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惊魂:台风封港80%货停,欧洲查扣2400柜8亿欧!
随着2025年岁末的临近,全球跨境电商的卖家们再次感受到了旺季的脉搏。每年的这个时候,线上销售总能创下新的纪录,而今年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在即将到来的11月至12月假日购物季,全球线上销售额有望达到1.25万亿美元,实现同比4%的增长。这样的数字无疑让所有投身跨境事业的创业者们心潮澎湃,摩拳擦掌,积极为这场全球消费盛宴做足准备。
然而,正如经验丰富的航海者深知海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跨境电商这片蓝海也时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浪。旺季备战的紧张氛围中,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正悄然浮现,其中物流环节的难题尤其令人揪心。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以来,物流方面的压力就从未真正消散。从早前一些电商平台仓库出现的爆仓情况,到最近华南多个重要码头因自然灾害而陷入停摆,一系列事件无不提醒着我们,物流这根“生命线”在关键时刻所面临的脆弱与考验。对于我们中国的卖家而言,华南地区作为重要的出海口,其物流状况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无数订单能否顺利抵达全球消费者手中的命运。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股强大的自然力量给备战中的卖家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气象部门预警,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正以惊人的强度向广东沿海逼近,预计将在深圳至徐闻一带登陆,登陆时的强度可能达到强台风级甚至超强台风级,风力最高可达14至16级。这将带来极其严重的风雨影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广东的多个重要城市,如深圳、广州、东莞等,都已根据应急预案陆续宣布实施“五停”措施,即停工、停产、停课、停市、停运。
从台风的路径来看,截至近期观测,这个名为“桦加沙”的台风中心正位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偏南方向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已经达到了17级,风速惊人。这预示着它很有可能成为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区域生成的最强台风之一。面对这样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华南地区的各大港口也迅速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防台应急预案,纷纷发布了“停工通知”。
根据各码头发布的具体通知,自9月下旬起,华南地区所有主要的集装箱码头已陆续全面停止了闸口交提柜作业。具体而言,例如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在当日凌晨就全面停止了闸口操作服务;蛇口集装箱码头(包括SCT、CCT、MCT)也从同期零点开始全面停止闸口操作服务;而广州港南沙三期码头则在当日上午停止了闸口还重操作,并在中午前全面停止了所有闸口操作服务。这意味着,短时间内,整个华南地区的港口物流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模拟数据显示,受台风影响的船舶数量已达到1648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未来96小时内,预计将有超过3000艘船舶进入台风200海里的影响范围。这不仅意味着当前的货物运输遭遇阻碍,更暗示着即使台风过去,港口拥堵和船期延误的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对后续的物流链条产生连锁反应。
面对这样的双重打击,许多跨境卖家们心中难免充满了忧虑和焦急。眼下正值旺季备货的关键时期,每一分一秒都弥足珍贵。然而,受强台风登陆和码头停摆的影响,许多广东卖家的备货计划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截至9月中旬,仍有高达八成的卖家为即将到来的“黑色星期五”准备的货物未能顺利上架。这不仅可能导致错过最佳销售时机,更直接影响了全年业绩的达成。
更让人揪心的是,气象部门还预报,除了“桦加沙”之外,第19号台风“浣熊”也正在悄然酝酿之中。如果这个台风也选择在广东一带登陆,那么卖家们此前那句“订单被台风刮走”的无奈调侃,很可能真的会变成残酷的现实。
面对这种不可抗力,我们提醒所有卖家朋友们务必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将潜在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那些计划发货的货物,应考虑调整运输时间表,或是积极探索其他路线和港口的可能性,以规避风险。而对于那些已经在途中的货物,则需要密切关注其物流动态,与货代保持紧密沟通。一旦不幸遭遇货物受损的情况,务必尽快联系相关负责人进行索赔,争取将损失降至最低。在这个时候,冷静分析、迅速决策和积极沟通是克服困难的关键。
欧洲海关查验风暴持续上演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场针对跨境贸易的“海关查验风暴”也正在欧洲大陆持续上演,给不少中国卖家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并非偶然,而是全球贸易合规化趋势下的必然。
据我们此前了解,早在今年6月底,一个名为欧洲检察官办公室的机构,便联手希腊当局,在重要的比雷埃夫斯港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集装箱突击检查。当时,检查行动就已查获了480个可疑集装箱,并成功缴获了580万欧元的非法所得。而最近,这场突击检查的行动又有了新的进展,规模之大,查处之严,再次震撼了业界。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根据该办公室公布的最新消息,他们目前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查获的来自中国的集装箱数量已经超过了2400个。这些集装箱内装载的货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电动自行车、各类服装和鞋类等。经过深入调查,执法部门发现,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长期以来通过“低报货值、虚假申报、伪造文件”等多种欺诈手段,系统性地逃避关税,并缴纳远低于实际应缴的增值税。
以被查获的电动自行车为例,目前已打开的集装箱中,至少有500个装满了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自行车的申报金额,往往仅为货物实际价值的10%至15%,这种严重的低报行为导致了巨大的税款流失。仅仅是这些电动自行车,就已给欧盟造成了大约2500万欧元的关税损失,以及约1250万欧元的增值税损失。这样的数字触目惊心,也足以说明这种欺诈行为的规模和对公平贸易秩序的破坏力。
截至目前,被扣押的超过2400个集装箱仍在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清点。欧洲检察官办公室已经对6名涉案人员提起了公诉,其中包括两名希腊海关官员和四名报关员。这清晰地表明,此次行动不仅针对走私行为本身,更深入打击了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包括内部腐败和协助欺诈的中间环节。
更令人警醒的是,该办公室在调查中指出,这种大规模的欺诈模式已经持续了至少8年之久。他们初步估计,这种长期存在的违规行为,给欧盟带来的总损失至少高达8亿欧元,其中包含了3.5亿欧元的关税损失和4.5亿欧元的增值税损失。这不仅是欧盟迄今为止查获的规模最大的一起逃税案件,更深刻揭示了在某些贸易链条中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因此,业内许多资深货代企业和专家都认为,欧洲海关此次打击的矛头,直指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所谓“灰清”模式,预示着行业合规化的大势所趋。
欧洲海关加强合规审查力度
事实上,此次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突击检查绝非一次孤立的行动,而是欧洲各国海关部门加强跨境贸易合规审查力度的缩影。据我们了解到,从今年6月起,欧洲检察官办公室便联合多个国家,共同开展了一项代号为“Calypso”的专项调查行动。除了作为主要行动地的希腊,参与此次调查的还包括保加利亚、中国、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共计13个国家。如此广泛的国际合作,充分表明了欧洲各国在打击跨境贸易欺诈、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此次欧盟大规模的查扣行动,无疑给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特别是中国的卖家,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且响亮的信号:欧洲海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加强对进口商品申报合规性的审查。那些长期以来游走在规则边缘、通过低报、瞒报等方式进行“灰色清关”的模式,正在加速被正规、合规的清关模式所取代。未来,只有严格遵循国际贸易规则,确保申报信息真实准确的“阳光”路径,才能在欧洲市场行稳致远。
同时,持续且巨大的贸易失衡也正在促使欧盟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查。据海关统计数据,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和欧盟互为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贸易往来密切。其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达到了2674.66亿美元,实现了6.6%的同比增长;而中国从欧盟的进口额则为1246.48亿美元,同比下跌了5.9%。特别是在6月份,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额达到了高峰,同比增长16.7%,总额高达464亿欧元,这使得欧盟对华的商品贸易逆差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44.6%。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欧盟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合规性审查,也是为了维护其内部市场秩序和税收公平性。
贸易的海洋永远不会风平浪静,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只有那些准备最充分、航向最明确的船只,才能穿越风暴,抵达成功的彼岸。新媒网跨境认为,值此“敏感期”,所有跨境卖家在选择物流服务商时,更应将合规性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保障自身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务必避开那些采取低申报、虚假申报等违规操作的物流公司,选择信誉良好、操作规范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货物完全符合目的地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准入要求,这样才能无惧任何合规性审查,稳健拓展海外市场。拥抱合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长久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peak-season-crisis-typhoon-hits-eu-fraud-80pct.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