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豪揽3785亿!中国工厂掘金,7大证秘籍!

2025-09-27跨境电商

Image

在全球经济的潮起潮落中,找到一片充满活力的投资热土,是每个有远见的中国制造企业都在思考的大事。而东南亚明珠——马来西亚,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正日益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重要目的地。

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2024年马来西亚投资表现报告》的数据,2024年马来西亚共批准了高达3785亿令吉的投资,比2023年增长了近15%,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无疑彰显了其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的强大吸引力。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马来西亚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在2023年发布了雄心勃勃的《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这项国家级的战略规划,旨在通过提升制造业的经济复杂性,创造更多高技能、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同时深化国内产业链的联系,从而吸引那些真正具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投资,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对于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和发展空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马来西亚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然而,想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功扎根并稳健发展,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这不仅仅是合规的要求,更是企业在异国他乡顺利开展业务、规避风险、实现长远发展的“敲门砖”。

接下来,我们将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视角,为大家深入解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马来西亚设立工厂和开展业务时必须掌握的七大核心证书。我们将详细剖析每一项证书的法律依据、具体的申请流程、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它们在企业整体投资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大家少走弯路,高效布局。


1. 公司注册证书:在马来西亚合法经营的“身份证”

在马来西亚开展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第一步,也是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向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Suruhanjaya Syarikat Malaysia,简称SSM)申请注册成立一家公司。这份“公司注册证书”(Certificate of Company Registration),就好比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合法“身份证”,它是后续申请所有执照和准证的先决条件,没有它,一切都无从谈起。

(1)法律依据与管辖机构:权威保障,规章先行

SSM的注册和监管工作,都严格依据《2016年公司法》(Companies Act 2016)进行。这部法律详细规定了公司成立的各项法律要求、运营框架以及企业必须履行的合规义务。SSM作为唯一的公司注册和监管机构,职责重大,它不仅负责处理所有的公司注册事宜,更要确保每一家公司都能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2)注册要件与法律责任:细节决定成败,责任义不容辞

对于我们外国投资者而言,在马来西亚最常见的公司架构是“私人有限公司”(Sdn Bhd)。它的核心注册要件主要包括:

  • 本地董事:公司必须至少委任一名年满18岁、通常居住在马来西亚(可以是马来西亚公民,也可以是持有永久居民身份的外籍人士),并且没有任何破产或犯罪记录的自然人作为公司董事。虽然法律允许个人担任,但为了简化初期设立流程,并确保对当地法规有更深入的理解,许多中国投资者会选择聘请专业的代理董事服务来满足这一合规要求。这不仅能节省精力,也能有效规避因不熟悉当地情况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 法定秘书:公司必须委任一名符合《2016年公司法》资格要求的马来西亚公民作为公司秘书。公司秘书可不是普通的文员,他们是确保公司履行各项法定合规义务的关键角色,扮演着公司与监管机构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公司的合法运营至关重要。
  • 注册地址:必须提供一个位于马来西亚境内的实际注册办事处地址。请注意,邮政信箱是不能被接受的。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有真实的物理存在,即使初期是租赁的办公空间。
  • 注册资本:马来西亚的公司法在这方面的要求非常灵活,最低实缴注册资本甚至只需1令吉。这一超低的门槛,无疑是为了鼓励新公司的成立,降低创业的初始门槛。但各位投资者也应该明白,实际投入的资本额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其他执照的审批,甚至会影响到企业可以申请到的外籍员工配额。因此,实际的资本投入,一定要与项目的规模和预期的发展计划相匹配,不能仅仅停留在最低要求上。

(3)申请流程与时间:高效便捷,专业助力

公司注册的流程通常会通过专业的秘书服务机构协助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1. 公司名称检索:首先,需要向SSM提交拟定的公司名称进行可用性查询。确认名称未被占用后,SSM会进行名称预留。
  2. 文件准备:准备董事和股东的身份证明文件、公司章程(Memorandum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或Constitution)等一系列注册申请材料。这些文件需要严格按照SSM的要求进行准备。
  3. 在线提交:将所有准备好的文件通过SSM的在线系统进行提交,等待审核。如果提交的文件齐全且准确无误,SSM通常会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颁发公司注册证书。整个过程效率高,极大地便利了投资者。

2. 制造执照:生产环节的“入场券”

对于计划在马来西亚从事特定规模制造业的中国企业而言,获得“制造执照”(Manufacturing License)是其核心生产活动合法化的关键。这份执照不仅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法律通行证,更是马来西亚政府识别和支持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高价值投资项目的核心工具。

(1)法律依据与核心职能:规范发展,引导投资

制造执照的签发,是依据《1975年工业协调法》(Industrial Co-ordination Act 1975,简称ICA 1975)进行的。这部法案的设立,旨在确保马来西亚制造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有效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的浪费。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是负责评估和审批所有制造执照申请的法定机构。MIDA的角色不仅仅是简单的颁发执照,它更像是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积极协助企业项目落地,并提供一系列投资便利化服务,确保投资者能顺利在马开展业务。

(2)申请门槛与豁免机制:灵活应对,精准施策

根据ICA 1975的规定,企业必须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才需要强制申请制造执照:

  • 股东资金不少于250万令吉。 这通常指的是公司实缴的注册资本,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 雇佣不少于75名全职受薪员工。 这表明企业在当地的就业贡献。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即使企业不符合上述任一门槛,也并非意味着无需与MIDA打交道。这类企业可以向MIDA申请一份《制造执照豁免确认函》(Exemption Letter)。这份确认函同样是企业申请后续关税豁免、享受其他投资优惠政策的重要文件,它证明了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其制造业活动依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监管。

(3)核心审批准则——NIMP 2030的具象化:高瞻远瞩,择优扶持

MIDA的审批流程高度透明,并且有着非常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正是马来西亚《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产业政策的直接体现,它清晰地反映了政府对高价值、高科技投资的偏好和引导方向。

  • 项目资本投资与员工比例(CIPE):申请项目必须达到至少每位员工14万令吉的最低资本投资标准。这项要求旨在鼓励企业引入更多自动化设备、先进技术和高科技生产线,而非仅仅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通过提高资本密集度,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 员工本地化比例:公司必须确保其全职员工中,马来西亚公民的比例不低于80%。这项政策旨在促进本地就业,并鼓励外资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实现与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 技术人才或产品附加值:企业需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人才结构选项:公司全职员工中,管理、技术和监督人员(MTS)的比例至少达到25%。这鼓励企业引进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 产品增值选项:所生产产品的附加值(Value-Added,VA)必须达到40%或以上。这意味着产品在马来西亚经过加工制造后,其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而非简单的组装。

这些审批准则并非单纯的行政障碍,而是政府为引导投资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而精心设定的筛选机制。中国投资者在项目规划初期,就应将这些标准充分纳入商业计划,通过清晰展示技术创新能力和对本地经济的贡献,来赢得MIDA的青睐和支持。


3. 营业场所及招牌执照:落地经营的“许可证”

在成功获得MIDA颁发的制造执照之后,企业仍然需要取得地方政府颁发的“营业场所及招牌执照”(Business Premise and Signboard Licenses),才能名正言顺地“开门营业”,正式开展业务。这类执照的申请流程虽然地方性较强,但其背后是对项目本地化合规的全面检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地方规划和公共安全标准。

(1)法律依据与管辖机构:分级管理,地方特色

与联邦层面的MIDA不同,这类营业执照由各州和地区的地方政府(例如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政厅DBKL、毗邻吉隆坡的八打灵再也市政厅MBPJ等)依据各自的《商业贸易、营业和工业执照法令》颁发。因此,不同地区对营业执照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根据工厂所在地,详细了解当地的规定。

(2)申请前置条件——跨部门的联动审批:协同合作,全面保障

地方政府的营业执照申请并非一项独立的行政程序,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前置审批。这充分体现了马来西亚政府在投资审批中倡导的“全政府”理念,即通过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来确保项目全面合规,从不同维度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和规范。在向地方政府提交营业执照申请之前,企业必须首先获得以下部门的批准:

  • 职业安全与健康部(DOSH):证明工厂的运营环境符合员工的安全标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 环境局(DOE):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对废弃物处理、污水排放和气体排放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力求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消防与救援局(Bomba):证明工厂的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逃生通道都符合安全标准,确保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能够有效应对。

(3)申请流程与挑战:多方协调,专业指导

营业执照的申请流程通常包括准备公司注册文件、工厂租赁协议或买卖合同(这些合同通常需要加盖印章以示法律效力),以及上述前置部门的各项批准文件。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协调这些不同部门的审批。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无法按期启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商业计划。因此,在选择工厂地址时,中国投资者务必进行细致的尽职调查,并积极咨询本地专业的律师或顾问,以确保所选地点符合所有地方性和行业特定的要求,避免后续不必要的麻烦。


4. 外籍雇员就业准证:引进人才的“通行证”

对于需要派遣中国籍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或监督人员到马来西亚工作的企业来说,获得“外籍雇员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简称EP)是其核心人才合法入境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这是确保企业国际团队能够顺利协作,将先进经验和技术带到马来西亚的关键。

(1)法律依据与核心机构:移民管理,人才引流

EP准证主要由马来西亚移民局(Immigration Department of Malaysia)颁发,并由其下属的外籍人才服务部(Expatriate Services Division,简称ESD)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协调。然而,对于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行投资的企业,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在外籍员工职位的审批方面,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它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外籍人才的需求进行评估。

(2)准证类别与核心条件:分级管理,精准匹配

EP准证根据申请人的月薪和职位的重要性,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这不仅反映了薪酬水平,也体现了马来西亚政府对外籍人才质量和灵活性的考量。

  • EP I类:适用于月薪达到1万令吉或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类准证的有效期最长可达5年,并且可以为申请人的配偶和子女申请家属准证,享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家庭团聚的便利。
  • EP II类:适用于月薪介于5000至9999令吉之间的中层管理和专业人员。这类准证的有效期最长为2年,同样可以为家属申请随行准证。
  • EP III类:适用于月薪介于3000至4999令吉的非行政职位,通常要求申请人拥有特定技能或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准证的续签次数受到一定的限制,旨在鼓励企业在满足短期需求的同时,逐步培养本地人才。

此外,EP准证的申请人通常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例如大学学历的申请人需有至少3年工作经验,文凭持有者需有5年,而技术证书持有者则需有7年相关工作经验。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引进的外籍人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素质国际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3)申请流程与战略考量:两步走战略,合理规划

EP的申请流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1. 雇主注册与职位审批:首先,公司必须在ESD注册,且最低实缴资本要求通常不低于25万令吉。随后,公司需要向MIDA或ESD申请**外籍员工职位(Expatriate Post)**的批准。这一阶段的审批核心标准是,公司必须能够充分证明该职位为本地人才尚无法胜任的关键岗位,或需要特定国际经验才能履行的职责。
  2. 个人准证申请:在职位获得批准后,公司才能为具体的个人申请EP准证。申请文件通常包括申请人的有效护照、雇佣合同、学历证明、详细的个人简历以及最新的体检报告等。整个过程需要细致的准备和专业的指导,以确保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环境局批准书:绿色发展的“守护者”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理念的日益重视,获得环境合规的批准已成为制造业项目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国,我们也一直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马来西亚,这份“环境局批准书”(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DOE Approval)是确保项目对环境影响可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

(1)法律依据与核心职能:依法治污,保护生态

环境合规的核心法律基础是《1974年环境质量法》(Environmental Quality Act 1974,简称EQA 1974)。这部法案旨在预防、减少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为马来西亚的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保障。环境局(DOE)作为主要的监管机构,肩负着执行该法案并审批相关环境报告的重要职责。

(2)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的强制性:高风险项目的“必答题”

根据EQA 1974的严格规定,对于《1987年环境质量(规定活动)令》中列出的“规定活动”,项目在实施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EIA),并获得DOE的批准。这些“规定活动”通常涵盖那些对环境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大型工业项目,例如:

  • 化学品生产:生产能力超过每日100吨的化学品制造项目。
  • 石化产品:所有石化产品制造项目,不论规模大小,都需进行EIA。
  • 废弃物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

EIA报告是一个全面评估项目对环境潜在影响的过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3)非EIA项目的合规要求:全方位考量,未雨绸缪

即使项目不属于EIA的强制范围,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环境合规。事实上,所有工业项目在规划阶段都应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估(Site suitability evaluation),以确保项目选址得当,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有效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如噪音、异味、废水排放等。这充分体现了马来西亚政府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也要求投资者承担起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6. 保税工厂执照:出口企业的“金钥匙”

对于那些以海外市场为主要目标,将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申请“保税工厂执照”(Licensed Manufacturing Warehouse,简称LMW)无疑是获得显著税务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战略举措。这份执照犹如一把“金钥匙”,能为出口导向型企业打开一道便利之门。

(1)法律依据与核心职能:简化流程,助力出口

LMW执照依据《1967年海关法》(Customs Act 1967)由马来西亚皇家海关部门(Royal Malaysian Customs Department,简称RMCD)颁发。该执照的核心功能是允许制造商在无需预先缴纳关税和销售税的情况下,进口那些专门用于生产出口制成品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和机械。这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简化了通关手续。

(2)申请条件与核心优势:严格把关,惠及企业

要获得LMW执照,企业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条件:

  • 先决条件:申请者必须已经持有MIDA颁发的制造执照或《制造执照豁免确认函》。这再次证明了马来西亚各类证书之间紧密的关联性,体现了政府对制造业投资的整体规划。
  • 出口要求:企业必须承诺在连续12个月的运营期间内,其总产量的80%或以上用于出口。这项条件明确了LMW执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服务国际市场的企业。
  • 物理要求:工厂必须是永久性、坚固且安全的建筑,并且设有独立的原材料存储区、成品存储区和生产区。清晰的区域划分有助于海关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免税进口物料的规范使用。

LMW执照为出口导向型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通过免除进口关税和销售税,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改善现金流,从而有效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和吸引力。

(3)运营合规与报告义务:透明管理,依法经营

获得LMW执照后,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海关部门的各项规定。这包括定期(通常是每月和每年)向海关提交详细报告,准确记录免税进口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成品产品的去向。对于需要在本地市场销售的部分产品,企业必须事先获得MIDA的特别批准,并按照规定补缴相应的税款。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LMW执照被撤销,甚至面临法律处罚,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运营的合规性。


7. 产品强制性认证:进入市场的“品质证明”

在产品制造完成后,要合法地在马来西亚市场销售,某些特定产品必须获得“产品强制性认证”(Mandatory Product Compliance Certification),通常由马来西亚标准与工业研究院(SIRIM)负责。这份认证好比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品质证明”或“安全通行证”,它确保产品符合马来西亚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和性能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1)法律依据与核心职能:国家标准,权威认证

SIRIM认证由SIRIM QAS International管理,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马来西亚《1998年通讯与多媒体法》等相关法规。SIRIM QAS International作为马来西亚唯一的国家级认证机构,肩负着为一系列产品进行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的重任,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把关者。

(2)强制性认证范围:涉及民生,保障安全

并非所有产品都需要强制性SIRIM认证,但以下类别的产品通常被列为强制性管制范围,这主要集中在与公共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

  • 无线通信产品:包括业余无线电设备、GSM移动终端(手机)、陆用移动无线电设备、宽带无线接入(BWA)设备、IMT-2000第三代(3G)蜂窝移动终端以及短程设备(SRD)等。这些产品需要确保其无线电波符合规定的频谱和功率,避免干扰。
  • 家用电器及关键零部件:例如断路器、插头、电线电缆、开关、照明设备、空调和冰箱等。这些产品直接关系到家庭用电安全,因此有严格的电气安全和性能标准。

(3)申请流程与战略考量:本地注册,全球互认

申请SIRIM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是,申请人必须是在马来西亚本地注册的公司。这再次印证了SSM公司注册是所有本地化运营合规流程的起点和基石。申请流程通常包括提交申请表、公司注册文件、产品的相关测试报告(例如国际认可的CB证书,这可以加速认证过程)、以及必要时进行的工厂检查和产品功能验证。拥有国际互认的测试报告,如CB证书,可以大大简化和加速SIRIM的认证过程,避免重复测试,从而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


8. 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的“坚实盾牌”

除了上述七大行政执照外,对于任何现代制造业企业而言,保护其**知识产权(IP)**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护盾。在马来西亚,虽然知识产权保护不以单一的“证书”形式存在,但其法律体系健全,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保护,确保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尊重和维护。

(1)法律依据与核心机构:国际接轨,法治先行

马来西亚的知识产权体系由马来西亚知识产权机构(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Malaysia,简称MyIPO)管理。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成员国,并且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这些国际协议确保了其知识产权法律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为跨国企业提供了熟悉的法律框架。

(2)核心知识产权类型与法律要点:全面覆盖,多重保障

  • 专利(Patent):依据《1983年专利法》(Patents Act 1983)受到保护,有效期为自申请日起20年。要获得专利,发明必须具备新颖性(全球范围内未公开)、创造性(非显而易见)和工业实用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国际申请,可以简化在马来西亚的后续国家阶段申请流程,高效地进行全球专利布局。
  • 商标(Trademark):依据《2019年商标法》(Trademarks Act 2019)受到保护,有效期为10年,可续期。令人欣喜的是,马来西亚已加入《马德里议定书》(Madrid Protocol),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提交一份单一的申请,在全球多个成员国获得商标保护。这显著降低了中国品牌进行国际布局的成本和管理复杂性,是品牌出海的利器。
  • 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马来西亚目前没有专门的成文法来保护商业秘密,其保护主要基于普通法中的“保密义务侵权”原则和合同约定。一项信息要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并受到保护,通常需要具备保密性、商业价值,并且权利人已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因此,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NDA)和竞业禁止条款,并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管理制度,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核心策略。

结论与行动建议:战略规划,共赢未来

回顾马来西亚的投资准入流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紧密配合的合规体系。成功在马来西亚设立制造业务的关键,在于将这七大核心证书的申请,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1)证书的生命周期关联性: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 **公司注册(SSM)**是所有流程的起点,为企业提供了合法有效的法律实体。
  • **制造执照(MIDA)**是核心,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资质,并与马来西亚国家的产业政策紧密挂钩,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的重要工具。
  • 外籍员工准证(EP)、**保税工厂执照(LMW)环境局批准书(DOE)**则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例如是否需要外籍人才、是否以出口为主、对环境是否有特殊影响)而展开的特定功能性审批。
  • **营业场所执照(地方政府)**则构成了所有前置审批的最终验收,是企业合法经营的最后一道关卡,确保了企业在当地的物理存在和经营合法性。
  • **产品认证(SIRIM)**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最终门票,而其申请资格又往往回溯到最初的公司注册。

这犹如一个精密的齿轮组,每个齿轮都不可或缺,协同运转才能推动企业在马来西亚平稳前行。

(2)从合规到价值创造:放眼未来,政策红利

合规,仅仅是企业运营的底线。真正智慧和成功的投资者,会主动利用这些证书背后所蕴含的政策红利,将合规流程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通过满足MIDA制造执照所设定的高标准(如CIPE、MTS比例或高附加值),企业不仅能顺利获批,更有机会申请马来西亚政府提供的丰厚税务激励,这正是政府鼓励优质投资的体现。

新媒网跨境认为,马来西亚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种类繁多,极具吸引力,主要包括:

  • 新兴工业地位(Pioneer Status, PS):获得该地位的企业,可享受为期5至10年、法定收入70%至100%的所得税豁免。这对于投资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能大大减轻税负。
  • 投资税收减免(Investment Tax Allowance, ITA):获得ITA的企业,可在为期5至10年的时间里,对其合格资本支出(如购买机器设备、建设厂房等)享受60%至100%的津贴,这些津贴可以用来抵扣企业的应纳税收入。

这些激励措施,无疑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马来西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通过深入了解和积极利用这些政策,中国企业不仅能在合规的框架下稳健经营,更能实现成本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最终在马来西亚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成功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malaysia-huge-investment-china-7-key-licenses.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在特朗普总统执政的2025年下半年,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马来西亚凭借其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文章重点介绍了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需要了解的关键证书,包括公司注册证书、制造执照、营业场所及招牌执照、外籍雇员就业准证等,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于 2025-09-27
查看人数 12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