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大港口大罢工!62艘船滞留,黑五旺季恐凉凉!
年终大促的战鼓声已经擂响,对咱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这无疑是铆足干劲、冲刺业绩的关键时刻。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等全球购物狂潮近在眼前,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备货、发货工作,整个行业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欧洲的物流网络却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消息——工人大罢工!这无疑给咱们的年终冲刺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让不少卖家朋友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
新媒网跨境获悉,最近,欧洲两大核心港口——位于荷兰的鹿特丹港和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因为劳资纠纷,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罢工。这直接导致了货运的严重延误,让原本就紧张的全球供应链再次面临严峻考验。这不仅是物流上的挑战,更是对我们跨境卖家应变能力的一次大考。
先来看看荷兰的鹿特丹港。周三下午,那里的码头绑扎工人启动了长达48小时的罢工。他们此次行动的诉求非常明确: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我们知道,劳动者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发出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别小看这绑扎工作,它可是港口作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负责将沉重的集装箱稳稳地固定在船上,确保海上运输的安全。一旦这环节停摆,那APM、ECT等几大主要码头的集装箱作业就将彻底瘫痪,所有的船舶装卸和靠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几乎是寸步难行。
荷兰FNV工会也证实了,所有负责鹿特丹港绑扎业务的员工都积极参与了这次行动。这意味着,在罢工期间,没有了捆扎工的配合,任何船舶都无法进行装卸作业,整个港口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鹿特丹港务局的发言人虽然对外表示,现在评估罢工的具体影响还为时尚早,但从前线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有不少集装箱船的周转时间被明显拖长。更让人担心的是,当地的抗议者们还计划在10月10日封锁轨道,如果这一行动真的发生,那港口的拥堵情况恐怕会雪上加霜,让本就紧张的物流状况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与此同时,欧洲的第二大港口,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也未能幸免于难。这里的罢工行动,主要是因为工人们对近期联邦养老金方案的不满而发起的。这一波罢工同样导致了港口货物的大面积停滞。据统计,目前已经有62艘船舶滞留在港口内外(其中北海区域46艘,港内16艘)。平常每天能处理60到80艘船舶的吞吐量,现在竟然锐减到了可怜的31艘。一些原本计划驶向安特卫普的船只,不得不被迫改变航道,寻找替代港口,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航运的时间成本和操作的复杂性。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严峻状况,全球知名的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也坐不住了,迅速接连发布了两条紧急通知。他们明确告知全球客户,两大港口的罢工事件已经“超出合理控制范围”,对欧洲航线造成了严重干扰。马士基虽然正在积极协调应急计划,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但供应链中断几乎难以避免。他们也郑重建议广大货主们,务必及时关注货物延误的风险,提前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将可能的影响降到最小。
鹿特丹港和安特卫普港,这两座港口在欧洲海上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连接欧洲与全球的枢纽,更是无数跨境商品流向欧洲消费者手中的重要通道。可以说,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次的“双港罢工”,并非偶然,而是欧洲劳工行动的又一次延续。继法国、意大利等地的港口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后,这无疑是对欧洲物流网络发出的又一次重大警示,提醒我们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也敦促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物流难题待解
老实说,劳工罢工在欧美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简直可以说是“常客”了。从港口工人到物流司机,各类劳资纠纷此起彼伏,频繁地扰动着全球供应链,这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对咱们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这样的情况一次次地提醒我们,国际贸易的道路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拦路虎”。
就拿去年旺季前夕的经历来说吧,那原本是咱们卖家们铆足劲儿,准备实现销售爆发、赚取全年利润的关键时期。但当时突发的罢工事件,还是打得广大跨境卖家措手不及,不少人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当时,美国亚马逊的员工工会联合国际卡车司机兄弟会,就曾发起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规模罢工。参与人数据说达到了上万人,罢工范围覆盖了美国当地的多个热门仓库。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等地的仓库货物大量积压,许多本应在节日期间送达的订单,最终都无法按时交付,这让不少卖家不仅流失了客户,品牌声誉也受到了影响,损失可谓是相当惨重。
进入今年年初,法国的港口罢工事件也持续发酵,给欧洲物流带来了新的困扰。其中,法国CGT港口和码头联合会更是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罢工活动。这对咱们跨境卖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根据法国运输和物流公司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每罢工一天,就会造成高达4000万欧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心惊。与此同时,由于法国港口停转,许多原本计划运往法国的集装箱,不得不改道至其他欧洲港口卸货,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卖家的运输时间,也额外产生了不菲的运输成本,让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对咱们跨境卖家来说,罢工导致的物流停摆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货期延误,直接错过了销售窗口。想想看,欧洲的消费者们通常会在11月左右集中备货圣诞礼品,如果咱们的货物因为罢工而滞留在港口,无法及时抵达,那将彻底错失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等重要的销售峰值。这可是一年中最宝贵的销售机会,一旦错过,就意味着大量的潜在订单化为泡影,一年的辛苦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其次,就是成本失控的风险会陡然增加。由于港口拥堵导致货物无法按期完成通关和交付,集装箱滞港费、仓储费等各种额外费用就会不断攀升。这些费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中小卖家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资金压力,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此外,如果货物长期滞留,还可能面临过期、损坏等风险,进一步加大损失。更重要的是,物流的不确定性还会影响到客户的信任度。原本承诺的送达时间无法兑现,消费者自然会感到不满,轻则取消订单,重则可能永久流失,对品牌形象造成长期损害。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罢工状况,咱们跨境卖家必须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将风险降到最低。新媒网跨境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核查货物状态。了解货物具体停留在哪个环节,是港口、码头还是已经改道。其次,要迅速启动备用方案。这可能包括联系其他物流承运商、考虑海铁联运或空运等替代方案,甚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货策略。再次,对已下单的客户进行及时、真诚的沟通和安抚,说明情况,提供解决方案或补偿措施,尽量降低消费者流失的风险,维护好客户关系。同时,内部也要及时调整销售计划和库存策略,避免更大的损失。
总的来说,本次欧洲港口工人的罢工事件,再次深刻地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这给我们所有跨境卖家敲响了警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仅仅依靠单一的物流渠道或被动等待情况好转是远远不够的。
对咱们中国跨境卖家而言,与其被动地应对罢工冲击,不如主动出击,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抗风险体系。这意味着我们要提前布局,进行供应链的多元化管理,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关注全球劳工动态和地缘政治风险,提高信息的灵敏度;更要学会创新应变,将危机转化为拉开竞争差距的机遇。只有那些能够提前谋划、快速反应、善于从挑战中学习的卖家,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全球市场竞赛中占据主动地位,行稳致远,最终实现更大的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ports-strike-62-ships-bf-season-doom.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