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周涨55美分!跨境人速抢2025新机遇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风云变幻,其中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其价格波动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特别是在2025年下半年,国际贸易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产生直接影响。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者而言,深入了解和分析这类市场动态,对于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把握市场机遇至关重要。
在2025年10月,全球大豆市场展现出积极态势。外媒报道指出,当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大豆期货在主要合约上普遍上涨了7至9美分,从而使得当周累计涨幅达到了55美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大豆的现金价格也相应走高,每蒲式耳上涨了6.25美分,最终收于10.335美元。
综合来看,2025年11月交割的大豆期货合约在10月份的平均收盘价为每蒲式耳10.35美元。这一价格在农作物保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被用作衡量当年作物收成的“收获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比2024年同期上涨了32美分,但也比2025年春季的价格低了19美分。这表明市场在经历春季的高点后有所调整,但在进入收获季后,整体价格水平仍保持在相对高位。
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动向备受关注。据了解,在本年度的最新一次两国贸易会谈后,中国方面报告再次采购了四船大豆。这批采购不仅满足了国内持续增长的需求,也反映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主要贸易伙伴之间保持沟通与合作的积极信号。对于中国而言,稳定的大豆供应是保障国内食品安全和饲料工业发展的基础。
从能源市场数据来看,大豆油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8月,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大豆油总量达到10.41亿磅。与2024年8月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14.48%;与2025年7月相比,也减少了6.09%。尽管总量有所下降,但在8月份,大豆油在生物柴油总原料中的占比却达到了39.15%,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可能预示着生物能源领域对大豆油的需求结构或原料偏好正在发生变化,值得持续观察。
在大豆期货市场内部,不同产品表现出差异。豆粕期货价格在近期普遍上涨,涨幅介于4.50美元至6.10美元之间,其中12月合约单周累计上涨了27.50美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豆油期货价格则呈现下跌态势,普遍下跌了68至97个点,12月合约自上周五以来累计下跌了159个点。这种豆粕价格走强而豆油价格走弱的现象,可能反映出市场对饲料蛋白需求旺盛,而食用油或生物柴油原料供应相对充足,或是受到其他植物油价格竞争的影响。
具体到2025年10月下旬的收盘价,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主要合约的详细数据:
| 合约名称 | 收盘价(美元/蒲式耳) | 当日涨跌(美分) |
|---|---|---|
| 2025年11月大豆 | 10.9975 | 上涨8.5 |
| 现金现货大豆 | 10.335 | 上涨6.25 |
| 2026年1月大豆 | 11.1525 | 上涨7.5 |
| 2026年3月大豆 | 11.2375 | 上涨8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远月合约价格通常高于近月合约,这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供应紧张或需求增加的预期。同时,现金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差异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套利和风险管理的依据。
总而言之,2025年10月的大豆市场在价格上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主要合约实现周度上涨,且收获价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积极的采购行为,以及生物柴油原料构成中的细微变化,都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关注点。豆粕和豆油价格的背离,也提示了产业链内部需求结构的调整。
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来说,面对这样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更加审慎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密切追踪国际主要产区的气候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这直接影响全球大豆的供应预期;其次,要持续关注中美贸易关系的动态,特别是两国间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变化,这可能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来源和成本;再者,国内的养殖业恢复情况和植物油消费趋势,也将直接传导至大豆需求端;最后,全球能源政策对生物燃料产业的影响,也可能间接改变大豆油的需求格局。只有全面把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oybean-jumps-55c-weekly-seize-2025-biz.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