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惊变局!美国豪掷4亿,股价200%涨,中国出手了!
在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加速演变的当下,关键矿产资源的战略价值正日益凸显。其中,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稀土,因其在尖端科技、新能源乃至国防工业中的不可替代性,成为了全球各国高度关注的焦点。一场围绕稀土供应安全与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全球博弈,正悄然展开,资本市场的热度也随之被点燃。
新媒网跨境获悉,当前国际社会对稀土等战略矿产的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国政府都在审视并优化自身的关键矿产供应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方面正积极谋划,旨在为稀土资源构建价格支撑体系,同时着手建立国家战略矿产储备,并寻求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强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掌控。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为稀土这一此前相对小众的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热度。
稀土,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稀少”,而是指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以及钪和钇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战略资源”,核心在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现代科技产品卓越的性能。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电脑,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风力发电机的磁性材料,再到精密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器械以及先进的国防装备如F-35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稀土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材料。
以电动汽车为例,一台高性能电动车的永磁电机离不开钕铁硼磁体,而钕和镝等稀土元素正是其核心成分。在风力发电领域,大型风力涡轮机的永磁发电机同样需要稀土磁材来提高效率。此外,稀土在催化剂、抛光粉、玻璃添加剂、荧光材料、激光材料等广泛领域都有应用。可以说,没有稀土,许多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正是这种广泛而深远的应用,使得稀土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长期以来,全球稀土的生产和加工链条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尤其是我国。这种高度集中的供应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对稀土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在此背景下,美国方面为增强自身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韧性,开始采取更为主动的策略。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美国政府正多管齐下,推动本土稀土产业的发展。
具体而言,美国政府正计划通过设立稀土价格下限,来保护和激励国内的稀土矿商和加工企业。这一政策旨在为稀土产品提供一个稳定的最低销售价格,以抵御国际市场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特别是来自低成本生产者的竞争压力。通过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固定的最低价格,政府希望降低投资风险,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本土稀土开发项目,从而增强美国稀土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除了价格下限,建立战略矿产储备也是美国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旨在确保国家在遭遇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或其他供应链中断事件时,仍能获得足够的关键矿产,特别是稀土,以满足国防、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需求。储备的建立,本身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设定价格下限”的作用,因为它意味着政府作为一个稳定且规模庞大的买家,会持续采购稀土,从而为市场提供一个参考价格和稳定的需求基础。据了解,美国政府已寻求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正是这一战略囤积行动的一部分。
此外,美国政府还直接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加强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掌控。例如,美国政府曾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本土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份。这一举动不仅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也彰显了政府对本土稀土产业的战略扶持。随后,MP Materials公司还为其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利廷斯基授予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进一步激励企业高管推动公司发展。
股权投资的范围也延伸到了美国以外的盟友国家。加拿大,作为北美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国,也成为了美国政府战略投资的目标。美国政府曾收购了加拿大矿业公司Lithium Americas 5%的股份,该公司专注于锂资源的开发。近期,美国政府再次出手,收购了加拿大体量相对较小的稀土开发商Trilogy Metals 10%的股权。这一消息公布后,Trilogy Metals的股价在短短数小时内便激增了两倍,充分反映了市场对政府背景投资的积极响应。这些投资行为不仅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它们传递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即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直接参与来保障其关键矿产的供应安全。
为了进一步加快本土稀土和关键矿产的开发,美国方面还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这包括加速许可审批流程,以及大幅放松与矿山和加工厂建设相关的环境法规。这些措施被视为其“疯狂采矿”政策的一部分,旨在缩短项目周期,降低开发成本,从而鼓励更多企业投身于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例如,今年6月,寻求重新开发美国爱达荷州一座生产黄金和关键矿物锑的矿山的公司Perpetua Resources,通过公开和私人配售股票,成功筹集了4.25亿美元,也体现了政策支持下资本的积极流入。
面对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某些国家对关键矿产供应安全的高度重视,作为全球稀土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商,我国一直秉持着对稀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原则。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部门近期发布了关于部分稀土产品出口管制的最新规定。这些规定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促进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优势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新规明确要求,外国公司即便出口的产品中仅含有微量的我国来源稀土磁体,也必须获得我国对外贸易管理部门的批准。这一措施体现了我国对稀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决心,旨在防止稀土资源被不当利用或流失。此外,我国还计划将包括钬、铒、铥、铕和镱在内的另外五种稀土元素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些措施是基于我国对自身战略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考量,符合国际通行的资源管理惯例,旨在推动我国稀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这一系列政策与市场动态的交织下,全球资本市场对稀土及相关矿产的投资热情被彻底点燃。投资者争相押注稀土公司,推动其股价持续走高,部分公司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这股上涨势头不仅限于稀土生产商,还延伸到了包括锂、钴和锗在内的其他关键矿产和金属的生产企业。仅在过去一个月,受美国政府寻求入股增强其财务实力消息的影响,加拿大矿企Lithium Americas和Trilogy Metals的股价便分别增长一倍和两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这股投资热潮也为一些稀土及关键矿产开发商提供了宝贵的融资机会。例如,Standard Lithium公司通过公开发行成功募集了1.3亿美元。而Critical Metals公司也宣布从一位未公开的机构投资者处筹得5000万美元,用于推进其位于格陵兰的Tanbreez稀土项目。该公司股价自年初以来已上涨两倍,充分显示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
然而,在市场一片向好的背景下,一些分析人士也发出了审慎的提醒。外媒分析指出,股市的繁荣为投机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英国战略材料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加雷斯•哈奇就表示,一些稀土中小矿业公司正在借势捞取好处,发布的多是空泛无意义的公告,而它们的股价却因对出口管制的反应而受益。他警示投资者,虽然当前状况尚未构成泡沫,但投资者在做出决策前,务必做好充分的功课,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项目进展,避免盲目跟风。
北美稀土公司Defense Metals的执行董事长盖伊•德•塞利耶则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干预政策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政府通过在商业买家支付价格之上补差,确保企业获得固定最低价格的“抽象”价格下限,是一种“危险”的补贴形式。相反,他提出政府的“库存积累”才是“设定价格下限”的更有效方式,因为这种持续采购的行为能够确立一个更为市场化的参考价格。
咨询公司Project Blue研究总监大卫•梅里曼观察到,现有稀土生产商,如澳大利亚的Lynas和美国的MP Materials,其股价上涨“更多是由基本面驱动,因为这些生产商将被要求去‘填补’我国出口管制造成的(潜在)缺口。”这表明,那些具备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的企业,其价值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然而,他也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热潮中,“几乎所有稀土开发商,甚至他们的亲戚,都趁机声称将获得政府支持或与行业结盟,在这场炒作风暴中把股价推高。”这提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需甄别真伪,警惕过度炒作带来的风险。
新媒网跨境认为,稀土产业的未来发展,既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随着全球对高科技产业和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稀土作为关键支撑材料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全球稀土供应链的调整和多元化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各国在确保自身资源安全的同时,也应致力于推动全球稀土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合作共赢。技术创新,尤其是绿色开采和环保加工技术的突破,将是实现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开放、稳定、安全的全球稀土供应链,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rare-earth-game-us-400m-buy-stock-doubles-china-act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