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发薪:330% APR惊人!跨境出海别踩雷!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数字金融科技的浪潮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其中,“按需发薪”(Earned Wage Access, EWA)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它允许劳动者根据实际工作时长,在传统发薪周期到来之前,提前提取已赚取的工资,从而提升了资金的灵活性。这项服务不仅关乎个体的财务健康,也牵动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我们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理解其发展脉络、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约在2015年前后,一批富有远见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开始挑战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传统薪酬支付体系。彼时,多数企业仍固守着每月或每两周一次的固定发薪周期,这种模式虽然便于管理,却常常让那些面临突发开销或需要提前支出的劳动者感到捉襟见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按需发薪(EWA)服务应运而生。
这项服务的核心机制在于,它能够将未经审计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中的原始数据,实时转化为可供查询和提取的数字工资余额。通过手机应用或其他平台,劳动者可以清晰地查看自己已经工作并积累的收入,并根据需求选择提前支取部分资金。这种前所未有的即时性与灵活性,迅速捕获了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按需发薪服务便独立发展成为人力资本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兴类别,被成千上万的企业采纳,惠及了数百万劳动者。
美国金融科技专家杰森·李(Jason Lee)先生,他目前担任数字银行Chime的企业负责人,同时也是金融科技公司DailyPay和Salt Labs的创始人。作为曾深度参与其中并领导一家早期EWA公司的业内人士,直到2022年,对于这一模式的发展,他有着独特的观察与体会。他指出,尽管按需发薪服务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目前仍有许多雇主对此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和合规性两方面的顾虑。
首先是成本问题。随着按需发薪服务的普及,一部分劳动者逐渐形成了长期使用这项服务的习惯,甚至每月多次提取工资。然而,许多服务提供商会对此收取小额手续费或订阅费。这些看似不高的费用,日积月累下来,对频繁使用的劳动者而言,可能每年会累积数百美元的额外开支。这不仅增加了劳动者的财务负担,也引发了雇主对其员工福利实际效果的担忧,毕竟一项旨在缓解财务压力的服务,不应反过来成为新的开销。
其次是复杂的合规性挑战。按需发薪服务在本质上触及了金融、劳动和税收等多个领域的监管边界。例如,提前支付工资是否构成贷款行为?所收取的手续费是否符合高利贷法律的规定?这些问题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规定,使得服务提供商和雇主在法律层面临不确定性。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纽约州总检察长在2023年就曾对两家按需发薪服务提供商提起诉讼,指控其违反了州内关于高利贷及其他相关法律。这表明,在缺乏统一清晰的监管框架下,按需发薪的健康发展将持续面临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按需发薪行业内部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回应路径。第一种是主动调整服务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有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二种则是积极推动立法变革,以期改变规则来配合其既有的服务模式。从目前来看,该行业更多地采取了后一种策略。通过游说、提交请愿书和公共关系宣传等多种方式,行业致力于推动各地出台针对按需发薪的专门法律。
截至2025年,经过多年的努力,美国已有11个州通过了专门的按需发薪法案。这些法律通常旨在为服务提供商提供某种程度的豁免,使其在贷款、资金传输、工资转让和工资扣除等方面的监管要求上获得更清晰的指引或减轻负担。然而,这11个州的人口总和仅占美国总人口的约15%。这意味着,对于其他85%的人口以及他们所在的州份的雇主而言,按需发薪服务的合规性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种地区性的法规差异,无疑增加了全国性推广的难度和复杂性。
杰森·李先生认为,如果按需发薪公司能重拾其在行业创立之初所展现出的那种创新精神,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免费且普惠的工资提取服务。他观察到,在国际上,已有少数服务提供商开始尝试这种免费模式。在国内,他也希望能够“成为你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那种改变”,从而引领按需发薪服务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美国创新支付协会首席执行官布莱恩·泰特(Brian Tate)先生曾表示,“靠工资度日的美国人理应获得更好的服务”。当按需发薪服务受到法规威胁时,行业的回应确实不应仅仅停留在改变法规条文上,更应聚焦于提升自身的软件代码和技术解决方案。
从长远来看,按需发薪行业不应继续向劳动者收取提前获取自己劳动报酬的费用。雇主也不应被要求通过工资系统来代扣这些费用。同时,期望美国50个州的金融和劳动监管机构能够就此达成一致的批准意见,这在实际操作中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就曾指出,某些按需发薪服务的年化利率(APR)可能高达330%以上,这在经济上是难以持续且不公平的。而纽约州总检察长也曾警告,这种模式可能导致“依赖循环,有可能对个体员工的生活造成严重的经济破坏”。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者应当能够便捷地获取他们的劳动报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获取报酬”与“为获取报酬而付费”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理想状态下,按需发薪服务能够成为劳动者迈向财务进步的第一步。当工资发放的频率更为规律时,按小时计薪的劳动者将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财务规划,并更倾向于储蓄,前提是他们不会因为提前获取自己的资金而受到惩罚。
这一切的实现逻辑其实非常简单:最理想的按需发薪方案,应当是能以最低成本惠及最多人群的服务模式。得益于当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已经完全有可能提供一种既全面合规,又完全免费的服务,并且还能逐步引导用户养成储蓄的习惯。回溯历史,在按需发薪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银行透支费用普遍高达35美元一笔;然而,到了2025年,我们看到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提供免费的透支服务。这说明,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曾经需要付费的金融服务可以逐步走向免费和普惠。按需发薪服务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迈入其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无论是专注于电商、物流、支付还是其他服务领域,我们都应密切关注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的最新动态,特别是按需发薪这类旨在提升劳动者福祉和企业效率的创新模式。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都为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国出海企业和跨境劳动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了解其合规性与成本结构的演变,有助于我们预判未来可能的商业机会和风险,从而更好地规划自身的战略布局。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wa-330-apr-shock-cross-border-risk.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