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效应!运力过剩降至4%,跨境运费稳了!

2025-11-25跨境物流

红海效应!运力过剩降至4%,跨境运费稳了!

进入2025年,全球航运市场正经历一场精细化与结构性调整。其中,支线集装箱船的订单量显著增长,成为新造船市场的一大亮点。与以往大型班轮公司主导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的模式不同,这一波订购潮更多地来自为干线承运人提供租赁服务的无船承运人,以及一些专注于区域航运的运营商。这种趋势反映出航运业正积极适应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着力提升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与韧性。

放眼当前,全球贸易网络日益复杂,传统的东西向主干线运输固然重要,但围绕核心枢纽港口,将货物高效分拨至更广阔腹地的支线运输网络,其战略价值也愈发凸显。这使得中小型集装箱船,特别是那些用于“枢纽-支线”运输模式的船型,需求持续旺盛。它们在连接大型港口与周边中小港口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跨境电商末端配送的重要一环。

以德国的赫伯罗特航运公司为例,这家全球领先的班轮公司在近期宣布,即将敲定22艘1800至4500标准箱(TEU)集装箱船的订单。其主要目的并非盲目扩张运力,而是用于替换其船队中同规模的老旧船舶。赫伯罗特的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曾公开表示,如果全球贸易需求能够保持年均3%的增长,那么当前的这些新造船订单量将能够被市场有效消化。同时,新船的投入使用将逐步替代能耗更高、效率较低的老旧运力,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规模新造船进入市场可能带来的运力过剩冲击,维护市场的基本稳定。

这种战略性调整,不仅体现了对市场供需平衡的审慎考量,也反映了航运企业在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努力。通过更新船队,可以引入更先进、更环保的船型,符合当前全球对绿色航运的倡导。

根据海外报告近期汇总的订单情况,在枢纽-支线(feeder ships or shuttles)航运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中小型集装箱船订单持续活跃。这类船只主要负责将大型集装箱船运至枢纽港口的货物,进一步分发至周边区域港口,形成高效的“大船干线运输+小船支线分拨”模式。尽管支线船订单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全球前十大班轮公司中的两家——中国的长荣海运与法国的达飞轮船,也在2025年继续规划其大型船队的更新与扩充。

长荣海运选择将14艘14000 TEU集装箱船的订单,分别交由位于中国和韩国的两家知名造船厂承建,显示出其在不同船型与建造方之间的多元化布局。而达飞轮船则向中国造船厂订购了10艘22000 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这些订单表明,尽管支线船市场火热,但主要班轮公司仍对全球主干线运输的未来增长抱有信心,并持续优化其核心竞争力。中国造船业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由此可见一斑。

更引人关注的是,专注于区域航线和支线运输的运营商,在2025年表现出强劲的订单需求。以下是一些主要运营商的订单动态:

运营商名称 国家/地区 现有船队规模(TEU) 新订购船型及数量 备注
越南海安航运 越南 9艘800-1800 TEU 2艘7100 TEU,2艘3000 TEU 两种规模均有2艘备选订单,另拥有并租赁18艘中小型集装箱船。
德国Bunnemann 德国 不详 新增2艘7100 TEU 此前已订有6艘同规模船只,均租给达飞轮船。
MPC Container Ships 挪威 不详 4艘“海狮”系列集装箱船 可能契合赫伯罗特对4500 TEU和3500 TEU集装箱船的需求。
希腊Danaos 希腊 不详 寻求订购6艘1800 TEU 若订单确认,手持订单总量将增至23艘。
希腊Conbulk 希腊 不详 2艘5000 TEU 订单交由中国扬州国裕造船厂承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些订单的特点是船型多样,但普遍集中在中小型范围,体现了运营商根据自身业务定位和市场需求进行的精准投资。特别是像越南海安航运这样的区域性玩家,不仅扩大了自有船队规模,还通过备选订单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显示出其对区域贸易增长的积极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造船厂在此轮支线集装箱船建造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例如,德国船东Bunnemann在大连船舶重工(DSIC)新增了2艘7100 TEU集装箱船,而其此前的6艘同规模船只,也均是采用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SDARI)设计的“海狮”系列。这一系列船型以其高效能和适应性受到市场青睐,也被挪威小型船舶运营商MPC Container Ships(MPCC)选用,该公司已向江苏韩通船舶重工订购了4艘该系列集装箱船。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船舶设计与建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全球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海外报告分析认为,MPCC订购的这4艘集装箱船,其尺寸和设计理念,可能与赫伯罗特近期对4500 TEU和3500 TEU集装箱船的需求高度契合。据了解,赫伯罗特正在考虑直接买入这类新造集装箱船,或者通过战略性长期租赁的方式获取运力。有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已在中国的中集来福士和泰州三福造船厂预留了船位,表明其对中国造船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从整体市场来看,2025年船队规模增长率预计在7%左右。然而,市场并非简单地供过于求。来自船舶经纪公司Braemar的研究员Jonathan Roach指出,2023年下半年发生的红海航线改道事件,对全球航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上有效抵消了部分运力过剩的压力。由于船舶需要绕行非洲好望角,航程大幅延长,变相“吸收”了市场上的冗余运力。因此,尽管此前市场普遍预测2025年可能出现约13%的供应过剩,但在红海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一预测已修正至约4%。

这一修正后的数据,为全球航运业带来了相对乐观的预期。这意味着在考虑了各种外部因素和行业应对措施之后,市场供需关系有望保持在一个更为健康的区间。对于中国跨境行业而言,稳定的运力供给和合理的运价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支线集装箱船订单的持续增长,不仅是全球航运市场对区域贸易活力的积极响应,更是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主动优化运力结构、提升网络韧性的一种体现。随着这些新船的逐步交付和老旧运力的淘汰,全球航运市场有望形成一个更加高效、协调的格局:即以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主导的干线运输,负责跨洋贸易;同时,以中小型支线船为基础,盘活区域物流网络,确保货物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各个角落。

这种“干线大船主导跨洋运输、支线小船盘活区域网络”的高效格局,将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稳定与高效运转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企业而言,这意味着货物能够更顺畅地抵达世界各地的小型港口和内陆市场,从而拓宽市场边界,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这也促使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更加关注全球航运动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变化,优化自身的物流链和成本结构。

展望未来,航运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力,以适应全球贸易的新要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跨境行业的发展,与全球航运网络的效率和稳定性也息息相关。密切关注支线集装箱船市场的演变,理解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对于国内跨境从业人员制定长远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red-sea-oversupply-to-4-freight-steady.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全球航运市场迎来结构性调整,支线集装箱船订单量显著增长。无船承运人和区域航运运营商成主要买家,赫伯罗特更新船队,中国造船厂扮演核心角色。红海事件缓解运力过剩,市场供需关系趋于稳定。跨境电商企业应关注航运动态,优化物流链。
发布于 2025-11-25
查看人数 11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NMedia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