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巨变!流量腰斩,差评无处申诉!

2025-08-28Amazon

Image

在瞬息万变的跨境电商舞台上,卖家们总是在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正当大家习惯了市场的“内卷”,努力寻找增长的新路径时,近期,两股不容忽视的“风暴”却悄然登陆,给许多亚马逊卖家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震荡。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两股力量,一股是流量渠道的突然收紧,另一股则是关键用户反馈机制的“致命”更新。

不少卖家朋友或许都感受到了,自7月23日前后,店铺的订单量仿佛坐上了过山车,一路向下,而且这股下滑趋势来得毫无征兆,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一些欧洲站的卖家,更是直言当天的订单量直接“腰斩”,仅仅达到了往常的一半甚至更少。比订单量下滑更让人心焦的,是自然流量的锐减。有卖家晒出后台数据,短短三天,自然订单量就从两万多跌到了仅仅三百多单。更让人忧虑的是,原本广告单占比45%,现在直接飙升到了85%,这意味着自然流量几乎被挤压到了极限。

这波流量的“滑铁卢”并非个例,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几乎覆盖了绝大多数亚马逊卖家。即便考虑到六、七、八月份本就是电商行业的传统淡季,但如此普遍且剧烈的跌幅,显然超出了正常季节性波动的范畴,让大家心中的警钟长鸣。

经过一番抽丝剥茧的探究,人们才渐渐发现,这一切的根源,竟然出在亚马逊平台本身。有多家外媒报道指出,大约从7月23日开始,亚马逊平台突然在全球重要的三个市场——美国、英国、德国——停止了谷歌购物广告的投放。这并非一个无关紧要的小调整,要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谷歌购物广告一直是亚马逊获取外部流量的“主力军”,为平台贡献了相当可观的流量份额。根据一些数据追踪机构的监测显示,在这三个核心市场,亚马逊在谷歌购物广告的展示份额一度高达60%甚至40%左右,而如今,这一数字骤降至0,等同于亚马逊彻底退出了这个关键的外部竞价战场。

亚马逊为何会在此时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官方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但业内人士结合当前的市场格局和平台发展趋势,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参考价值的猜测。

首先,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这可能源于亚马逊与谷歌之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两大科技巨头在云计算、广告、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都有交锋。亚马逊或许希望将用户更紧密地留在自己的生态圈内,鼓励用户直接在亚马逊应用或网站上进行搜索和购物,而不是通过谷歌这样的外部搜索引擎跳转。此举也可能旨在减少用户数据外流,更好地掌控自有流量池和用户画像,为自身的精准营销和推荐系统积累更宝贵的数据资源。

其次,成本优化和战略转型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当下,各大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之道。外部广告投放,尤其是在谷歌这样的大平台,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亚马逊此举,或许是想削减这部分外部广告成本,并将省下来的资源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自家平台内部的AI推荐系统和站内广告机制的优化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更智能、更个性化的算法推荐,亚马逊有信心在内部实现更高效的流量分发和转化,从而降低对外部流量的依赖。这种从“引流”到“留存”的策略转变,体现了平台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这仅仅是亚马逊对谷歌广告投放效果的一次大规模测试。然而,这个可能性并不高。新媒网跨境认为,早在今年5月,亚马逊就已经开始削减在美国市场的谷歌购物广告支出,这说明此次全面停止投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有计划的战略部署。从长远来看,如果亚马逊长期停止在谷歌购物广告的投放,那么对于广大卖家而言,站内广告的竞争无疑将变得更加白热化,流量成本也可能水涨船高,这无疑是对卖家运营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但凡事皆有两面。在亚马逊撤出谷歌广告阵地的同时,这也可能为其他电商平台带来新的机遇。像美国的沃尔玛、中国的Temu、Shein等新兴或正在崛起的跨境电商平台,或许能借此机会,在谷歌广告的竞价市场上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流量,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用户基础。这无疑将使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正当卖家们还在为流量问题焦头烂额,试图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时,亚马逊又在后台悄然推出了一项关于Feedback(卖家反馈)的新政策。这简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不少卖家倍感压力。

这项新政策自8月4日起正式生效。根据新规,消费者在给卖家留下Feedback时,不再强制要求填写文字评价,只需打星级就能完成操作,文字评论则成为了一个选填项。亚马逊官方对此的解释是,此举旨在“简化流程,提高留评率,帮助卖家积累更多的用户反馈”。从平台角度看,确实有可能提升用户参与度,让消费者更乐于留下反馈。

然而,卖家们仔细一盘算,这项政策带来的弊端似乎远大于益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过去,Feedback是针对整个店铺服务的综合评价,如果买家给出的负面反馈,是因为FBA配送问题(比如物流延迟、包装破损等平台责任),或者是将本该针对产品的评价(Review)错误地写到了Feedback区域,卖家是可以通过后台申诉按钮申请删除的,有些甚至可以做到“秒删”,迅速消除负面影响。

可现在呢?如果买家直接给一个一星的差评,却不留下任何文字说明,卖家将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好,无从改进,更别提去申诉删除了。亚马逊平台也明确表示,对于这种纯星级的Feedback,将不支持申诉。这意味着,未来如果卖家遭遇了莫名其妙的负面星级,很可能就只能“吃哑巴亏”,有苦说不出,白白影响了店铺的整体评分和信誉。

一些卖家忍不住吐槽,这套操作怎么感觉似曾相识?他们指出,亚马逊在Review(商品评价)机制上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整。早期Review也需要搭配文字描述,后来也改成了可以只打星级。但Review影响的是单个商品Listing的排名和转化,而Feedback影响的可是整个店铺的健康状况和销售全局!一个恶意的或莫名其妙的负面Feedback,可能就会拉低店铺的整体评分,从而影响到店铺的曝光、赢得购买按钮的几率,甚至是账号的整体表现,其影响范围和深度远超单品Review。

新媒网跨境预测,这项Feedback新政将迫使卖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环节,力求从源头杜绝任何可能引发负面反馈的问题。同时,加强对产品质量和物流时效的把控,提升客户满意度,将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

不过,谈到商品评价(Review)的处理,如今面对恶意差评,行业内也一直在探索更高效的解决路径。得益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智能辅助工具,它们不再需要卖家耗费大量精力去手动甄别。这些工具的核心能力在于,能精准地识别出那些违反平台规则的评价,提供详细的违规条款依据,甚至能够智能生成申诉信件的草稿,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这样一来,卖家在处理这些棘手的恶意评价时,就能更有策略、更有效率,大大减轻了运营的负担,让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能够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中去。这不仅提升了卖家的运营效率,也为维护公平健康的平台环境贡献了力量。

跨境电商的航程,从来都是在风浪中前行。流量渠道的调整,反馈机制的变革,这些都如同巨浪般考验着每一位跨境人的智慧与韧性。面对挑战,与其焦虑抱怨,不如积极应对,深挖内部潜力,优化运营策略,拥抱科技创新。中国的跨境卖家们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灵活应变的创新能力,必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2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卖家近期面临流量渠道收紧和 Feedback 机制更新的双重挑战。7月23日起,亚马逊停止在美英德投放谷歌购物广告,导致卖家自然流量锐减,广告成本上升。8月4日生效的 Feedback 新政简化评价流程,但卖家难以申诉无文字差评。卖家需优化运营策略,提升服务和产品质量,利用技术工具应对挑战。
发布于 2025-08-28
查看人数 1173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