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TC:9月最新知产调查,跨境卖家如何避雷!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近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IPR)侵权调查的最新动态,这些进展直接关系到相关进口商品的市场流通与贸易合规。对于广大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而言,理解并及时应对这些变化,是确保其产品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并避免潜在法律风险的关键所在。
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9月,ITC公布的这些最新案件进展,涵盖了从消费电子到美容护理等多个热门品类,再次凸显了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严格执法态势。每一次调查的启动、进展或终止,都可能牵动着全球供应链的神经,特别是对于涉足这些领域的中国出口企业,更需保持高度关注。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是美国知识产权执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机制。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规定,ITC有权对涉嫌不公平竞争的进口产品进行调查,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知识产权侵权,例如专利、商标和版权侵权。一旦ITC裁定存在侵权行为,便可发布普遍排除令或有限排除令,禁止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对于跨境贸易而言,无疑是极具杀伤力的贸易壁垒。以下是此次ITC公布的四项核心动态的详细解析。
假睫毛延长系统:一起和解结案的调查
在编号为337-TA-1226的“人工假睫毛延长系统、产品及其组件”知识产权侵权调查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决定终止该项调查,且未对相关产品实施任何进口限制。这一结果的出现,是基于案件各方之间达成了和解协议。
通常情况下,337调查的终止可以有多种原因,和解是其中一个常见的且受各方欢迎的方式。通过谈判达成和解,涉案企业可以避免漫长且成本高昂的诉讼程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其市场份额。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此类案件的最终和解,意味着市场环境暂趋稳定,但同时也提醒企业,即使是最终和解的案件,也经历过被调查的风险,因此在产品开发和贸易前期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依然必不可少。
微电流面部美容仪:美国本土企业间的新摩擦
2025年9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了一项关于“微电流面部美容仪及系统”的知识产权侵权新申诉。这项调查的申诉方包括ZIIP公司和The Beauty Tech Group有限公司。据了解,此次申诉所指向的被申诉方位于美国本土。
微电流面部美容仪近年来在全球,特别是在护肤美容领域掀起热潮。这类产品通常利用微弱电流刺激面部肌肉,以达到紧致、提升的美容效果。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技术专利和品牌权益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尽管目前这起案件的被申诉方是美国公司,但此类本土品牌间的知识产权纠纷,往往会对整个供应链产生传导效应。对于为美国品牌提供代工服务或零部件的中国制造商而言,密切关注此类案件的后续发展,评估潜在的供应链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液晶显示器:涉及中国、香港与美国企业的复杂案件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2025年9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还启动了针对“液晶显示器、其部件及包含此类产品”的知识产权侵权新调查。此案的申诉方为BH Innovations LLC。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案件的被申诉方分布广泛,包括来自中国、中国香港以及美国的企业。
液晶显示器作为电子产品中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平板以及各类工业显示设备中,其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因此,围绕液晶显示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此次调查涉及中国及中国香港的制造企业,意味着相关出口美国市场的液晶显示器产品及其下游应用产品,可能面临潜在的进口禁令风险。鉴于中国在全球显示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此案的进展无疑将对相关领域的跨境贸易格局产生直接影响。涉案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有合作关系的贸易商,需立即评估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法律应对措施。
皮肤护理系统:进入实质性裁决阶段
针对编号为337-TA-1408的“氢氧水磨皮系统及其部件”的知识产权侵权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作出了初步裁决。在337调查流程中,“初步裁决”是调查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ALJ)在听取各方证据和论证后,就是否存在337条文违规行为所作出的初步判断。
这一阶段对于涉案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它往往预示着委员会最终裁决的方向。虽然初步裁决并非最终结果,但它为委员会后续的审查和最终决定提供了基础。如果初步裁决认定存在侵权行为,委员会随后可能会发布进口排除令,禁止相关侵权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因此,涉案企业和相关行业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并为可能出现的最终裁决结果做好准备。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影响与展望
2025年9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这一系列知识产权执法动态,无疑为中国跨境电商和贸易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也随之增加。
首先,337调查的频繁启动,特别是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表明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力度持续不减。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出口乃至市场推广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将知识产权合规置于核心地位,进行严格的自查和风险管理。
其次,针对具体产品的调查,提醒相关行业的跨境卖家需特别警惕。无论是新兴的美容科技产品,还是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只要涉足国际贸易,都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纠纷的焦点。企业应加强对目标市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了解,对自身产品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并通过专利检索、市场调研等方式,避免“踩雷”。
最后,面对潜在的337调查,中国企业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一旦收到ITC的调查通知,应立即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积极应对。通过有效的沟通、证据提交乃至和解谈判,争取最佳结果。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应审视自身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角色,评估供应商和客户的知识产权风险,构建更为稳健的全球贸易体系。
新媒网强调,在全球市场中,知识产权合规已成为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修课”。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将合规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的“出海”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itc-sept-ip-probe-xborder-sellers-bewar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