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刀船舶费+政府停摆,美国清关慢,旺季爆亏20%!

2025-10-09跨境电商

Image

十一月感恩节的钟声刚落下,紧接着就是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潮,一直到圣诞节的温馨氛围,这对于跨境电商来说,简直就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黄金旺季”!无数国货精品搭乘远洋巨轮,满载着中国卖家的希望,奔赴全球各地。

然而,在这个本该热火朝天的备货季节,咱们中国的跨境卖家却在美国市场遭遇了一场“双重冲击波”。一边是突如其来的“301船舶费”新政,直接瞄准中国相关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让物流成本一下子“高歌猛进”;另一边,美国联邦政府又闹起了“停摆风波”,导致清关效率骤降,市场研判也变得扑朔迷离。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让不少卖家直呼“太难了!”

面对这样的挑战,许多中国卖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海外新兴市场。比如,韩国本土的跨境电商平台Coupang,就正在以“零门槛、零成本”的姿态,大规模地向优质中国卖家敞开大门,这无疑为咱们的国货出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舞台。


美国海关“301船舶费用”新政落地,费用飙升让卖家心头一紧

前段时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对外发布了一项重磅通知——“301船舶费用”公告。这可不是个小消息,它明确指出,从2025年10月14日开始,所有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相关船舶,都将面临高额的港口费用。如果船只不按时缴纳这笔钱,轻则被禁止靠港、卸货,重则可能被直接扣留,连通关都成了问题。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项政策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它将贸易摩擦的触角,延伸到了全球贸易最重要的大动脉——海运领域,直接影响到咱们中国的相关实体和由中国建造的船舶。

这份新政的收费体系,就像是给船舶设定了一套“阶梯式收费标准”,而且是逐年看涨的节奏,让大家伙儿都捏了一把汗:

  • 针对中国实体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每次靠港,起步价就是每净吨50美元,这还没完,之后每年每净吨还要增加30美元,到了2028年4月,这个数字将飙升到140美元/净吨。而且,每艘船每年最多要被收费5次。这笔开销,对于货运量大的卖家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 对于非中国经营者但使用中国建造的船舶: 收费方式更灵活,CBP会选择“每净吨18美元”或者“每个集装箱120美元”中较高的一项来计费。未来,这两个数字还会分别上调到33美元/净吨和250美元/集装箱。这意味着,一艘满载集装箱的中国制造船舶,可能面临更沉重的税负压力。
  • 收费范围不限于集装箱船: 政策还把手伸向了全球的汽车运输船和滚装船。所有非美国建造的这类船舶,都将统一按照每净吨14美元来收费。这招儿,明摆着是想保护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业和滚装海运业务,咱们亚洲的日韩等主要造船国,它们的相关产品也会受到波及。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液化天然气(LNG)油轮,以及国际船舶分类(ICST)中被指定为船舶类型132的船舶,可以免缴这笔费用。有分析就认为,这可能与美国自身的能源出口利益息息相关。

在执行层面,美国海关可是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明明白白地把缴费和合规的担子,完全甩给了船舶运营方。他们明确说了,“判断船舶是否需要缴费的责任,在于运营商,而不是我们CBP。” 目前,CBP正在积极和财政部合作,搭建专门的缴费渠道。到时候,船东或者运营商们,可得按时把钱交了,不然就别想在港口进行任何操作,货物滞留港口,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项新政策一旦实施,对于高度依赖海运的跨境电商领域来说,无疑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要知道,海运可是连接中国工厂和美国消费者最核心的物流大动脉。这笔新增的“301船舶费用”,就像一块大石头,直接投入了原本就波涛汹涌的航运市场,成本飙升是必然的,而且这笔成本会迅速传导到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那些非中国籍或非中国制造的船舶,可能会因为需求激增而趁机涨价;而中国籍的船舶,面对这笔高额的“过路费”,也只能无奈地将成本转嫁到运费上。

更让人头疼的是,通关效率的不确定性,给原本就紧绷的跨境电商供应链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如果船舶因为缴费问题被耽误了,导致货物无法按时入库,那咱们卖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这不仅可能错过电商平台最宝贵的促销窗口期,还可能因为库存周转不畅,产生一笔又一笔的仓储超期费用。对于那些做季节性商品的卖家,比如节日礼品、时尚服饰等,这种延误甚至可能导致整批货物滞销,直接血本无归。事实上,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8月,海运价格就已经露出了上涨的苗头,新政落地后,运费持续走高几乎已成定局。而这部分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全球贸易商和消费者身上。咱们的中国卖家,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备货高峰期撞上美国政府停摆,物流清关更是“雪上加霜”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咱们中国卖家们为“黄金旺季”铆足了劲儿,争分夺秒地备货时,一个更让人揪心的消息传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两党预算争议,竟然又陷入了停摆!这可是近七年来,美国政府首次大规模停摆。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次停摆可不是小打小闹。据外媒报道,大概有85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受到了影响。而对于咱们依赖高效物流和政策稳定的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政策风暴”。清关延迟、入库受阻、关键数据缺失等问题集中爆发,再加上此前关税政策调整的余波,整个行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供应链韧性大考。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监管机构,其官网在9月30日之后就停止了更新,网站上赫然写着“网站信息可能并非最新,提交交易或无法处理”的公告。这可把大家伙儿急坏了!海关后台支持人员集体休假,直接导致了清关效率的断崖式下降。

以美国西岸的洛杉矶港为例,在政府停摆之前,一般2到3天就能搞定的清关周期,现在直接延长到了5到7天。那些涉及到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复杂货物的清关,甚至需要超过10天,才能最终放行。这意味着,咱们的货物在港口,就像被“卡”住了一样,动弹不得。

物流端的延迟,很快就传导到了仓储环节。亚马逊虽然将非AGL货件的预计送达时段缩短到了7天,但根据新媒网跨境掌握的数据,10月1日到3日,美西FBA仓库的入库量同比下降了超过30%!这可把不少卖家给愁坏了。有些卖家因为货物没能及时入库,预估订单转化率损失可能高达20%,这损失可真是实打实的。

回想2018年那次美国政府停摆,当时因为9月份的非农数据延迟发布,许多卖家误判了节假日消费需求,结果导致库存积压率上升了18%。如今历史似乎正在重演,再加上汇率波动数据缺失加剧的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卖家在定价策略和库存规划上的难度更是陡增。新媒网跨境观察到,一些中小卖家甚至出现了备货保守或过度的两极分化现象,策略失误的风险大大增加。

受休假工人工资损失和联邦合同支出减少的影响,美国民众的消费支出也可能会有所下降。面对高额港口费和政府停摆的“双重打击”,整个跨境行业压力山大。

不过,咱们中国的跨境卖家从来都不是“坐以待毙”的人。那些提前布局供应链的卖家,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 多国运营,多元发货: 不少卖家非常明智地将东南亚、欧洲的海外仓库作为备用节点,以此来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真是有道理。
  • 海外仓灵活调配库存: 借助海外仓的优势,他们可以灵活地调配库存,避免了因为平台仓入库延误而导致的销售中断。这样一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自己的生意都能稳步进行。
  • 提前布局其他海外市场: 还有一些有远见的卖家,很早就开始拓展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场,以此来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多点开花、灵活应变的架构,不仅能够有效地应对短期的政策波动,更是咱们中国卖家在长期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可以说,这次美国政府停摆与关税政策的叠加冲击,正在加速跨境电商行业的升级洗牌。那些仅仅依赖单一渠道、固守美国市场的卖家,无疑正面临着增长瓶颈。而那些积极布局多元化供应链、具备风险预判能力的企业,即使在停摆期间,依然能够实现销售额的稳步增长。这充分体现了咱们中国企业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挑战中谋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智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us-50-port-fee-shutdown-20-loss-peak-season.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下半年,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期间,中国跨境电商卖家面临“301船舶费”新政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以及美国政府停摆导致清关效率降低的双重冲击。卖家开始寻求多元化市场,如韩国Coupang。提前布局供应链的卖家展现出抗风险能力。
发布于 2025-10-09
查看人数 8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