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河北跨境暴赚2902亿,新增企业创新高!
在燕赵大地上,素来不乏实干家的身影。自古有冀商闯关东,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如今,更有新冀商勇闯全球,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海外市场“卷”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并非简单地重复过去,而是以一种极致化的创新与奋斗,书写着河北外贸的新篇章。
新媒网跨境获悉,石家庄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902.9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近1.8万家,比去年同期新增了2235家,同比增长14.2%,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新高。这组数据,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是河北企业积极求变、加速出海的生动注脚。
虽然企业数量的增长不能完全等同于跨境电商出口的增长,但它无疑折射出河北企业蓬勃的活力和坚定的决心。相较于一些沿海省份,河北在跨境电商领域起步或许不算早,但凭借其独特的“卷文化”,硬是在全球市场中闯出了一番事业。这里的“卷”,与其说是盲目竞争,不如说是一种对极致效率和性价比的深度挖掘。
品类“卷”:剑走偏锋,挖掘蓝海
河北跨境企业的第一个“卷”,体现在对品类的独到眼光上。当别人在红海中厮杀时,他们却敢于剑走偏锋,瞄准那些看似“不好卖”“不赚钱”的产品,将其打造成新的增长点。
来自唐山滦南县“中国钢锹小镇”的华庭中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翘楚。想象一下,一把钢锹,沉重、笨拙,运输成本高,流通性也不强,似乎与轻巧、易运输的跨境电商产品格格不入。然而,华庭中晖团队却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了这片几乎空白的“蓝海”。
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行动。在“中国钢锹小镇”宋道口镇,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很快被搭建起来。2020年,一款橘黄色手柄、碳纤维材质的钢锹横空出世,其独特的工业美学和实用性能,迅速征服了美国消费者。
如今,华庭中晖的钢锹产品频频登上外媒购物平台的热销榜单。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该公司就出口了超过50款钢锹,销售额高达2400万元。这不仅仅是华庭中晖的成功,更是河北优质钢铁制造业基因在全球市场的一次精彩亮相。正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加上河北深厚的工业底蕴,才成就了这段看似不可能的商业传奇。
创新“卷”:洞察潮流,技术攻坚
除了品类上的差异化竞争,河北跨境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洞察上,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敏锐度。他们深知,要想在全球市场立足,必须紧跟潮流,甚至引领潮流。
以“中国毛巾之乡”高阳为例。你或许不知道,全国每生产3条毛巾,就有1条出自高阳。依托这份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东飞纺织品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抱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宏愿。
2023年春季,东飞公司敏锐地捕捉到海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消费者开始青睐素色,尤其是高饱和度的亮橙色、亮黄色等。这并非简单的颜色变化,背后是对品质和视觉冲击力的更高要求,对染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面对技术难题,东飞公司没有选择妥协,而是积极寻求与本地染厂龙头企业的合作。历经无数次的试验与打样,他们最终成功攻克了高饱和度素色产品的染色技术瓶颈。凭借这些色彩鲜明、品质过硬的素色毛巾,东飞公司在外媒购物平台等渠道“织”出了更大的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其销售额更是突破5000万元大关,较2023年翻了一番,再次证明了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价格“卷”:薄利多销,产业支撑
当然,在河北的出海大军中,除了那些精耕细作的头部企业,还有无数中小企业选择“薄利多销”的策略,以极致的性价比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一件售价不足五十元的军大衣,每件利润可能只有寥寥几元,但凭借巨大的销量,卖家依然能实现可观的日净利润。
你或许在外媒电商平台上见过那些价格令人惊叹的产品:不到50元的军大衣,售价个位数的雨伞和T恤……这些在国内电商平台上掀起消费热潮的低价“爆款”,很多都打着“made in 河北”的标签。因此,不少国内电商从业者戏称来自河北的企业是“价格屠夫”。
新媒网跨境认为,无论是何种“卷”法,其背后都离不开河北深厚的产业基因和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内卷”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小时候“卷读书”是为了走出大山,长大后留在家乡的“卷月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种长期浸润在极致竞争环境中的河北人,注定能在全球这个“极度内卷”的跨境电商大舞台上,玩转得风生水起。
河北跨境电商爆发的三重共振:天时、人和、地利
河北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绝非偶然,它是“天时、人和、地利”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天时:政策与平台双向赋能
从“天时”来看,政策支持和各大电商平台的招揽,为河北跨境电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河北早在2021年就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号召,并提出了多项具体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综合试验区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400亿元。
2023年,河北省又进一步出台了《河北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十条政策》,并于2025年得到更深入的落实。这些政策为河北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坚实的保障。其中,特别强调了支持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知名平台、支付机构和龙头企业,以及大力推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带”模式等,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跨境生态。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外媒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也将目光聚焦于产业带卖家,纷纷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招商计划。以2025年廊坊经洽会为例,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重量级平台悉数到场,与河北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的近200家企业深度对接,向这些充满活力的产业带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实现了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
人和:勤劳智慧,成本优势
“人和”方面,河北的优势体现在其独特的劳动力结构和较低的生活成本压力上。一位来自河北的网友曾形象地描述道,河北人似乎“自带‘卷’基因”。小时候为了更好的教育机会而“卷读书”,长大后没能走出去的则在“卷月薪”,这种根深蒂固的奋斗精神,使得河北的人力成本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更令人称道的是,河北农村地区独特的家庭作坊模式。自家宅院稍加改造,就能变成生产车间,租金成本几乎为零。全家老小齐上阵,共同参与生产,不仅凝聚了家庭的力量,也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再加上农业用电的低廉电费,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河北卖家在保持极致低价的同时,仍能留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并将节省下来的成本投入到营销推广、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地利:区位优越,产业集群
在“地利”方面,河北相较于同样拥有人力成本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更为优越。它紧邻京津,拥有天津港、秦皇岛港等重要港口,交通四通八达,物流效率高,运输成本低。这为跨境电商产品的快速出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河北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孕育了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从石家庄的生物医药,到唐山的钢铁,再到保定的纺织品,这些特色产业带集群不仅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支撑,也为跨境电商突破地域限制,将“河北制造”销往全球市场,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城市亮点:河北跨境电商版图
石家庄:多元产业的电商高地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石家庄无疑是河北省跨境电商发展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城市。目前,全市已培育建设了21个跨境电商产业园,主导产业涵盖纺织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以晋州纺织产业带为例,这里聚集了800余家纺织企业,形成了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帽、毛巾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其营业收入高达147.15亿元,同比增长10.5%。令人振奋的是,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整体有所下降,但同期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晋州产业带的帽子、围裙等品类通过跨境电商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唐山:钢铁之城,全球连接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唐山跨境电商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24年,唐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交易额已达到252.6亿元,占唐山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7%。根据该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唐山港沿海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二位,跨境电商交易额更是实现了9.1%的增长。
唐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钢铁、陶瓷、装备制造等,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坚实基础。其钢铁产业已建成门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的供应链体系,钢铁及周边产业营业收入稳定在万亿元以上。除了前文提到的华庭中晖,河北津西、唐山骏楠等跨境企业也依托唐山强大的钢铁产业,在保持极致成本优势的同时,成功将钢铁产品销往了全球多个市场,为“中国制造”赢得了声誉。
保定:老牌产业,焕发新颜
在河北外贸的“双子星”石家庄和唐山之外,外贸实力稳居第三的保定,产业实力同样不容小觑。曾经闻名全国的白沟箱包,以及如今享誉全球的高阳纺织(毛巾),都源自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第三方大数据测算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保定已培育了1300余家跨境电商应用企业,在外媒亚马逊平台上的累计卖家数达到286个。2025年,保定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步伐从未停歇。2025年4月,保定正式获批设立中国(保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批复的15个新设试验区之一,这无疑为保定跨境电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保定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48.05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外,张家口、秦皇岛、衡水、沧州等地也拥有各具特色的传统产业带。这些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正在持续放大,共同推动着河北跨境电商的快速崛起,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卷王们的阿喀琉斯之踵:成也低价,败或也低价
尽管河北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但从各地实践来看,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等多方面,绝非一蹴而就。以保定市为例,其对外贸易虽有增长,但在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的双向赋能链条上仍有提升空间,产业优势向外贸优势的转化也还不够充分。
河北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无疑证明了“极致性价比”的强大威力。然而,真正的全球商业战场,并非只在于价格的低廉。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数据显示,目前河北拥有的734个淘宝村中,超过八成的产品仍以代工为主,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两成。
这种过度依赖低价、缺乏品牌支撑的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极易被模仿和取代,最终往往导致恶性价格战,不断压缩所有参与者的利润空间。以河北白沟的“网红包包”为例,曾经有近千家箱包作坊生产同一款产品,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邻里之间互相压价抢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内耗最终损害的是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觉醒与转型:告别“价格屠夫”,拥抱“品牌出海”
面对这些挑战,觉醒的河北已经踏上了一条艰难而坚定的转型之路。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7月,河北石家庄海关积极响应号召,出台了《石家庄海关支持河北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这些政策旨在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可复制的制度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商品实行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等便利化措施,为河北跨境电商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为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
可喜的是,如今一批河北卖家正在积极告别“价格屠夫”的旧标签,努力拥抱“品牌出海”的新身份。前人的成功案例也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证明了河北跨境电商企业完全具备实现品牌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河北明尚德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家曾为星巴克代工生产“猫爪杯”的企业,自2009年起便高瞻远瞩,开始朝着自主品牌出口的方向发力。如今,它已经成功打造出6个自主品牌,产品涵盖多个系列2000多种玻璃制品,成为“河北智造”的典范。
新媒网跨境预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扶持的进一步加码,以及企业品牌意识的普遍觉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河北跨境卖家加入到探索品牌化发展道路的队伍中来。属于河北卖家的跨境电商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从最初的价格竞争,到如今更注重品质、创新和品牌塑造,这场转型之路或许漫长而充满挑战,但方向已经清晰明确。未来的全球市场上,“河北制造”将不再只是“便宜”的代名词,它将代表着高品质、高价值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hebei-cross-border-290b-trade-record.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