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关税爆亏7亿欧!跨境人必看贸易预警!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浪潮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高端品牌如何应对市场挑战、调整发展策略,一直是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2025年这个关键节点,新能源技术的飞速迭代、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微妙变化,都在深刻影响着传统豪华汽车制造商的决策与业绩。近期,一家全球知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就公布了其最新的经营数据和未来预期,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观察全球高端制造业,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动向,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根据该品牌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其在过去九个月的业绩表现未能达到此前预期。对此,约亨·布雷克纳(Jochen Breckner)先生,该品牌董事会成员、财务与IT负责人,在业绩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这一结果“明显低于我们的预期”。品牌方目前预计,2025年全球销售收入将在370亿至380亿欧元之间,相比此前401亿欧元的预期有所下调;而销售回报率预计将处于“略高于零至2%”的区间。
在2025年早些时候,该品牌曾透露,为适应市场变化,其对新一代三排座SUV的动力系统策略进行了调整,并计划将Panamera和Cayenne等现有燃油车型延长生产至2030年代,这些举措预计将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具体来看,品牌方预计,2025年因产品线调整及其他相关成本将产生约32亿欧元(约合37.2亿美元)的支出,其中多达18亿欧元(约合20.9亿美元)将用于其全新电动汽车平台的调整。这些数据揭示了传统汽车巨头在向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投入和复杂性。
除了内部战略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对该品牌的财务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品牌方表示,截至2025年下半年,其因关税产生的成本已达约5亿欧元(约合5.813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包括德国)在2025年夏季早些时候达成了一项15%的关税协议,自当年8月1日起,相关出口产品开始按照新税率征收关税。布雷克纳先生预计,2025年全年关税带来的影响可能达到约7亿欧元(约合8.1367亿美元)。关税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一环,其变化对跨国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盈利能力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在对未来业绩的展望上,该品牌也进行了审慎调整。目前,其预计2025年的销售回报率最高将达2%,低于此前设定的5%。同时,其汽车业务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率也预计将介于10.5%至12.5%之间,低于此前14.5%至16.5%的预测。以下表格列出了该品牌部分关键财务指标的调整情况,以便更清晰地对比:
| 财务指标 | 此前预期 | 2025年调整后预期 |
|---|---|---|
| 全球销售收入 | 401亿欧元 | 370亿至380亿欧元 |
| 销售回报率 | 5% | 略高于零至2% |
| 汽车业务EBITDA率 | 14.5%至16.5% | 10.5%至12.5% |
| 全年关税影响 | 未公布 | 约7亿欧元 |
在区域市场表现方面,该品牌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北美市场,销售额的轻微下滑主要反映了2025年夏季假期后进口量的暂时性降低,此前第二季度末库存水平较高。这表明在成熟市场,供应链管理和库存优化对维持销售稳定至关重要。
而对于中国市场,品牌方坦言,这里仍面临着“挑战性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高端细分市场中,侧重于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该品牌正在对在华业务进行成本控制,包括缩减经销商网络、调整员工结构以及优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投入。这一策略反映了国际高端品牌在华经营模式的转变,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理性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运营效率和成本效益,而非仅仅依赖品牌溢价。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中国消费者日益成熟的消费观念和本土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国际豪华品牌需要不断审视并调整其市场策略。所谓“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可能意味着在产品定位上更加精准,提供更符合本地需求的服务与配置,或者在营销策略上更注重性价比和长期价值的传递。同时,对经销商网络和员工的优化,也是品牌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过程中,不得不进行的重要调整。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该豪华汽车品牌所面临的挑战和进行的策略调整,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具有多重启示。
首先,电动化转型的高成本与复杂性。该品牌在电动汽车平台上的巨额投入,以及对传统燃油车型的延长规划,都凸显了全球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进程中的两难和阵痛。对于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需要看到,即便是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强大资金实力的国际巨头,在转型路上也需付出巨大代价。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如何持续保持优势,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其次,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政策的敏感性。关税政策的变化直接增加了该品牌的运营成本,也预示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将是常态。对于中国从事跨境贸易的企业来说,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区域经济协议以及潜在的关税壁垒,并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和应对方案,至关重要。多元化供应链、本地化生产、以及灵活的定价策略,都可能成为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
再者,中国市场策略的本土化深度。该品牌在中国市场采取“以价值为导向的销售”和成本优化策略,表明了即使是高端品牌,也必须深度理解和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生态。中国消费者对产品性价比、服务体验以及本土化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对于意欲深耕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以及计划出海的中国品牌,深入洞察当地文化、消费习惯,并进行灵活的本土化运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营销沟通、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最后,保持战略韧性与积极应变。尽管面临业绩压力,该品牌依然在积极调整,投资未来技术,优化运营效率。这种在逆境中寻找突破、保持战略定力的精神,值得所有跨境从业者借鉴。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市场中,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断的决策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精神,是企业行稳致远不可或缺的要素。
总之,全球经济与产业格局的持续演变,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国际高端品牌的战略调整与市场表现,从中汲取经验,审视自身,以便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抓住机遇,稳健前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tariffs-cost-700m-euro-cross-border-alert.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