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De Minimis 8.29终止!包裹关税全收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着持续而深刻的演变,其中,各国海关政策的调整尤其引人关注。近日,美国关于“小额豁免”(De Minimis)政策的重大变动,对全球特别是中国的跨境贸易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这一政策的生效,不仅直接影响着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与流程,也促使众多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以及物流服务商重新审视并优化其运营策略。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对于我们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至关重要。
何为“小额豁免”(De Minimis)?
“De Minimis”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微不足道”或“不重要”。在国际贸易语境中,它通常指允许一定价值以下的进口货物免于征收关税和税费的政策。这项规则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的《关税法案》。最初,个人和企业被允许进口价值低于200美元的货物,无需缴纳关税和税费。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能够将精力集中于风险更高、税收贡献更大的进口货物,同时鼓励小规模贸易的便利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贸易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小额包裹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美国通过了《贸易便利化与执法法案》,将De Minimis的门槛大幅提高至800美元。这一调整旨在进一步促进贸易效率,降低小额商品的通关成本。政策调整后,美国的小额豁免货物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数据显示,从2015财年的1.39亿件,到2024财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3.6亿件。全球零售商们充分利用了这一新门槛,使得大量商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进入美国市场。然而,这种快速增长也引发了部分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担忧,他们开始将De Minimis称为一个“漏洞”,认为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并导致国内企业面临不公平竞争。在之后的几年里,美国国会曾多次尝试终止De Minimis政策,但均未成功。
直到2025年,名为《2025年大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 of 2025)的综合性法案中,包含了一项永久性废除全球De Minimis豁免法定依据的条款,原定于2027年7月1日生效。然而,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7月30日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加速了这一时间表,使得小额豁免政策于2025年8月29日正式终止。这一举措意味着,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商品,无论其价值高低,都将面临关税征收,标志着美国跨境贸易环境的一个新转折点。
政策调整对消费者意味着什么?
随着美国小额豁免门槛的取消,所有进口商品,无论其价值多低,现在都将面临关税的征收。这一转变很可能直接导致美国消费者购买国际商品的价格上涨。过去,许多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通过De Minimis政策,将商品直接发往美国消费者手中,省去了中间环节的关税成本,从而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如今,关税成本的增加,无疑会推高商品售价,最终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除了价格上涨,消费者还可能面临物流方面的挑战。部分全球邮政服务,例如澳大利亚邮政(Australia Post)和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等,已经暂停了对美国的寄送服务。尽管这主要是针对其本土消费者发往美国的包裹,但也反映出政策调整对国际物流链条的冲击。这种变化可能导致消费者在接收国际订单时遇到更长的等待时间,甚至订单被取消的情况。鉴于此,消费者团体已经建议美国消费者在未来购买国际商品时,务必仔细阅读国际商家的取消和退货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从长远来看,美国消费者对跨境购物的习惯也可能发生变化。面对更高的价格和潜在的物流不确定性,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转向购买美国本土商品,或者更加谨慎地选择国际购物平台和商家。这对于依赖美国市场的中国跨境电商而言,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市场趋势。
政策调整对进口商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生效,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迅速发布了相关指引,帮助进口商理解和适应这一重大变化。从2025年8月29日起,所有De Minimis的入境申请都将遭到CBP的拒绝。这意味着,所有进口商都将被要求提交通过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备案的入境类型,并支付所有适用的关税、税费和费用,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货物除外。
对于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发送的货物,CBP也发布了联邦公报指引。根据新规定,运输承运人或CBP批准的其他合格方必须负责收取并汇缴关税。关税税率将基于产品的原产国适用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有效关税税率而定。具体分类如下:
IEEPA有效关税税率区间 | 每件商品关税额度 |
---|---|
低于16% | 80美元 |
16%至25%(含) | 160美元 |
高于25% | 200美元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特定关税将在2026年2月28日或之后报关进口的产品中停止生效,届时将仅适用从价关税。这意味着,进口商需要在当前以及未来的几个月内,密切关注并理解关税计算方式的这一过渡性变化。
这一系列政策变化,对中国跨境行业的进口商和卖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转型的机遇。
挑战具体体现在:
- 成本增加: 无论是直接发往消费者的B2C小包,还是通过海外仓发货的模式,都将面临额外的关税成本。这直接侵蚀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对价格敏感的商品影响尤为显著。
- 合规压力: 过去De Minimis模式下相对简化的清关流程将不复存在。进口商需要更专业、更细致地处理关务申报,确保遵守美国的各项进口规定,否则可能面临罚款甚至货物扣押的风险。
- 物流复杂性: 国际邮政网络下的新规定,要求承运人代收代缴关税,这会增加物流服务商的运营复杂性,也可能导致清关和派送时效延长。对于跨境电商而言,这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和选择物流渠道。
- 市场竞争力: 关税的增加可能削弱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与美国本土或享受优惠政策国家的商品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面对挑战,中国跨境行业的进口商和卖家可以考虑以下应对策略:
深化合规管理:
- 专业咨询: 积极寻求专业的国际贸易律师或海关顾问的帮助,了解最新的CBP指引和法规细节。
- 内部培训: 加强企业内部关务团队的专业培训,确保员工熟悉新的申报流程、分类编码和关税计算方法。
- 原产地管理: 精确标注商品原产地,确保申报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原产地问题引发的合规风险。
优化供应链与物流策略:
- DDP模式探索: 积极与物流服务商合作,探索提供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服务的可能性。在这种模式下,卖家预先支付所有关税和税费,确保货物抵达时消费者无需额外支付,提升购物体验。
- 海外仓升级: 重新评估和优化海外仓布局与运营。海外仓在接收大宗货物时可集中清关,降低单件成本。同时,可利用海外仓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拣,甚至贴标,以适应市场需求。
- 多元化物流渠道: 不再单一依赖邮政小包,而是根据商品价值、体积、时效性等因素,灵活选择商业快递、专线物流等多种渠道,并评估其在合规性和成本上的综合效益。
产品结构与市场策略调整:
- 高附加值商品倾斜: 鉴于关税是按件或按比例征收,对于低价值、薄利润的商品,其关税成本占比会更高。企业可以考虑将重心转向高价值、高附加值的商品,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来对冲关税成本。
- 品牌化与差异化: 在价格优势减弱的情况下,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吸引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消费者。
- 市场多元化: 减少对单一美国市场的依赖,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其他新兴市场。同时,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提前布局。
- 数据驱动决策: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了解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价格敏感度以及对关税上涨的反应,从而调整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
技术赋能:
- 自动化申报系统: 引入或升级与CBP系统对接的自动化申报软件,提高清关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 税务计算工具: 利用专业的跨境税务计算工具,精确预估各项关税和税费,为产品定价提供准确依据。
此次De Minimis政策的调整,是全球贸易规则趋向精细化、合规化、透明化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推动行业升级和转型的契机。只有积极拥抱变化,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在全球贸易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de-minimis-aug-29-all-parcels-taxe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