果忙前忙后一番折腾,最终的收益却与平日相差无几,甚至更少,那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确实是有些得不偿失了。这种战略上的“求稳”,恰恰体现了企业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和风险控制能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亚马逊对此并非毫无察觉。如果关税政策的影响持续扩大,导致卖家参与积极性普遍降低,为了维护Prime Day这一品牌活动的连续性和影响力,平台后期也完全有可能出台一些让利政策,或者提供更多支持措施。毕竟,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所有市场参与者,特别是行业巨头们的举动,都备受关注。

回顾去年,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亚马逊Prime Day全球销售额高达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创造了Prime Day的历史新高。这充分说明了这项活动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在新的贸易环境下,平衡好平台的生态发展与卖家的实际经营压力,将是亚马逊未来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跨境销售的舞台,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距离Prime Day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国际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仍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届时,不仅是广大卖家,就连亚马逊这样的零售巨头,也必须时刻保持敏锐,适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就在前段时间,有卖家透露,亚马逊曾主动向其了解关税应对措施。在一封咨询邮件中,亚马逊就几项与关税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向卖家征求意见,包括卖家是否会因此调整采购策略,是否会因此调整商品定价,以及是否会改变商品的运输路线或方法等等。这表明平台正积极收集市场反馈,以便更好地理解并协助卖家应对挑战。

此外,还有一些卖家反映,亚马逊曾“邀请”他们拓展欧洲市场。在邮件中,亚马逊详细介绍了欧洲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并提供了欧洲站的入驻激励、平台优惠措施等多种支持,鼓励卖家多渠道布局,分散风险。这无疑为卖家们提供了新的增长路径和抗风险的选项。

更令人关注的是,近期一些亚马逊的顶级卖家反馈,亚马逊似乎正在改变以往的策略,开始允许卖家因关税原因适当提高商品售价。此前,为了对冲关税影响,一些卖家曾对部分进口成本涨幅较大的商品进行提价,但平台却对此采取了隐性惩罚措施——删除了这些涨价商品页面上的“添加到购物车”或“立即购买”按钮。这导致买家必须采取额外的步骤才能完成购买。对于卖家而言,这无疑增加了客户流失的风险,进而影响了店铺的整体销售。如今政策的调整,意味着平台更加理解并支持卖家在特殊时期进行价格调整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其他零售巨头也在时刻调整着应对策略,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

例如,美国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国际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下,便宣布将旗下会员周大促的时间提前,从4月28日一直持续到5月4日。而往年,沃尔玛会员周的时间通常与亚马逊Prime Day相近,基本都在6月或7月。这一时间上的调整,无疑体现了沃尔玛抢占市场先机、主动应对变化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沃尔玛曾频繁要求中国的供应商降价,甚至一度传出“美国关税每上涨一次,供应商就要降价10%”的说法。然而,近期沃尔玛开始转变策略,不仅恢复了部分中国供应商的订单,而且公开表示,这些新增的关税成本,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这种政策上的反复与调整,恰恰说明了即便是全球零售巨头,也需要在复杂的贸易关系中不断试探、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亚马逊、沃尔玛这样的行业龙头,还是广大的第三方卖家,都在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摸索前行。大家需要时刻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所以,无论是选择参加大促还是暂时退出,无论是商品涨价还是静观其变,种种变化都只为共同渡过眼前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更长远的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45-tariff-strikes-prime-day-sellers-give-up.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受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关税调整影响,部分亚马逊第三方卖家面临成本压力,可能缺席或减少参与今年的Prime Day大促。卖家正重新审视经营策略,同时亚马逊也在积极了解市场反馈并调整政策,以应对挑战。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也在积极调整策略。
发布于 2025-09-06
查看人数 87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