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8月4日新规:纯星级差评维权无门!
亚马逊平台上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无数跨境卖家的心弦,大家时刻关注着官方的政策动向,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生意的细节。新媒网跨境获悉,最近亚马逊又抛出了一项重磅政策——自2025年8月4日起,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核心站点的卖家反馈机制将迎来重大革新。
这项新规的核心变化在于,买家未来提交反馈时,将不再强制要求撰写文字评论,只需轻轻点击星级评分即可完成。平台官方称之为“简化”的提交体验,并表示此举旨在帮助卖家更快地获得更多星级评分。然而,这一初衷良好的“创新”,却在卖家圈里激起千层浪,不少人直呼“看不懂”,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对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充满了各种猜测和担忧。
过去,买家要给卖家留Feedback,多多少少得写点文字,来具体说明这次购物体验的方方面面。可从2025年8月4号开始,文字评论就成了“选填项”,买家只要动动手指,点个星级就能提交反馈了。亚马逊觉得,这样一来,大家提交评价的意愿更高,留评率自然也上去了,卖家能更快地积累更多反馈,从而让其他买家在做购买决定时有更多参考。平台还特别强调,无论是纯星级评分还是带有文字的评论,都会自动进行滥用检测,并依据社区准则进行评估。
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个让卖家们“心头一紧”的变化:如果买家只给星级不写评论,那这个差评在“反馈管理”后台,卖家就没办法直接申诉了。这意味着,卖家将失去在反馈管理器中对纯星级差评进行直接申诉的权利。如果卖家认为某个纯星级评价违反了社区准则,就只能通过更为复杂的“举报违规”流程来申请平台进行额外审核。这无疑增加了卖家维护自身权益的难度。
简单来说,这项政策变化的核心在于两点重大调整:首先,评价门槛大幅降低,买家从此可以仅打星不写评语,彻底摆脱文字评论的束缚。亚马逊认为,这一简化将有助于提高评价提交率,让更多买家愿意分享他们的购物体验。其次,申诉机制全面受限,当买家仅提交星级评价时,卖家将无法在Feedback管理器中直接申请删除差评。若认为评价不实或不公,只能通过复杂的“举报违规”流程进行申诉,这无疑提高了卖家维权的门槛和成本。
“虽然亚马逊的本意是提高留评率、简化操作,但对卖家来说,似乎并不都是好事。”在行业论坛上,多位卖家表达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忧虑。他们普遍担忧,新规将使卖家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遭受差评打击,且可能失去正当的维权渠道。很多卖家感叹,这简直是把“主动权”彻底交到了买家手里,而自己却可能在毫无缘由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背上一个差评,更让人发愁的是,申诉的路径也变得模糊不清了。
在卖家社区中,关于这项新规的讨论此起彼伏,反对声浪更是此消彼长。多位资深卖家结合多年的运营经验,系统性地总结了新规可能带来的几大挑战,句句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首先,没有评论的星级评定,就像一团迷雾,没有提供任何背景信息。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经营店铺,突然收到一个一星差评,点进去一看,空空如也,除了那刺眼的一颗星,什么文字都没有。这下可好,差评到底出在哪儿?是我的产品有问题?是物流耽误了?还是客户下单时不小心手滑了?卖家们完全摸不着头脑,想改进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种无力感才是最让人抓狂的。要知道,卖家们依靠书面反馈来了解客户的顾虑、解决服务问题并改进运营。单独的星级评定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它可能是关于运输、包装、响应时间的问题,也可能与我们的服务完全无关。如果没有评论,反馈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毫无帮助,而且无法解读或采取行动。
其次,大多数客户仍然不明白卖家反馈和产品评论之间的区别。这真是亚马逊平台上的“老大难”问题了。很多买家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卖家反馈”,什么是“产品评论”。他们经常将产品评论当作卖家反馈提交。明明想说“手机壳质量真棒”,结果却跑到卖家反馈那里给了一个五星。反过来也一样,如果产品有问题,买家可能随手就给卖家反馈一个差评。如果现在允许只显示星级评价,且不包含文字,买家就完全无法判断其评价对象是卖家还是产品。一个纯星级评价,卖家根本无法判断,这到底是在评价我的服务,还是我的产品。如果没有任何书面说明,卖家无法确定该评价的含义,亚马逊的自动化工具也无法准确评估相关性。
第三,亚马逊物流(FBA)相关问题常常被无辜地归咎于卖家。不少卖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商品包装破损、配送延迟、包裹丢失……这些明明是亚马逊物流环节出了问题,可买家却一气之下,把锅甩给了卖家,留下负面反馈。很多情况下,买家并不知道卖家并未直接处理这些问题。以前有文字评论,我们还能拿出证据,向平台申诉,成功删除那些不属于自己责任的差评。可新规之下,没了文字描述,我们将失去识别并要求删除与FBA相关的反馈的能力。目前,亚马逊允许在妥善记录的情况下删除此类反馈,但未来这一路径可能变得更加艰难。我们又该如何自证清白,如何让亚马逊的系统识别出这并不是卖家的锅呢?
第四,星级评定不设申诉选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公平公正的申诉机制,是保障卖家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禁用仅限星级评分的申诉流程,将剥夺卖家质疑不公正或不正确反馈的权利。这不就是说,哪怕是买家意外误点、恶意诽谤,甚至只是手滑给错了星级,卖家都可能束手无策,白白承受这无妄之灾?卖家依靠申诉系统来维护公平准确的记录。如果没有申诉系统,哪怕是一星评分——即使是意外的、滥用的或完全无关的——都可能对我们的账户健康和绩效指标造成不公平的影响,而且我们无法回应或纠正。想想都让人感到不公,这无疑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第五,删除书面评论会降低反馈系统的整体质量,这从长远来看,对卖家和买家都不利,并破坏了反馈系统的完整性。反馈系统本应是买家了解卖家服务、卖家改进自身的重要窗口。但如果所有反馈都变成了一堆没有具体背景的数字,那这个系统的价值和完整性就会大打折扣。未来的买家,通过这些模糊的星级,还能真实地了解一个店铺的服务水平吗?卖家又能从中学到什么?诚实透明的反馈需要提供具体背景信息。否则,它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一个可能被误解或滥用的数字。最终,这可能只是让反馈系统变成了一串冰冷的数字,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最后,仅星级评分可能会在没有正当程序的情况下损害卖家的利益。卖家反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订单缺陷率(ODR)、绩效评估,甚至是店铺的流量和转化率,以及“买家之选”(BUYBOX)的竞争力。在缺乏文字解释和申诉途径的情况下,哪怕是少数不公正的纯星级差评,也可能对卖家造成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店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允许只给星级评价且不提供任何解释和追索权,会让卖家面临不必要的风险,尤其是在错误或滥用反馈条目数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境电商环境中,一点点小的疏忽或误解,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无疑给卖家们增添了新的运营风险。
面对这些担忧,卖家们也并非束手无策,他们也希望亚马逊能够倾听一线的心声,对新规进行更细致的考量和调整。比如,大家普遍期望,申诉流程仍然适用于所有评级,包括仅限星级的评级,让卖家们在面对不公时,依然有合理的申诉渠道。同时,平台可以加强引导,强烈鼓励买家提供书面反馈,尤其是在给出负面评价时,能够多写几句文字,提供具体背景,帮助卖家更好地理解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亚马逊需要改进客户教育,加大对买家的教育力度,帮助大家清晰区分“产品评论”和“卖家反馈”,避免混淆。对于那些怀疑与产品相关或与FBA相关的纯星级反馈,平台应该有更智能的识别和清晰标记机制,并能提供相应的删除选项,让卖家不再为非自身责任的问题“背黑锅”。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新规也并非全是坏事,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积极的方面。从好的方面看,简化反馈流程,理论上确实能让卖家更快地获得更多的反馈数据。这些海量的星级数据,能够帮助卖家更直观、更宏观地了解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例如,如果某款产品在一段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的四星、五星好评,那说明市场表现良好,产品得到了买家们的认可;如果低星评价突然增多,那就像一个警示灯,提醒卖家及时关注并排查问题,到底是产品质量滑坡了,还是包装、物流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卖家可以更直观地掌握市场动态和消费者偏好。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没了文字,排查问题就如同“大海捞针”。以前的文字评论可以直接指出“产品尺寸与描述不符”“包装破损”等具体问题,卖家可以迅速定位并采取改进措施。现在只靠一个低星评价,卖家可能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无疑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新媒网跨境认为,无论亚马逊平台政策如何调整,跨境电商运营的“核心内功”始终没变,那就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质量过硬,是获得好评的基石。卖家要从源头把控,严格控制产品生产环节,确保产品不仅符合,甚至超越消费者的期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买家的信赖和口碑。同时,服务也要跟上,从售前咨询的耐心细致,到售中物流的及时跟进,再到售后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让消费者感受到用心和专业。只有将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亚马逊的这项新规,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带来了挑战,也蕴藏着转型的机遇。真正能脱颖而出的卖家,必然是那些能够积极应对变化、不断精进自身产品和服务、并善于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先机的智者。我们应该把这次政策调整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虽然新机制带来了排查问题的难度,但同时也激励我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整体品质和服务的每一个触点,力求让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差评的产生。危中有机,就看我们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让我们的跨境事业在新政策下,依然稳健向上,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