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运力巨变!60万司机退场,跨境运费涨疯了

2025-10-30跨境物流

Image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与贸易环境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物流与货运市场也随之波动起伏。对于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我们而言,准确把握海外市场动态,尤其是作为重要枢纽的北美物流体系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内部货运网络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商品能否高效、顺畅地抵达终端消费者手中。近期,海外报告显示,美国货运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运力“大洗牌”,这不仅是行业内部的结构性挑战,也预示着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尤其是对我们中国跨境从业者,带来深远的影响。

美国货运市场面临的深层挑战

根据海外报告的分析,美国货运行业正经历着被专家形容为“前所未有”的时期,尽管这种“前所未有”对多数参与者而言,并非积极信号。当下,货运量疲软以及运营环境的快速变化,正给许多汽车运输公司和货运代理商带来巨大压力。表面看似平静的市场,实则暗流涌动,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货运业可能即将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运力淘汰。

业内经济学家预测,高达60万名活跃卡车司机可能从货运市场中退出,这预示着美国货运史上最大规模的运力清洗即将到来。若这一预测成为现实,市场运费可能再度飙升至类似于2020年至2022年间的水平。与2020年初期那种特殊情况不同的是,这一次,市场可能不会再有大量劳动力快速涌入来缓解司机短缺的压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过去某些时期,特定政策曾促进了劳动力供应的弹性,但当前2025年的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寻找足够多的卡车司机将变得更加困难。

运力“大洗牌”:司机短缺的结构性影响

卡车司机作为美国货运的基石,其数量的增减直接决定了整体运力。预测中的60万名司机流失,并非短期现象,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构性问题。长期以来,卡车驾驶工作面临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不规律、福利待遇相对不高等挑战,导致年轻一代进入意愿不足,而现有司机队伍则面临老龄化问题。

这种大规模的司机退出,意味着发货方和货运代理此前所依赖的“运力调节阀”将彻底关闭。简而言之,市场上的卡车数量将大幅减少,可供调配的运力也将变得异常紧张。这将直接导致运输公司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通过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和丰厚的奖金,才能招募并留住现有卡车司机。对于我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和外贸企业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在货物抵达美国港口后,其内陆运输成本将面临显著上涨,且运输时效性也可能受到影响。

成本攀升与运力稀缺:对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运力变得稀缺,寻找合适的承运商将远比过去困难。对于那些需要将商品从美国港口运往内陆仓库或分销中心的中国出口商来说,这将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运费上涨不仅仅是简单的成本增加,更可能影响商品的最终定价和市场竞争力。如果运输周期延长,还会对库存管理、订单履行以及客户满意度带来负面冲击。

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货运量的大幅下降是当前市场困境的直接表现。数据显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整体货运量骤降了18%,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如此剧烈的下滑,给运输公司寻找货物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使得货运代理商在微薄的业务量中艰难维持运营。

透视数据:货运量骤降的背后

2024年至2025年期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高通胀压力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尤其是在非必需品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使得企业在订单预测和库存管理上更加谨慎。许多零售商和分销商在经历了2020年至2022年的高库存时期后,目前正致力于去库存化,这直接减少了对新货物的需求。

此外,一些行业趋势,例如部分生产环节的区域化、近岸化布局,虽然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全球供应链,但也对长途国际货运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货运量下降的因素,以及它们对中国跨境业务的潜在影响:

因素 具体表现 对中国跨境业务影响
消费者需求疲软 高通胀、利率上升,可支配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 订单量减少,特别是大件或非必需品,出口增速放缓。
库存周期调整 零售商去库存化,减少新订单采购。 新订单需求降低,海运、空运及目的地内陆货运量减少。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贸易摩擦、区域冲突,企业运营风险增加。 供应链规划更趋保守,可能考虑分散采购,影响单一出口国。
能源价格波动 燃油成本上升,直接推高运输费用。 运输成本增加,商品竞争力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受挤压。
劳动力市场变化 司机短缺,工会谈判,劳动力成本上升。 目的地内陆运力紧张,费用提高,配送时效不确定。
供应链区域化趋势 部分企业考虑近岸生产或友岸生产。 长期来看,或分流部分对远东地区的采购需求。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当前美国货运市场面临的复杂局面。对于中国跨境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以往那种依靠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并简单运输到目的地的模式,可能需要进行深刻调整。

中国跨境电商与外贸企业的应对之策

面对美国货运市场可能出现的运力“大洗牌”和成本攀升,中国的跨境从业者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1. 优化供应链管理: 重新审视端到端的供应链流程。在订单预测、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方面更加精细化,避免因突发事件导致的大量积压或断供。与美国的下游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共享市场信息,共同应对风险。
  2. 多元化物流合作: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的物流渠道或承运商。积极拓展与多家美国内陆运输公司、铁路货运公司甚至多式联运服务商的合作,建立备用方案。在市场运力紧张时,拥有多样化的选择能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议价空间。
  3. 技术赋能提升效率: 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LMS)和供应链可视化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准确地预测需求,优化运输路线,实时追踪货物状态,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延误。
  4. 关注政策及劳工动态: 密切关注美国货运行业的劳工政策、工会谈判以及可能出台的任何扶持或限制性措施。这些都可能直接影响司机供给和运营成本。理解并预判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出策略调整。
  5. 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与在美国拥有稳定物流网络和良好声誉的合作伙伴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确保在市场波动时,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运力支持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6. 探索创新模式: 考虑与平台型物流服务商合作,利用其整合碎片化运力的优势。对于高价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评估空运等替代方案的成本效益,尽管其通常运费更高,但在特殊时期能保证供应链的韧性。

展望未来:韧性与创新的重要性

全球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常态,货运市场也不例外。尽管当前的挑战不容小觑,但从积极角度看,这正是促使行业升级和企业创新的契机。经历过此轮“大洗牌”后,美国的货运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高效和专业化,存活下来的企业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对于我们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困难是暂时的,但通过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重要的是要从每一次的市场变动中汲取经验,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当坚信,凭借中国制造业的强大韧性以及我们跨境电商和外贸企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一定能够在这场全球物流变局中稳步前行,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freight-shock-600k-drivers-out-rates-surge.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美国货运业面临运力“大洗牌”,或有60万卡车司机退出市场,运费可能飙升。货运量骤降18%,高通胀和地缘政治导致需求疲软。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需优化供应链、多元化物流合作,关注政策和劳工动态,应对成本攀升和运力稀缺的挑战。
发布于 2025-10-30
查看人数 11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