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不锈钢:中国9.6%狂飙!欧洲却跌5.1%!

全球钢铁行业,作为工业的基石,其发展动态一直牵动着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的脉搏。进入2025年,全球钢铁市场在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以及地缘经济格局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从大型钢企的并购重组,到各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再到新一轮产能建设的推进,这些变化不仅塑造着行业未来的走向,也为中国跨境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市场信号。
国际钢铁巨头并购与绿色转型动向
近期,印度金达尔钢铁国际公司(Jindal Steel International)向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递交了一份非约束性报价,意图收购其旗下的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公司。据外媒消息,蒂森克虏伯董事会将对这份报价进行审慎评估。金达尔方面表示,若成功收购,计划投入20亿欧元在蒂森克虏伯位于杜伊斯堡的生产基地建设直接还原铁(DRI)设施,并增加电弧炉(EAF)产能,旨在实现脱碳目标并在德国建立有竞争力的钢铁生产模式。
此项并购提案发生在蒂森克虏伯与德国工会IG Metall达成削减成本协议之后。该协议旨在优化公司运营结构,其中包括计划将粗钢产能从1170万吨降至870万至900万吨。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反映了全球钢铁行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方面的迫切需求,也凸显了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国内跨境行业而言,此次潜在的并购案,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绿色钢铁生产理念,预示着未来全球钢铁贸易格局中,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技术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钢铁企业在“双碳”目标下,也正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海外市场的类似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以把握国际标准和技术趋势。
全球贸易规则与政策新变化
在2025年,全球贸易监管环境持续演变,对钢铁及相关产品的跨境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欧盟方面已确认,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正式实施期仍为2026年1月1日。为确保机制顺畅运行,欧盟委员会已启动三项行业磋商,邀请利益相关方在当年9月25日前就CBAM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的协调规则、第三国碳定价以及嵌入式排放量计算方法等议题发表意见。
CBAM的推进,无疑将对全球钢铁贸易链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向欧盟出口钢铁产品的企业而言,了解并适应新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交易规则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成本考量,更是未来市场准入的关键。国内企业需持续关注欧盟的最新动态,提前做好碳足迹管理和绿色生产的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开启了第二轮申请窗口,允许行业利益相关者申请将衍生的钢铁产品纳入其232条款进口关税制度。相关纳入申请需在当年9月29日前提交至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第一轮审查中,已有超过400种产品被纳入该关税制度,而另有60项申请被拒绝。
美国232条款关税的持续调整,反映了其对国内钢铁产业的保护倾向,这可能对全球钢铁贸易流向造成一定扰动。对于从事对美贸易的中国跨境企业来说,密切关注这类政策变动,评估其对产品成本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制定灵活的出口策略,是规避风险、抓住机遇的必要之举。
国际钢铁产能投资与技术升级
进入2025年,全球多个地区纷纷启动或推进了新的钢铁生产项目,这些项目在提高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和应用先进技术方面展现出显著趋势。
欧洲地区:
- 意大利马切加利亚公司(Marcegaglia)已与达涅利(Danieli)公司签订合同,为其在法国南部福斯-马赛(Fos-sur-Mer)投资8亿欧元的薄板扁钢微型钢厂项目提供设备。该设施设计产能为每年210万吨不锈钢和碳钢热轧卷。钢厂计划于2026年破土动工,预计2028年投产。
- 瑞士AFV Beltrame Stahl Gerlafingen公司已完成其位于格拉芬根(Gerlafingen)的线材轧机升级改造,该轧机旨在每年生产60万吨螺纹钢和线材。
美洲地区:
- 美国文顿钢铁公司(Vinton Steel)已在其德克萨斯州埃尔帕索(El Paso)的工厂启动扩建项目。该项目投资2.5亿美元,计划将其年产能从25万短吨提升至40万短吨。预计新设备将于202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中国地区:
- 中国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Guangqing Metal Technology)已提交一项价值3500万美元的计划,旨在升级其炼钢业务,目标是在2026年3月前将其年熔炼产能提升至87万吨。
- 宏屹新材料(Hongyi New Materials)位于梧州市附近的不锈钢加工设施一期工程已投产,目前年产能可达45万吨。
- 扬州恒润海洋重工有限公司(Yangzhou Hengrun Ocean Heavy Industry)在其江苏省的生产基地投产了一条年产能200万吨的冷轧酸洗生产线。
这些项目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都在持续投资以提升钢铁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新产能的增加,特别是对高附加值产品如不锈钢和热轧卷的投入,将进一步影响全球钢铁供需平衡和贸易格局。对于中国跨境行业而言,关注这些技术升级方向和产能布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寻找合作机会,或调整出口策略。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不锈钢产量分析
全球不锈钢产量数据是衡量行业景气度和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海外报告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3.1%,达到1640万吨。这一增长态势的背后,是各主要生产区域表现的分化。
| 区域 | 2025年第二季度产量(万吨) | 同比增长率 | 2024年第二季度产量(万吨) |
|---|---|---|---|
| 中国 | 1050 | +9.6% | 958.0 |
| 亚洲(除中国) | 350 | +4.1% | 336.2 |
| 美国 | 60 | +7.8% | 55.7 |
| 欧洲 | 150 | -5.1% | 158.1 |
| 全球总计 | 1640 | +3.1% | 1590 |
注:2024年第二季度产量数据根据2025年同期产量和同比增长率反向计算得出,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贡献显著:中国钢铁企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贡献了1050万吨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9.6%,是全球不锈钢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全球不锈钢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 亚洲其他地区稳步增长:除中国外的亚洲地区不锈钢产量增长了4.1%,达到350万吨,显示出亚洲市场整体的活力。
- 美国产量回升:美国不锈钢产量同比增长7.8%,达到60万吨,反映了其国内市场需求或工业生产的改善。
- 欧洲面临挑战:欧洲钢铁企业是唯一出现产量下降的地区,其产出为150万吨,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5.1%。这可能与能源成本、环保政策或区域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有关。
不锈钢产量的区域性差异,对于国内跨境行业而言,意味着在制定出口策略时需要更精细化地考量不同市场的供需状况和经济韧性。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结合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有望在未来的全球不锈钢贸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关注欧洲市场的挑战,也有助于我们研判其对全球不锈钢产业链可能产生的间接影响。
总结与展望:
2025年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并购整合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核心议题,贸易政策日益复杂,而产能建设和技术升级则持续推进。这些趋势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全球钢铁市场的未来。
对于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保持对这些国际动态的敏感性和前瞻性至关重要。无论是关注海外大型钢企的战略调整,理解新贸易规则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还是洞察全球产能布局与技术创新方向,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市场机遇,优化供应链布局,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积极适应变化,主动迎接挑战,是中国跨境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q2-ss-china-up-96-europe-down-51.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