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猛如虎!亚马逊中国商品涨价18%,部分高达145%!

当前,全球贸易领域风云变幻,此前美国方面推出的一系列关税措施,正如同涟漪般扩散,悄然渗透进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那些充满活力的小型初创企业,到家喻户晓的全国性品牌,美国的公司们正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消化、乃至于规避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然而,面对日益增大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将这部分负担直接转嫁给消费者。于是,“关税附加费”这个新鲜词汇,便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购物小票上,商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不仅让美国民众的生活开销面临不小的挑战,也给全球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的阴云,确实笼罩在全球经济的上空,让无数企业陷入了艰难的抉择。自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挥舞关税大棒的举动,使得全球企业界,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不得不面对成本急剧上升的困境。尽管有些针对特定国家的“互惠关税”政策暂时被搁置了,但一项针对所有美国进口商品普遍征收10%的关税,却依然生效。更为严峻的是,根据新媒网跨境获悉,作为美国近三分之一进口商品来源地的东方大国,其部分输美商品面临的关税税率,甚至已经飙升至令人咋舌的145%。作为对此的积极回应,东方大国也迅速调整了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将税率提升至125%,并明确指出美方此举对全球贸易秩序的冲击。这无疑标志着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互动,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新阶段。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成本“海啸”,全球企业界并未坐以待毙。从高端鞋履品牌到科技巨头,大家都在积极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它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消化这些新增的成本,但这往往因为金额巨大而难以长期维持;二是将这部分增加的成本,以各种形式转嫁给下游的经销商,或者最终的消费者。
于是,“关税附加费”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如今正越来越多地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有些公司选择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或者通过发送给客户的邮件,甚至直接在在线结账的页面上,清晰地标注出这笔因关税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它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消费者解释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比如,一家知名的欧洲高端鞋履品牌,就在社交媒体上坦诚,由于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他们将不得不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公司表示,这样的涨价实属无奈之举,旨在维持企业的可持续运营。大型企业同样受到波及,例如,全球存储芯片巨头美光公司,也在其财报中明确表示,会将因关税政策导致的部分成本转嫁给客户。而霍尼韦尔楼宇自控部门也宣布,将对相关硬件产品加收6.4%的“关税附加费”,并承诺一旦关税取消,将立即移除此项费用。这些都印证了,关税政策对商品最终价格的影响,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在电商领域,尤其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平台,其生态系统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亚马逊的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就曾对关税普遍导致的价格上涨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他特别强调,美国对东方大国加征的高额关税,极有可能导致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商品的第三方卖家,将这部分额外成本“完全地”转嫁给美国的消费者。
贾西解释说:“是的,我认为他们(第三方卖家)会尝试这么做……因为,根据你所在的国家,通常你并没有额外的50%利润空间可以用来灵活吸收这些成本。”尽管贾西谨慎地表示,目前尚未观察到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任何有意义的层级变化”,但他确认,平台数据显示,确实有部分消费者正在“提前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以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进一步价格上涨。他提到:“人们并没有停止购买,在某些特定的商品类别中,我们确实看到人们在提前购买。但目前很难判断这仅仅是数据中的暂时性异常现象,还是会持续下去,毕竟,这刚刚开始不久。”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贾西发出此番警告的深层原因,在于亚马逊平台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依赖,尤其是对东方大国的供应链。数据显示,第三方卖家贡献了亚马逊网站全部产品销售额的大约60%。而根据权威行业报告显示,超过70%的亚马逊卖家和品牌,都将东方大国作为其主要的货源地。更有数据揭示,截至2024年11月,东方大国的卖家在亚马逊全球平台上的占比首次历史性地突破了50%,而美国本土卖家的占比则相应地有所下降。
不仅第三方生态如此,占据另外40%销售额的亚马逊自营商品业务,其供应链同样高度依赖全球优质的制造基地,这其中也包括东方大国。亚马逊通过在各地工厂以批发价大量采购的方式来压低进货成本,其在今年2月发布的年度报告中也坦承,来自东方大国的供应商“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一部分零部件和成品”。在这种自营模式下,亚马逊需要自行承担运输和关税成本,因此,高额关税对其利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面对关税带来的供应链风险,亚马逊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贾西透露,为了应对最新的关税政策,公司已经进行了一些“战略性的前瞻性库存采购”,并希望能与供应商重新协商部分采购订单的条款,以尽可能保证自营商品的低价优势。
更引人注目的是,为了防止供应商因无法承受关税压力而大规模“退出”,进而影响平台核心商品的供应稳定,亚马逊罕见地做出了妥协。据外媒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亚马逊计划“根据具体情况”,为部分自营业务的供应商提高采购价格,这实质上等同于与供应商分担一部分关税成本。这项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亚马逊自营业务的直接供应商。
然而,这项看似利好供应商的政策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有供应商指出,亚马逊提供的此类价格补偿通常会附带严格的“利润保证”条款。这意味着,如果供应商的产品在亚马逊平台上最终未能达到预设的利润率(例如因为亚马逊进行了降价促销),供应商可能需要向亚马逊补足差额。电商服务机构的专家也提醒供应商,在接受此类协议时需格外谨慎,务必仔细评估。行业分析师则指出,由关税引发的全品类商品涨价,从长期来看可能会抑制消费需求,预计这可能导致亚马逊在2025年至2026财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供应商们普遍认为,亚马逊此举实属罕见,是正常谈判周期之外的特殊措施,类似于其在疫情期间为稳定供应链而采取的一些临时性支持政策,显示了平台方在特定时期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决心。
在亚马逊庞大的卖家生态中,作为“超级大卖”代表的东方品牌安克创新(Anker),其行动也清晰地印证了关税的直接影响。受美国对东方商品(部分税率高达145%)关税上调的影响,安克自政策宣布后,已迅速提高了其在美国平台销售的部分产品的价格。行业数据显示,在美国最新一轮关税宣布后,亚马逊平台上的东方商品平均价格上涨了18%,这清晰地表明关税成本正被显著地转嫁给终端消费者。面对持续升级的贸易环境,安克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和议价能力选择提价,同时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等非美市场以分散风险。安克的案例也折射出众多在美销售的东方企业在关税重压下面临的普遍困境:要么提价,要么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
特朗普总统政府的关税政策正深刻地影响着亚马逊平台的生态平衡。许多在亚马逊上销售的东方卖家公开表示,他们正准备提高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或者更彻底地——直接将资源和精力转向开拓欧洲、加拿大、墨西哥以及世界其他新兴市场,以此规避政策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一位东方卖家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对我们以及其他任何公司来说,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市场了,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多元化布局才是王道。”
与此同时,那些依赖全球货源的美国本土小型企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面临着生存的考验。外媒报道了一家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小公司的困境:这家公司从东方进口特殊需求儿童专用的感统秋千等产品,通过亚马逊平台销售,年销售额约500万美元。公司经营者计算后发现,若按照最新的关税税率,他当前一批待发货物的关税将灾难性地暴涨。他表示,几年前就曾尝试在美国本土寻找替代供应商,但发现本土供应商的报价竟然比他公司产品的最终零售价还要高昂。如果找不到可行的替代货源,他将被迫关闭公司的实体产品业务,并裁掉至少一半的员工,这无疑是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消费者端对关税的反应也已初露端倪。除了亚马逊CEO贾西观察到的“提前购买”行为,媒体报道称,近段时间以来,在好市多(Costco)、沃尔玛(Walmart)等美国大型零售商场内,随处可见担忧的美国消费者在进行“理性采购”,积极储备牙膏、肥皂、饮用水、大米、食用油等日常必需品。一位名叫巴里奥的退休消费者在囤积了大量商品后,对外媒表达了对当前政策的看法,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并对长期以来以实惠价格提供各种商品的供应商表示了肯定。
然而,在普遍的涨价和些许焦虑声中,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颇具商业智慧的现象——一些公司反而巧妙地利用当前的关税环境,玩起了“关税促销”。他们精明地打出“关税前最后抢购”、“锁定关税前价格”等口号,敦促消费者在预期价格可能上涨之前,赶紧下单购买家具、电子产品、汽车等大件或非必需品。这种“关税前促销”的营销策略,已经为一些嗅觉敏锐的商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售增长。例如,一家数字打字机公司就曾紧急向客户发送邮件,表示因关税影响,公司将上调产品价格。该公司CEO表示,尽管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但工厂搬迁难度大、成本高、时间紧迫,不得不调价,而利用“关税促销”反而刺激了短期消费。
新媒网跨境认为,无论是企业被迫加征的“关税附加费”,还是利用市场情绪进行的“关税前促销”,亦或是消费者出于规避未来涨价风险而进行的“理性囤货”,都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特定区域的关税政策正通过多种途径,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市场供需,最终将压力传导至普通消费者的肩上。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打乱了企业的供应链布局和经营节奏,也给民众的消费决策带来了新的权衡与负担。未来,随着全球贸易局势的持续演变,关税带来的影响是会逐步缓解还是进一步加剧,仍充满了变数。但不变的是,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在积极适应,努力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