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FTC出手:虚标“美国制造”,百万罚款!
眼下,美国市场上的风向似乎又变了。自从特朗普先生再次担任美国总统一职,咱们能明显感觉到,他那套“让美国再次伟大”、“制造业回归”以及“美国优先”的经济策略执行得是雷厉风行,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那真是打得火热。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制造”(Made in USA)这个标签,一下子又成了市场的焦点,重新焕发了生机。
新媒网跨境获悉,许多美国本土的消费者对“美国制造”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购买印有这个标签的产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支持本国产业、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爱国举动。这背后,还蕴含着对产品品质的深层信任。许多消费者普遍认为,本土生产的产品往往遵循着更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所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自然更有保障。特别是在食品、婴幼儿用品这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种对“美国制造”的偏好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者们宁愿多花些钱,也要买个安心、买个放心。
根据最近的市场数据分析,与“美国制造”相关的搜索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嗅觉敏锐的商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市场热点,纷纷盯上了“美国制造”这个标签,想尽办法在自己的产品页面描述中加入相关关键词,以此来提升产品的曝光率和最终的转化率。然而,一些不那么规范的操作,比如夸大宣传、滥用标签等行为,很快就引起了美国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毕竟,市场的规范运营,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来说,都是基石般的存在。
就在2025年7月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式出手了。他们向四家在美经营的零售企业发出了警告信,核心内容就是要求这些公司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美国制造”标签的各项法规。同时,FTC还特地致函给亚马逊和沃尔玛这两大电商巨头,明确指出在他们的平台上,可能存在一部分第三方卖家在商品宣传中虚假声称产品是“美国制造”的情况。FTC此举,无疑是在提醒这些平台方,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加强平台自身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审查机制,确保交易环境的公平公正。
对此,沃尔玛方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应,态度非常坚决。他们表示对任何第三方卖家的不合规产品都将采取“零容忍”政策,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会立即将相关商品下架处理。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各大电商平台对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审核将变得异常严格。如果卖家的产品不符合规定,不仅可能面临被下架的风险,更严重的甚至会招致高额罚款。提到罚款,这里有个案例值得大家警醒:早在2021年,有一家知名的工具品牌,就因为将从中国进口的零件在美国组装后,却声称产品是“美国制造”,结果被FTC重罚了100万美元。这笔巨额罚款,无疑给所有抱着侥幸心理的卖家敲响了警钟。
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和监管态势,卖家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认真审视并整改自身的产品宣传。有些卖家为了抢占这波“美国制造”的红利,不惜在商品标题或者图片上大肆突出“美国制造”的标识,即便他们的供应链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本土化。这种短视的行为,无异于是在走钢丝。按照FTC的官方定义,只有当产品是“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制造”时,才能在不附加任何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堂堂正正地标注为“美国制造”。
具体来说,这意味着产品必须满足几个非常严格的条件。首先,产品的核心部件和关键原材料,必须是在美国本土生产制造的。其次,整个生产环节的最终组装或者主要的加工流程,也必须在美国境内完成。最后,即使允许有极少数非关键的零部件或者极小部分的制造成本来自其他国家,但它们在产品总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必须是微不足道的。
好在,目前FTC的行动还停留在发出警告信的阶段,而不是直接开出罚单。这对于卖家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整改窗口期”。大家还有机会进行自查自纠,及时调整。千万不要等到罚款真的来了,才后悔莫及。
所以,作为卖家,我们应该立即采取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第一,就是立即停止任何不实的宣传。无论你的产品包装上、Listing描述中,还是广告宣传图片里,只要有任何不符合“美国制造”真实情况的内容,都必须马上撤下。避免因为持续的违规行为,而招致更严重的处罚。要知道,监管部门的每一次警告,都可能预示着下一阶段的严格执法。
第二,务必彻底自查产品的供应链。你需要非常细致地梳理产品的原材料究竟是从哪里采购的,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在哪里完成,最终的组装地点又是在哪里。只有这样,你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产品是否真的符合“美国制造”的严格要求。这是一个溯源的过程,也是确保自身合规的关键一步。
第三,如果你的产品经过自查,确实是符合“美国制造”标准的,那么一定要将所有相关的产品资料妥善保存。比如,原材料的购买合同、详细的生产记录、物流单据等等,这些都是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审查时的有力证据,以备不时之需。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第四,如果你的产品目前并不符合“美国制造”的要求,也大可不必焦虑。这意味着你需要调整你的运营策略,不再仅仅依赖“产地标签”来吸引消费者。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的设计感、优化产品的使用体验、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者在性价比上做文章。要知道,优质的产品本身,才是最持久的竞争力。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现在做跨境电商,特别是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平台,合规经营已经不仅仅是建议,而是最基本的底线了。除了备受关注的“美国制造”标签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标签和认证,也是卖家们必须严格遵守的。
比如,针对出口到欧盟市场的多种商品,都必须清晰地标注能效信息,特别是最近还新增了不少品类,这都需要卖家提前进行检测并上传相应的能效标签。再比如,那些含电池的产品,如果想要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进行电池注册,并提供相应的注册号。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环境负责。
还有原产国标签,对于所有跨境进入欧盟或英国的商品来说,都必须提供清晰准确的原产国信息。这是海关清关和市场溯源的重要依据。此外,欧盟针对非食品类的消费品,还要求必须标注有效的欧盟负责人信息,这意味着你的产品在欧盟境内必须有一个“责任人”。
另外,一些无线设备如果具备充电功能,还需要特别标注充电功率等信息,并且要配备特定接口,以确保兼容性和安全性。而对于发往英国亚马逊仓库的货件,现在则需要提供有效的IEN(Import Entry Number)标签,如果没有这个标签,你的货物甚至可能被限制发货。
总而言之,做亚马逊也好,做其他跨境平台也罢,你会发现政策法规只会越来越趋于严格,市场的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卖家们更要保持一颗谨慎之心。与其每天绞尽脑汁去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风口标签”,不如踏踏实实地把重心放在产品本身上,不断打磨产品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把精力投入到合规经营的方方面面,这才是确保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持续盈利的根本之道。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