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互降,海运48小时两次涨价,最高狂飙160%!
新媒网跨境获悉,全球贸易的波澜壮阔之中,海运物流的脉动总是牵动着无数企业的心弦。特别是当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宣布互降关税,这无疑为全球贸易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暖流。正当我们为这积极信号摩拳擦掌之时,市场迅速给出了反馈,尤其是在中美航线上,集装箱的订舱量瞬间迎来了爆炸式增长。
这股突如其来的需求热潮,如同一阵疾风,迅速吹高了海运市场。短短48小时内,船公司们就已经两次发出了运费上调的通知,这速度,让不少从事跨境贸易的朋友们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对全球供应链韧性的一次真实检验。
潮起东方:关税利好下的需求井喷
回望近期,中美两国携手推动贸易便利化,互降关税的决定,无疑是给全球经济,特别是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中国广大出口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时,拥有了更强的竞争力,也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物美价廉的选择。这种互利共赢的局面,迅速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可能因为关税壁垒而犹豫的订单,如今纷纷“解冻”;而那些对未来市场抱有信心的商家,也开始积极备货,希望抢占先机。一时间,从华南的制造工厂到华东的电商仓库,发往美国的货物堆积如山,等待着远洋巨轮的搭载。
这股“出海”热潮,让整个海运市场瞬间变得异常火爆。各大港口,无论是装货区还是集装箱堆场,都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货代公司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在为争取一个舱位、一个柜子而奔波。这种近乎“疯狂”的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超越了现有的运力供给,自然而然地推高了运输成本。
船司动作频频:运费飙升的背后逻辑
面对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各大船运公司作为连接全球贸易的“动脉”,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毕竟,在市场经济的法则下,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当“一箱难求”成为普遍现象时,运价的上涨也就在所难免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波运费调整,不仅来势汹汹,而且覆盖范围广,影响深远。
我们来看看具体是哪些船公司,以及它们是如何调整费率的:
首先是全球知名的船运巨头——长荣海运。据新媒网跨境获悉,长荣在此前已经宣布了一轮每大柜700美元的综合费率上调(GRI)。然而,面对持续高涨的市场需求,他们紧接着又计划于5月23日,再次推出一笔高达每大柜1500美元的旺季附加费(PSS)。这意味着,仅仅长荣一家,美线运费的涨幅就将高达每大柜2200美元。这种连续性的调整,充分说明了市场供需矛盾的尖锐程度,以及船公司对于旺季市场的高度预期。对于货主而言,这笔额外的支出,无疑是对利润空间的一次严峻考验。
紧随其后的是德国航运巨头赫伯罗特。这家以稳健著称的船公司,也更新了其全包运费(FAK)费率。根据其最新的通知,从6月1日开始,直至6月14日,所有费率都将大幅上调,每大柜的涨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00美元。赫伯罗特的FAK费率调整,通常意味着对其主要航线价格体系的全面重构,显示出其对当前市场运价水平的强劲信心,也预示着接下来一段时间,海运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
法国达飞轮船,作为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同样没有缺席这波涨价潮。他们发布通知,从6月1日至14日,发往美国西海岸的运费将直接调涨至每大柜6100美元,而发往美国东海岸的运费则将更高,达到每大柜7100美元。达飞的这一调整,不仅体现了运价的整体提升,也清晰地展现了美国东西海岸港口在物流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美东航线由于航程更远、途经航道复杂性更高,且面临着巴拿马运河等瓶颈,运价往往高于美西,此次调整更是拉大了这一差距。
而地中海航运(MSC),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其运价调整同样引人关注。除了美西基本港的运费跳涨至每大柜6000美元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内陆点(IPI,Inland Point Intermodal)的运费已经飙升到了每大柜9700美元。内陆点运费的激增,反映出美国内陆物流网络的承压情况,包括铁路运输能力、卡车运力以及内陆堆场的周转效率等。对于需要将货物运抵美国内陆腹地的企业来说,这笔高昂的内陆运输成本,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整体物流开支。
市场氛围:机遇与挑战并存
这些密集的涨价信息,如同一颗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多家船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修改5月下旬的无合约货价(NAC)。如果按照当前的趋势,到6月1日再次推涨至每大柜6100美元,那么短短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海运费用就将出现高达160%的惊人涨幅。这样的涨幅,无疑是对跨境贸易企业经营策略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海运费用的暴涨,对于广大的跨境电商卖家、外贸公司以及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成本压力。运费占据了商品成本的相当一部分,尤其对于低附加值或大体积的商品,运费的上涨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可能面临“有单不敢接”的窘境,因为高昂的物流成本可能会导致亏损。
其次,是供应链的稳定性。运费的波动,往往伴随着舱位紧张、甩柜风险增加等问题。这使得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和交付周期时,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一旦货物不能按时出运,不仅会影响客户满意度,甚至可能导致违约,损害企业信誉。
然而,新媒网跨境认为,在挑战面前,也蕴藏着新的机遇。运费的上涨,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全球贸易的活跃,尤其是中国出口的强劲势头。这说明“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对于有实力、有远见的出海企业来说,这正是检验和提升自身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好时机。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敏锐。提前规划、锁定舱位、与可靠的货代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考虑多渠道运输方案,都将成为应对之道。同时,企业也应审视自身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消化部分上涨的物流成本。
总而言之,当前的海运市场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运费的飙升,是全球经济复苏与供应链承压的共同体现。对于中国的跨境企业而言,这既是需要全力应对的挑战,也是一次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在波涛汹涌的国际贸易大海中,唯有保持战略定力,灵活应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china-tariffs-shipping-rates-jump-160-in-48h.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