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CBAM施压!2000亿欧元撬动中国跨境绿色新商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各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持续推出新的举措。在这一背景下,欧盟于2025年持续推进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旨在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费用,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减碳进程。与此同时,欧盟也同步宣布将为受该机制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资金,以协助它们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并加速绿色转型。
这项措施不仅是欧盟气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新的考量。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CBAM机制及其配套的援助策略,对于制定未来的贸易和投资策略至关重要。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深层考量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3年过渡期开始实施,并计划在未来几年逐步全面生效。这项机制的核心在于,要求进口到欧盟的特定商品,根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支付相应的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碳泄漏”,即企业因欧盟内部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将生产转移到碳排放法规较为宽松的国家,从而导致全球碳排放总量并未减少。
从欧盟的视角来看,CBAM是其实现气候中和目标的关键工具之一。通过引入这一机制,欧盟希望能够激励其贸易伙伴加速自身的减碳进程,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更公平的“碳价”环境。目前,受CBAM影响的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水泥、化肥、铝、电力和氢气等碳密集型产业。对于这些行业的国际贸易参与者而言,准确核算和报告产品的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
“全球欧洲”新工具:助力低碳转型
为了缓解CBAM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欧盟方面宣布将通过一项名为“全球欧洲”(Global Europe)的新工具提供发展援助资金。根据一份欧盟策略文件,该工具计划在2028年至2034年期间投入2000亿欧元的预算,并设定了将其中30%的资金用于气候和环境相关支出的目标。
欧盟的策略文件指出:“随着CBAM的逐步生效,我们计划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球欧洲’工具,支持发展中国家在脱碳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需求,以符合该工具30%的气候和环境支出目标。” 这项举措旨在回应贸易伙伴对欧盟新立法的担忧,加强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并支持更广泛的监管改革。为此,欧盟还将动员成员国的经验,并利用技术援助与信息交流工具(TAIEX)来推动清洁转型。
这些资金援助将有望帮助发展中国家投资于减少工业排放和向清洁能源转型。这反过来也能有效降低它们在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时所需的成本。此外,在可持续和资源高效技术标准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也被欧盟视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能源事务专员丹·约根森(Dan Jorgensen)表示,欧盟不会因为贸易伙伴的担忧而撤销其气候法律。相反,布鲁塞尔方面希望将重点放在投资能够对双方都有益的清洁产业上,例如在非洲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氢气生产。约根森补充道:“在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国家的范围内,无论是考虑可能的融资协议还是技术援助,我们都将非常开放。” 他强调,欧洲无意从绿色转型中退缩,但同时也会倾听合作伙伴的关切。
对中国跨境行业的影响与应对
欧盟CBAM及其配套资金援助策略的推出,对中国跨境行业而言,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转型升级的机遇。
挑战维度:
- 成本增加风险: 对于向欧盟出口钢铁、铝、水泥等碳密集型产品的中国企业而言,CBAM意味着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出口成本。企业需要准确核算产品的碳足迹,并为相应的碳排放支付费用,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供应链调整压力: 为了满足欧盟的碳排放要求,相关行业的中国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其生产流程和供应链,引入更清洁的生产技术和能源,这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
- 合规性要求提升: CBAM对产品碳排放的报告和核查提出了严格要求,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体系,以确保符合欧盟的法规标准,这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
机遇维度:
- 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CBAM的压力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动力。那些能够率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低碳化、甚至零碳化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先机。这符合我国“双碳”目标的长期发展战略。
- 拓宽绿色技术合作: 欧盟的“全球欧洲”资金将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对于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工业减排方案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机会。例如,中国企业可以与受援国合作,提供技术、设备或解决方案,助力这些国家实现低碳发展。
- 提升国际竞争力: 积极响应CBAM要求,并自主进行绿色升级的企业,不仅能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还能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迈进。
- 参与全球绿色标准制定: 欧盟在强调国际合作中提到了可持续和资源高效技术的标准化。中国作为重要的制造大国和技术创新者,可以借此机会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标准的制定,输出中国经验和方案,提升在全球绿色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 新能源市场拓展: 欧盟对在非洲等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氢气生产的关注,也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等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展望与建议
全球气候治理已是大势所趋,欧盟的CBAM及其配套的援助机制,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体现。对于中国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项法规的调整,更是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模式深度变革的信号。
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持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动态跟踪: 密切关注欧盟CBAM的实施细则、涵盖产品范围以及“全球欧洲”援助机制的最新进展,理解其对相关行业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 碳足迹管理: 积极投资并建立自身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和管理体系,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为未来的合规性要求做好准备。
- 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将减碳视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加大在清洁生产技术、新能源应用、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绿色竞争力。
-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关注“全球欧洲”援助机制下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项目机会,探索与这些国家在绿色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空间。
- 提升供应链韧性: 审视并优化现有供应链,考虑将绿色标准纳入供应商选择和管理流程,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效率。
面对全球绿色转型的大潮,中国跨境行业应以更积极、开放和前瞻的姿态,将外部挑战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在全球绿色经济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u-cbam-force-200bn-euro-fuels-green-biz-china.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