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大促:降价15%订单竟翻12倍!

2025-08-29Amazon

Image

今年的电商大促,尤其是亚马逊的会员日,总是牵动着无数跨境卖家的心弦。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不少卖家都铆足了劲,希望能在流量洪峰中分得一杯羹。有一位卖家朋友,他的会员日复盘心得,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用他的话说,这次“意外”的收获,是踩对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他提到一个“以退为进”的价格策略。在会员日前一周,他们将所有产品统一降价15%,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大促结束。结果出人意料地好,不仅提前稳住了排名,更在大促期间牢牢抓住了流量。这说明,有时候提前布局、稳扎稳打,比临时抱佛脚更能见效。

其次,他们大力投入了季节性产品。夏季产品与会员日的双重加持,其爆发力远超非季节性产品。有的产品从平时的一天百来单,直接飙升到了一天一千二百单,简直是坐上了火箭。这个经验让他们看到了季节性产品的巨大潜力,也提前规划了接下来对圣诞节等节日的投入。可见,顺应时节,抓住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是激发销量的强大引擎。

再者,他强调了产品本身的决定性作用,三个“产品”掷地有声。这位卖家分享,他们今年最大的转变,就是告别了那些门槛较低、容易被模仿的产品,比如单一的木制品或纺织品。他们选择将塑胶、电子元件与非带电功能巧妙结合,打造出复合型产品。这样一来,他们的夏季新品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竞争对手,计划每年都能推陈出新。这不仅体现了创新的重要性,更是在提醒我们,要在红海中脱颖而出,独特性和技术含量是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拓展方面,他们采取了“垂直深耕与精铺拓宽”的策略。在已经深耕的垂直类目中,他们的目标是冲进前十名,占据头部位置。对于新拓展的类目,他们会先用现有产品小范围试水,如果能做到不亏本,就果断投入开模,深入布局。每个月,他们都会给自己设定任务,力争在精铺类目中推出约十款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版图。这种策略既保证了核心优势,又兼顾了风险控制与长远发展。

而全球化的视野,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他们积极开拓加拿大、墨西哥、中东、澳大利亚等多个站点,大大提升了库存的周转效率。他们的选品和开模方向,往往是那些全球通用的产品,就像我们熟悉的苹果手机壳一样,可以灵活调配库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风险。这无疑是响应了我们国家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将中国的好产品带给全世界。

最后,在运营策略上,这位卖家朋友特别强调了“坚决不测评”的底线。这展现了诚信经营的原则,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不谋而合。虽然不通过违规手段获取评价,但他们通过其他方式,加大了对消费者真实评价的获取力度,目前看来安全稳定,虽然成本略高,但为了长远发展和品牌声誉,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投入。

新媒网跨境认为,亚马逊这样的大促,并非所有产品的狂欢。如果你的产品在平时就表现平平,排名靠后,那么大促可能只是“陪跑”,很难真正受益。道理很简单,大促期间亚马逊的算法逻辑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排名靠后的产品,依然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自然也就很难被顾客点击和购买。因此,不要以为大促一来,所有店铺的订单都会水涨船高,事实并非如此。

大促,永远是那些排名前列的明星产品的主场。处于中部位置的产品,或许能跟着喝口汤;而那些排名垫底的产品,则可能只能看看热闹。这个现象,确实与我们日常所见的市场经济规律有几分相似,如同股市中的领头羊,总是最先获得关注和收益。

最近,新媒网跨境获悉,有两个关于选品方向的讨论,非常有意思,也反映出很多跨境卖家在决策时的纠结。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个讨论,是关于一位卖家想开私模产品,却遭遇供应商不配合的困境。这位卖家看中了一个宠物用品的冷门类目,说冷门其实也不算太冷。他目前选了一些标品,在海外某电商平台销售得还不错,但同样的商品以自发货(FBM)模式在亚马逊上销售效果却不理想,所以他考虑做亚马逊的FBA(亚马逊仓储配送服务)。

他有两个方向在纠结:
第一个方向是做标品。他简单做了市场调研,发现这个类目的标品市场似乎并不大,很多上线0-3年的链接,月销量大概在300-500单之间,但竞品也不多,大约只有4-6家。市场采购价人民币20元左右,销售价大概20美元,单个商品重量在两磅左右。他本来打算先开几款标品试试水,但从国内1688平台采购了几款样品,都不太理想,而且工厂也不太配合。

第二个方向是做私模。他关注了几款私模产品,发现上线0-1年的链接,月销量基本上能达到1500-2000单,竞争链接同样在4-6家左右。他咨询了工厂,预计开模费用在人民币5万元左右,采购价可能要55元,销售价40美元,重量也是两磅左右。

这位卖家现在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推标品吧,市场反馈让他没什么信心;但独立开模风险又太高,担心投入巨大却打了水漂,一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他希望大家能给他一些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卖家朋友目前在资金和运营上,可能还没有完全具备在这个类目深耕的实力。如果他对这个类目有十足的信心,恐怕早就毫不犹豫地投入开模了。他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还在测款阶段,不想让资金“打水漂”。

说白了,如果你想测试自己在这个类目是否有生存空间,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拿一个现货小批量试试水。观察在一到三个月内,这个类目能否做到盈亏平衡。如果连现货都难以盈利,那么投入巨额资金开模的风险就太大了。稳健的经营,往往需要先小步快跑,再大刀阔斧。

第二个讨论,则是一位长期做鞋子类目的卖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家充电宝厂家。厂家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合作,但这名卖家对充电宝类目完全不了解,只觉得竞争可能异常激烈,非常纠结是否要合作。他特地向大家请教了几个问题:

第一,充电宝在美国亚马逊上是否属于竞争最激烈的那一档,是不是一个“红海”类目?
第二,目前这款产品在美国站的普遍利润情况如何?
第三,在厂家生产设计实力没问题、有一定成本优势且全力支持的情况下,这个合作是否有“搞头”?
第四,充电宝产品可能需要哪些审核和认证?
第五,这款产品在美国站一般需要多少投资额(比如暂时目标日销100单左右)?
第六,对于做这个类目产品,大家有没有什么重要建议可以提供?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更加明显。从一个非标品类目(鞋子)转型到一个竞争激烈的标品类目(充电宝),无论是从市场打法、运营资源,还是供应链的匹配上,都意味着几乎要从头开始。仅仅有了充电宝厂家,并不等同于拥有了完整的供应链,厂家只是供货渠道之一。具体这个类目能不能做,最终还是取决于卖家的运营实力和资金储备。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位卖家大概率不应该进入充电宝这个类目。因为长期经营鞋子类目的卖家,往往习惯了非标品的运营逻辑和竞争环境。而充电宝这种高度标准化、竞争异常激烈的类目,更依赖于广告投放和评价积累来维持排名,其竞争惨烈程度远非鞋子类目可比。盲目进入,很可能成为市场竞争的“炮灰”。

总而言之,无论市场如何变幻,跨境电商的本质,依然是围绕“产品”和“运营”展开。新媒网跨境希望,每一位跨境卖家都能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113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本文总结了跨境卖家在亚马逊会员日的经验,包括以退为进的价格策略、季节性产品的潜力、产品差异化创新、市场拓展策略以及诚信运营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探讨了选品方向的困境,建议卖家从小规模试水开始,并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合适的类目。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95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