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扫号风暴!带电产品遭重创,卖家申诉无门损失惨重
最近,跨境电商圈里又炸锅了!亚马逊平台这波扫号行动,简直像一场无声风暴,席卷了无数卖家的店铺。新媒网跨境获悉,这次扫号从5月20日左右就开始了,持续发酵了一周多,至今还在扩大范围。带电产品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像充电宝、玩具枪、蓝牙设备这些,一个都没逃过。甚至连电池含量只有几百毫安的气泵类产品也被波及,卖家们措手不及,链接直接被强制下架,损失惨重。
旺季前本该是卖家们摩拳擦掌的时候,结果亚马逊这一波操作,直接浇了盆冷水。不少卖家反馈,店铺绩效一夜之间被标记违规,产品停售毫无征兆。更让人头疼的是,影响范围越来越大,从电子、家居类目,一路蔓延到美妆、母婴和玩具等类目。有些卖家明明卖的是不含电池的产品,比如普通化妆品或婴儿用品,也被误判下架。这简直是无妄之灾!
亚马逊的合规政策里,明确禁止销售某些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比如18650、14500这些类型。但这次扫号,很多卖家查了政策也没用——产品明明合规,却被贴上“产品和食品安全违规”的标签。更扎心的是,申诉通道基本堵死了。卖家们辛辛苦苦提交了全套资料:CE/FCC认证、UL报告、海运测试、堆码跌落报告、MSDS文件,还有产品六面图说明书,结果申诉直接被秒拒。亚马逊的回复模板冷冰冰:“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禁止销售。我们不会审核任何文件。”这态度,摆明了不给活路啊!
痛点来了!这波扫号不仅范围广,申诉还无门。卖家们联系亚马逊支持团队,得到的回复含糊其辞,合规团队连具体原因都不透露。更糟的是,有人怀疑是恶意投诉搞鬼——绩效邮件里写着“有人举报您的商品存在安全问题”,但亚马逊不提供任何证据。群里的大卖们都在吐槽,连他们账号也中招了,损失动辄上万美金。申诉时,如果点错选项(比如选了“我了解政策并确认违规”),就等于自认倒霉;得选“我有证据提交”才有希望,但成功率微乎其微。这种不确定性,让卖家们夜不能寐,生怕链接一申诉就被二次扫号,彻底封店。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次事件背后可能有政策收紧的推手。亚马逊系统审核变严格了,一点风吹草动就触发扫号。对还没被波及的卖家来说,现在就得未雨绸缪,别等中招了才后悔。带电产品的合规性,已经是不能碰的红线了。赶紧行动起来,别让旺季变“淡季”。
方案方面,资深卖家们总结了几条实用建议,帮你避开雷区。首先,别急着申诉!中招的卖家先观望平台动向,避免二次风险。重点检查后台的“账户健康”页面,看有没有新增违规提示。其次,全面筛查在售链接的标题和描述,敏感词如“Battery”“Lithium”赶紧删掉或修改——可以分批次操作,测试链接稳定性。第三,重新核对电池产品的合规文件,UN38.3和MSDS必须有效且匹配产品参数。过期了?立刻更新!最后,如果链接已下架申诉无果,别硬扛。优先清库存或转卖到其他平台,比如Shopee、Temu。多平台布局不是空话,它能分散风险,保住现金流。
新媒网跨境建议,卖家们别光盯着亚马逊,合规是长期战。日常就养成习惯:定期更新认证文件,培训团队识别敏感词。这次事件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平台政策说变就变,只有准备充分的卖家才能笑到最后。行动起来吧,合规自查现在开始!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