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特朗普250%关税,医药巨头狂砸2500亿保命!

2025-08-31Amazon

Image

最近,大洋彼岸传来的一则消息,让全球贸易的神经再次紧绷。美利坚合众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进口药品关税问题,抛出了一系列可能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的言论。

药品关税风波:是良药还是猛药?

在八月初的时候,据外媒报道,美东时间八月五日,特朗普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明确表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一笔“小额关税”。但令人关注的是,他紧接着指出,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这项关税的税率可能会逐步提升至惊人的150%,甚至最终高达250%。

特朗普给出的理由是,此举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这番话无疑在全球医药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对于这样的政策目标,业界的专业人士普遍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药品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及美国本土高昂的生产成本,都使得这两个目标在实践中难以实现。更重要的是,高额关税政策本身,反而可能给美国的医药行业和相关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全球医药供应链的复杂逻辑

要理解为何“美国制造”未必价格实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全球医药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全球药品生产是一个高度专业化、产业链极其复杂的体系。从最基础的原材料采购,到活性药物成分(API)的合成,再到制剂的生产、包装、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

比如,很多药品的原材料可能来自亚洲或欧洲的某个特定供应商,因为这些地方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或成熟的生产技术。活性药物成分(API),作为药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生产也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的国家。再到最终的制剂生产,药企会根据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环保标准以及运输便利性等多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基地。这种全球分工合作的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整体成本,也使得药品能够以更可负担的价格惠及全球患者。

而回到美国本土,情况则大不相同。在美国生产,意味着要面对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更复杂的监管审批流程以及相对更高的能源和运输费用。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药品,其单位成本通常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因此,即使制药公司响应号召在美国建厂,最终生产出来的药品价格也可能难以与全球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竞争,更遑论实现“降低药品价格”的目标。

制药巨头的投资抉择

面对潜在的关税压力,一些大型美国医药企业已经开始未雨绸缪。据报道,全球知名的强生公司表示,计划投入约550亿美元,用于加强其在美国本土的生产和研发能力。礼来公司也宣布,将斥资约27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四家制药厂,以扩大生产规模。此外,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也透露,将投资约500亿美元,致力于扩大其在美国的药品生产。目前,这些在美药企计划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500亿美元,显示出其对未来政策走向的谨慎应对。

然而,正如荷兰国际集团全球医疗保健部门负责人斯蒂芬·法雷利所指出的,即便这些制药巨头斥巨资在美国本土建设了新的生产设施,在美国生产所需的人力、电力、运输等各项成本,依然远高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即便实现了所谓的“美国制造”,药品的价格优势也并不明显。

仿制药市场的困境与民生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仿制药市场。仿制药在保障全球民众用药可及性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复制专利过期药物的配方,以更低廉的价格推向市场,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仿制药厂商的利润空间本身就非常有限,它们高度依赖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来维持运营。

如果美国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对于这些利润微薄的仿制药厂商来说,将其生产线迁移回美国,以应对高昂的生产成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本压力,它们更有可能选择撤出美国市场。新媒网跨境认为,一旦大量仿制药退出美国市场,不仅会加剧美国国内的药品短缺问题,更会直接推高药价,最终使得这些额外的代价,全部转嫁到美国普通民众的药费账单上,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与特朗普总统“降低药品价格”的初衷背道而驰。

半导体与芯片:又一波关税风向?

除了药品,特朗普还透露了在“下周左右”宣布对半导体和芯片征收关税的计划,尽管他同样未给出详细说明。然而,这一消息同样引起了全球科技产业的高度关注。

半导体和芯片,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血液”,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智能手机、电脑,到汽车、家用电器,再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国防军工,几乎所有现代科技产品都离不开芯片。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同样是一个高度全球化、专业化分工的复杂体系。芯片的设计、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等环节,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网络。

如果美国对进口半导体和芯片征收高额关税,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可能导致美国本土电子产品和高科技设备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进而影响到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同时,在全球芯片供应本就紧张的背景下,新的关税壁垒可能会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加剧芯片短缺问题,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关税:能源选择的代价?

在贸易政策上,特朗普总统的目光也投向了南亚。美东时间八月五日,特朗普表示,鉴于印度持续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他将在未来24小时内“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的关税。目前,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关税税率为25%,但特朗普并未明确提及新的税率将是何种水平。

在此前一天,八月四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公开指责印度不仅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其中大部分石油在公开市场上转售,从中牟取暴利。他因此强调,将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国缴纳的关税。

然而,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印度方面的态度依然明确。早在八月二日,多家外媒就曾报道,印度方面表示将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印度政府消息人士也证实,该国炼油企业仍在购买俄罗斯原油,这主要是出于价格和运输等经济因素的考量。印度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巨大,以更经济的价格获取石油,无疑符合其国家利益和民生福祉。新媒网跨境预测,这种基于经济利益的能源选择,在短期内可能仍将是印度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

欧盟:在合作与反制间寻找平衡

与此同时,欧盟在贸易政策上也展现出新的动态。据外媒八月五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欧盟决定暂停原定于八月七日生效的对美关税反制措施。然而,欧盟也明确保留了在必要时重启反制措施的选项。

吉尔进一步表示,欧盟目前正与美国保持密切接触,致力于落实双方在上月达成的一项贸易协议,为此,欧盟已经通过了必要的法律程序。新媒网跨境认为,欧盟此举体现了一种寻求对话、避免贸易战升级的务实态度,旨在通过协商而非对抗来解决贸易摩擦。

然而,在欧盟内部,对于近期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连日来,多个欧盟成员国对该协议表示不满,认为欧盟在谈判中表现过于软弱,且协议中仍有许多需要明确和细化的内容。这表明,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交织下,即使是盟友之间,也需要在贸易规则和利益分配上进行艰难的平衡与博弈。

目前,美欧双方仍在加紧细化此前达成的框架协议。值得一提的是,欧盟此前已经通过了一份对美商品的反制清单,作为谈判失败时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备用选项。这表明,尽管寻求合作,但欧盟也为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做好了充分准备,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贸易自主权。

全球贸易:走向何方?

从药品、半导体到能源和普通商品,特朗普总统的关税威胁,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经济政策的调整,更是对现有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体系的一次巨大冲击。

新媒网跨境获悉,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相连的今天,任何单一国家的贸易政策调整,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关税壁垒固然可以在短期内保护部分国内产业,但长期来看,它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选择减少,甚至阻碍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更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解决贸易分歧。只有共同维护自由、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才能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实现共同繁荣。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需要更多的理解、包容与智慧,才能在挑战中不断前行,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62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美国总统特朗普暗示可能对进口药品、半导体和芯片征收关税,并已表示将提高对印度输美商品关税,此举引发全球贸易担忧,或将扰乱全球供应链,推高药品和电子产品价格,并可能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发布于 2025-08-31
查看人数 28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