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港口费2025开征!中国航运巨头将多烧21亿刀!

2025-10-09跨境电商

Image

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全球航运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进入2025年,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建造并由中国实体运营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费用,此举不仅直接影响了相关航运企业,更引发了国际海运格局未来走向的广泛关注。

美国对华船舶征收新港口费:背景与细节

2025年10月14日,一项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海运领域主导地位、并提振美国本土航运及造船业的新规正式生效。根据该规定,美国将开始对所有在中国建造并由中国企业运营的船舶征收额外的港口费用。这一措施的出台,无疑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既有贸易政策框架下,对中美经贸关系进行调整的又一具体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一“惩罚性”费用,中国主要航运公司中远海运(Cosco)及其香港子公司东方海外(OOCL)已明确表示,将不会通过加收附加费的方式来转嫁这笔新增成本。此举与一些已开始调整服务以应对费用的其他航运公司形成了鲜明对比。中远海运已向其美国客户传达,在这些新规生效前,其服务计划将保持不变。外媒分析师Judah Levine向其客户指出,在新的法律生效后,托运人可能不会立即感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项新费用的征收,其核心在于区分船舶的建造国籍和运营实体。具体来看,由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国港口时,将按每净吨80美元的标准收费。对于非中国运营商的船舶,收费标准则为每净吨23美元或每20英尺当量单位(TEU)154美元,取两者中较高者。这项费用对每艘船舶每年最多征收五次。此外,滚装船(ro-ro vehicle carriers)将按每净吨14美元的标准支付。为了确保政策的持续影响力,这些费用还将以每年每吨5美元的幅度递增,直至2028年4月。

在支付方式上,所有相关费用必须在船舶抵达美国港口前,通过美国财政部的Pay.gov平台提前支付。如果未能提供支付证明,相关船舶将面临被拒绝进入美国港口或被禁止进行货物操作的风险。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此项政策可能对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构成显著的财务压力。根据初步估算,在2026年,这两家公司可能因此面临高达21亿美元的成本增量。然而,有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可能提供的补贴支持,这些新增成本或许能够被有效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对企业运营的直接冲击。

中方回应与国际航运格局的潜在演变

面对美国方面的新港口费用政策,中方也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2024年9月,中国已通过并实施了新的海事法律。这些新法规赋予了中国政府权力,可以对那些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政策的国家征收报复性港口费用,并有权限制或禁止相关船舶进入中国港口,甚至可能限制其获取港口数据。

外媒分析师Judah Levine就此评论称,鉴于美国本土的航运公司,如美国的马士基航运(Matson),在跨太平洋航线中的市场份额相对有限,中国方面的这种回应措施可能不会立即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然而,他同时强调,这无疑标志着在既定截止日期临近之际,中美在海事领域的紧张态势正在进一步升级。

新媒网跨境获悉,此轮中美海事政策的往来,实质上反映了两国在全球经济和战略影响力竞争中的一个缩影。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杠杆,推动其航运和造船业的复苏,并挑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而中国通过立法形式进行回应,则体现了其维护国家利益和航运主权的坚定立场。未来,这种政策互动可能会促使全球航运公司重新评估其航线布局、船队构成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带来深远影响。

跨太平洋航运费率的最新动态与市场解读

除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本身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继2024年中国国庆黄金周之后,跨太平洋即期集装箱运费持续呈现下行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航运企业的运营压力。

根据Freightos波罗的海指数的最新报告,亚洲至美国西海岸的航运费率每40英尺当量单位(FEU)下跌了16%,降至1554美元。外媒分析师Judah Levine形容这一水平“可能已接近亏损”。同时,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运价也下降了18%,至每FEU 3260美元。

在其他主要贸易航线上,运费同样表现疲软。亚洲至欧洲航线的运费每FEU跌至2000美元,跌幅达9%;而亚洲至地中海航线的价格也下跌6%,至每FEU 2217美元。Judah Levine指出,所有这些主要航线的运费水平,相较于2024年同期均下降了至少60%,并且已经达到或接近自近两年前红海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点。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当前运费的持续下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消费需求疲软,商品流通量未能达到预期。另一方面,过去几年航运公司大规模订购新船,使得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过剩。此外,红海危机虽然一度推高了运价,但在运力供给充分、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其影响已逐渐减弱。对于航运企业而言,当前的运价水平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可能面临亏损风险。长期来看,这种低运价环境可能会加速行业整合,促使效率低下或资金实力不足的企业退出市场,同时也将推动头部企业寻求成本控制和服务优化的新路径。

宏观背景下的长远影响与展望

当前美国对华船舶征收新港口费,以及随之而来的中方反制措施,绝非孤立事件。它们是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长期竞争在海运业的直接投射。美国此举的深层逻辑,在于试图通过结构性政策调整,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心地位,并为本国产业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这与近年来美国倡导的“供应链韧性”、“友岸外包”等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对于全球供应链而言,尽管短期内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选择自行吸收成本,避免直接转嫁给托运人,但长期来看,这种额外的政策摩擦将增加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运营成本。这可能促使部分跨国企业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加速区域化、多元化甚至本土化的趋势,以规避潜在的政策风险。此外,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动脉,其面临的这些挑战,也可能传导至其他环节,最终影响全球商品的成本和可及性。

展望未来,全球航运业将在地缘政治紧张、运费持续下行和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的多重压力下前行。航运公司如何平衡成本控制、运力管理和服务创新,将成为决定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同时,各国政府在推动本国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避免过度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形成,以维护开放、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将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媒网跨境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所有参与跨境贸易的实体,无论是航运公司、货主还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保持高度的战略敏锐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深刻演变。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global trade fee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port-fees-2025-china-shipping-giants-cost-21b.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建造并由中国实体运营的船舶征收新的港口费用,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海运领域的主导地位。中方已采取应对措施。此举加剧了中美在海事领域的紧张态势,可能促使全球航运公司重新评估其航线布局及战略合作关系,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带来深远影响。
发布于 2025-10-09
查看人数 7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