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美国人将用GLP-1!餐饮健康化,跨境新风口

2025年,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度调整,宏观经济因素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迁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各行各业的新图景。对于历史悠久的餐饮服务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蕴含着转型升级的机遇。特别是在美国市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消费者在收入分配和消费选择上愈发谨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传统餐饮连锁企业的运营策略和市场表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食品行业巨头们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一些知名餐饮连锁品牌近期采取了引人注目的战略举措,包括业务拆分、股权出售乃至被收购,以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更稳健的增长点。这股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对当前经济压力的应对,也预示着行业内部的深刻变革。
与此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正在成为影响食品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驱动力。一份海外报告指出,未来十年内,预计将有高达75%的美国成年人口可能使用GLP-1(胰高糖素样肽-1)类药物。这类药物在体重管理方面的潜力,无疑将对餐饮消费习惯,特别是对高热量、大份量食物的需求产生结构性影响。面对这一变革,餐饮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产品组合、营销策略及门店运营模式,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在这波行业调整浪潮中,私募股权(PE)机构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凭借其对潜在价值资产的敏锐洞察和资本运作能力,私募股权正积极介入那些可能被市场低估的餐饮企业。美国Santa Clara大学教授Ye Cai向外媒指出,私募股权机构在其中看到了“发掘被低估公司,通过重塑经营模式实现价值提升”的巨大潜力。此外,餐饮业通常具备的稳定现金流特性,也是吸引私募股权机构持续关注该领域的重要原因。
近期,多家美国知名餐饮企业相继披露了重要的战略调整。
案例一:Denny's 私有化交易
历史悠久的连锁餐厅Denny's在近期宣布,已与私募股权公司TriArtisan Capital Partners、Treville Capital及其最大的特许经营商之一Yadav Enterprises达成一项总值6.2亿美元的私有化协议。这一举动,是在Denny's最新一个财季同店销售额连续第三次下滑之后发生的,当季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9%。对于私募股权而言,这样的公司通常被视为具备通过效率提升和战略调整实现价值重估的潜力。
案例二: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旗下必胜客的战略审视
全球餐饮巨头百胜餐饮集团,目前正为其旗下的知名披萨品牌必胜客(Pizza Hut)探索多种战略选择。据了解,百胜餐饮集团首席执行官Chris Turner在2025年10月1日正式履新后表示:“我们已决定启动对战略选项的全面审查。”
必胜客的业绩表现近期面临挑战。最新一个财季,其销售额连续第八个季度出现下滑,降幅为1%。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其他品牌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这为中国跨境从业者提供了深入分析的机会。
| 品牌 | 最新财季销售额增长 |
|---|---|
| 塔可钟 | +7% |
| 肯德基 | +3% |
| 必胜客 | -1% |
肯德基的销售额在经历了一年前的下滑后,本财季实现了回升。这表明,在同一个集团内部,不同餐饮品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其适应性和增长潜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跨境从业者在评估海外餐饮市场时加以关注。
案例三:Papa Johns 撤回收购要约
另一家披萨连锁品牌Papa Johns的投资者此前曾寄希望于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的收购,期待以每股64美元的溢价出售。然而,这家私募股权公司在本周早些时候撤回了收购要约。此举发生在Papa Johns第三财季业绩公布之前,而随后的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表现不尽如人意。本周四,这家快餐披萨连锁店公布其北美地区的销售额下降了2.7%,远低于市场此前预计的1.7%增长。这反映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是成熟品牌也可能面临业绩波动的风险。
案例四: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出售
与上述连锁餐饮面临的本土市场挑战不同,全球咖啡巨头星巴克(Starbucks)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该公司近期表示,已将其中国业务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该交易对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估值为40亿美元。
星巴克此举的深层考量在于,通过出售部分非核心市场股权,将其管理资源和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面临增长压力的美国本土市场。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是星巴克对其国际市场进行“再特许经营”的开始,未来可能将英国、加拿大等市场也纳入考量范围,旨在优化全球资产组合,聚焦核心区域的运营效率和市场份额。
这些案例共同揭示了2025年全球餐饮行业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宏观经济的起伏、消费者偏好的剧变以及资本市场的活跃,共同推动着行业内部的深度重构。企业不再仅仅关注营收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资本效率、资产优化和对核心业务的聚焦。
对于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些海外市场的动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首先,健康化趋势是全球性的。无论是食品制造商还是餐饮服务商,都必须深入研究GLP-1类药物带来的饮食结构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健康食品需求。这对于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或者中国食品供应链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点。如何将中国优秀的健康饮食文化与国际前沿的健康趋势相结合,将是成功的关键。
其次,资本运作和战略调整是常态。欧美市场成熟的私募股权运作模式,以及企业通过私有化、拆分、出售股权等方式进行战略调整的案例,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借鉴。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或投资时,理解当地的资本市场规则和企业重组逻辑至关重要。
再者,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竞争是突破口。百胜餐饮集团内部不同品牌业绩的差异表明,即便在同一个巨头旗下,细分市场的表现也大相径庭。这启示中国跨境从业者,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准自身产品的独特卖点和目标客群,避免盲目扩张。
最后,聚焦核心与全球优化。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案例,反映出跨国企业在特定阶段对“瘦身”和“聚焦”的需求。对于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在保持增长的同时,有效管理全球资产和业务组合,避免战线过长,将是需要长期思考的战略课题。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审慎的战略规划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应持续关注此类国际市场动态,从中汲取经验,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75-us-glp-1-food-health-cross-border-boom.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