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sy暴利幻觉!新手3月血亏万元,广告吞噬30%利润!
总有人跑来问我一个问题:“老师,我没啥电商经验,想去Etsy上试试跨境电商,您说我能赚到钱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我通常不会直接给出“能”或者“不能”的答案,而是习惯反问一句:“您为什么偏偏看中了Etsy呢?咱们国内电商平台选择也挺多的呀,或者其他一些跨境大平台,您怎么就盯上了它?”
通常,对方的回答里会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觉得国外的消费者特别偏爱手工原创的东西,这方面需求旺盛,感觉“有搞头”;二是身边真有人靠Etsy赚了不少钱,看到了活生生的榜样。
你看,短短一句话,就暴露了两个核心点。第一个是大家对Etsy平台“手工原创”这个独特定位的认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差”或者“认知差”;第二个,则是身边真实案例带来的强大激励。
认知差:手工原创的“高价幻觉”
很多刚接触Etsy的朋友,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既然是“手工原创”,那肯定就能卖出个好价钱,利润空间也大。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外行人看热闹”的例子。我绝不是在嘲讽,因为想当年我还是个Etsy小白的时候,也曾天真地以为“手工制作就等于高溢价”。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逛国内批发市场,发现一个手工香薰蜡烛的成本可能就几块钱人民币,可一上Etsy,差不多的东西却能标价几十美金。这巨大的差价,确实让人心动不已,觉得这简直就是个“金矿”啊!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面上的高售价和低进货价之间的差额,却忽略了这中间被隐藏起来的巨大成本,这些成本直接吞噬了所谓的“利润”,让最终能真正落入口袋的钱大打折扣。简单来说,售价减去进货价,远不等于你实际能赚到的净利润。
新媒网跨境获悉,在跨境电商的舞台上,尤其是像Etsy这样对品质和时效有要求的平台,有几个隐性成本是新手卖家特别容易忽略的:
- 国际物流成本: Etsy对物流时效性是有一定要求的,海外买家习惯了高效便捷的配送。如果你想提供优质的物流体验,比如选择国际快递,那费用肯定不低。一个包裹从国内寄到欧美国家,运费往往就能占到商品售价的很大一部分。而且,还要考虑清关、税费以及可能出现的延误风险等。
- 高标准材料成本: 既然是手工原创,那产品对材料的质感、环保性、安全性都会有更高要求。这跟普通量产商品使用的廉价材料完全是两码事。比如,制作一件手工皮具,选用进口头层牛皮和国内普通二层皮,成本差距是巨大的。优质的材料才能做出真正有“手作温度”和“品质感”的产品,而这恰恰是海外买家愿意买单的基础。
- 人工及时间成本: 手工制作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耗时耗力,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如果你把自己的制作时间换算成小时工资,你会发现这个“人工成本”其实非常高。从设计、选材、制作、打磨,到包装,每一步都需要精雕细琢。这笔看不见的“时间成本”,很多新手卖家往往没有计算在内,或者有意无意地将其忽略了。
- 售后服务成本: 海外买家,尤其是对手工品这类带有情感属性的商品,往往要求比较苛刻,对细节非常在意。一旦产品出现一点瑕疵,或者与描述不符,退货、换货、补偿,甚至差评,都可能接踵而至。跨境退货的运费高昂且流程复杂,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这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售后成本。一个差评,更可能对店铺信誉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 平台费用与支付手续费: Etsy平台本身会收取上架费、交易佣金,再加上国际支付通道的手续费,这些零零总总加起来,又会削掉一部分利润。这些都是做跨境电商避不开的“硬性支出”。
- 推广成本: 这是大多数外行人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吃大亏”的成本。通俗来讲就是广告费。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被更多人看到,你可能需要在Etsy站内投入PPC(按点击付费)广告,或者在站外的社交媒体(比如Instagram、Pinterest、Facebook等)进行引流和推广。
很多新手卖家在Etsy选品时,往往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选择那些自认为“有创意”“手工感十足”的产品。但问题是,这种“创意款”往往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意味着,在茫茫多的同类产品中,你的宝贝想要脱颖而出,几乎都得靠广告推广来增加曝光。
而这些推广费用,尤其是Etsy站内的关键词广告,一个点击可能就要几美金。看着产品售价挺高,但广告费吞噬利润的速度却同样惊人。很多时候,推广成本能轻易达到产品售价的30%甚至更高,这么一算下来,原本以为能大赚特赚的产品,扣除所有成本后,很可能就变得不赚钱了,甚至还会亏本。所谓的“手工溢价”再诱人,也经不起高昂推广成本的消磨。
有榜样:“别人的成功”真的能复制吗?
第二个新手卖家常提到的理由,就是“身边有朋友靠Etsy赚到钱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在网络上,我们看到一些“月入数万”的成功案例,总会觉得有些不真实,毕竟数据真假难辨。但如果身边真有朋友,比如他靠卖手工皮具,半年内在Etsy上赚了十几万,这种近距离观察到的成功,带来的冲击力是非常直接和真实的。
这种成功的案例,自然会让人心生羡慕,并忍不住想:“既然他能行,我是不是也能行?”于是,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油然而生。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人赚钱的商业模式,到底有没有可复制性? 因为,只有当一个商业模式具有可复制性的时候,它才真正具备模仿和学习的价值。
新媒网跨境认为,许多人在Etsy上赚到第一桶金,往往离不开两个核心要素:一是平台红利期,二是运气。或者,我们也可以更精炼地总结为一点:那就是时机和运气。
想想看,早些年在Etsy平台发展初期,入驻的卖家数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很多手工品类都还是“蓝海”市场。那时候,只要产品有点特色,或者赶上某个小众品类的爆发,即便运营经验不足,也可能因为平台流量倾斜和竞争较小而“瞎猫碰上死耗子”,意外地挖到“金矿”。
很多早期尝到甜头的人,可能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手工技艺积累,也没有什么系统化的电商运营知识,他们纯粹是在平台的红利期,恰好选对了一个竞争小的手工品类,然后就稀里糊涂地赚到了一笔钱。这样的成功,与其说是能力使然,不如说是时代和运气的眷顾。
然而,今天的Etsy,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随着平台知名度越来越高,入驻的全球卖家数量也呈几何级增长,各种品类的竞争都变得异常激烈。当年的“蓝海”很多都变成了“红海”,甚至“血海”。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运气”就想轻松复制别人的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可能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一套完全不同的竞争法则。所以,看到别人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去分析其背后的逻辑、资源和时机,而不是盲目地照搬表面现象。
我的Etsy探索之路:从亏损到顿悟
讲了这么多别人的故事,也该说说我自己了。上面提到的那两个问题——对手工溢价的“幻觉”,以及对别人成功模式的“误解”,其实我都真真切切地经历过。我当初选择Etsy,也是因为听人说“手工原创在国外很好卖”,然后就一头扎了进去,满怀憧憬地投入其中。
也许是我当时太过天真,对跨境电商的复杂性毫无概念。为了把产品做好,我没日没夜地设计图样、亲手制作、反复打磨,然后还要精心拍摄照片、撰写产品描述,再上传到店铺里。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个“手工梦想”中。三个月下来,我总共只出了区区5单,这离我的预期相去甚远。更让人沮丧的是,其中一单还因为国际物流延迟,被一个海外买家留下了差评。这一来二去,算上材料、时间、物流等各种成本,我粗略一算,竟然亏了近万元人民币。那段日子,真是又累又心酸,信心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转机发生在一次和手工圈朋友的交流中。他无意中提到,某段时间陶瓷手工品在Etsy上非常火爆,需求量很大。我当时虽然对陶瓷制作了解不多,但听到这个消息,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决定去尝试一下。
我连夜赶制了几个风格简约的陶瓷杯,也没来得及找专业设备,就是用手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简单编辑了一下就匆匆上架了。说实话,我对运营技巧一窍不通,心里也没抱太大希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不到一周时间,这些简陋的陶瓷杯竟然陆续出了148单!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振奋感和巨大的信心。那一个月里,店铺的销售额达到了三千多美金。
这笔意外的成功让我意识到,也许我之前努力的方向错了。于是,我开始疯狂地研究陶瓷工艺,学习烧制技巧,不断地开发新的陶瓷产品,并尝试优化我的产品列表(listings),学习如何更好地展示产品,撰写吸引人的描述。
但仅仅因为这次小小的“爆单”,我就赚到很多钱了吗?答案是:没有!虽然这次经历让我扭亏为盈,也确实赚了点小钱,但远没有达到我预想的“一夜暴富”。
真正让我赚到第一桶金的,其实是另一次机缘巧合。在后续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一款非常有意思的“手工陶瓷香薰炉”。当时我只是觉得这个品类的竞争相对较小,而且产品本身也有些特色,就决定尝试制作并上架。结果,我再次踩中了海外“居家香氛仪式感”兴起的潮流,这款香薰炉一下就爆火了,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次“机缘巧合”。因为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Etsy小白,对体系化的运营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都非常欠缺。可以说,我能取得那样的成功,至少一半以上要归功于运气,归功于我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合适的产品。
所以,我的第一桶金可以总结为:遇到了平台红利期的品类,再加上一个竞争相对较小的蓝海手工产品。 这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是赶上了红利期的品类,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那么即便订单数量看起来很多,也可能因为高昂的推广成本,导致最终不赚钱,甚至亏本。而如果只有蓝海手工产品,产品本身利润很高,但因为缺乏有效的运营技巧,无法获得足够的曝光,销量上不去,最终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有当你的产品本身具有蓝海特质(即竞争小、利润高),又恰好踩中了某个市场的热点或潮流(即处于红利期品类),并且辅以基本的运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盈利。
Etsy,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目前没有任何电商经验,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手工技艺,或者可以整合的供应链资源,我一般不会建议你盲目入局Etsy。
现在,那种随便上传个手工品就能爆单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Etsy的门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手工原创”四个字,但实际上,它背后的竞争一点也不比其他电商平台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隐蔽和激烈。
这里的门槛,绝不仅仅是资金的门槛。做手工原创,需要持续投入材料费、国际物流费、推广广告费,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它也有技术的门槛,包括你手工技艺的不断打磨和提升,以及对Etsy平台Listing(产品列表)的优化技巧,如何通过关键词、图片、描述来吸引目标客户。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文化差异的门槛。海外买家对“手工原创”的认知、审美和价值判断,与国内消费者可能大相径庭。你需要去研究他们的喜好,理解他们的文化语境。
没有经验的卖家,我更建议你先在国内电商平台练练手。国内平台规则相对熟悉,物流体系完善,沟通也方便,找个好老师带一带,一两个月可能就能上手,迅速积累经验。
但如果你直接跳到Etsy,你可能会耗费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还在折腾国际物流时效、研究海外客户的审美差异、适应Etsy平台严格的规则(比如知识产权审核等)。看着别人好像轻松赚钱了,自己却熬夜做产品、优化页面、处理跨国售后,结果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平台规则没搞懂,就导致店铺被限流甚至被封,那种心态上的崩塌,是非常打击人的。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Etsy,它并非毫无机会。Etsy的优点依然很突出:平台定位非常清晰,主打“手工原创”和“复古商品”。对于那些真正拥有独特手工技艺,能够创作出差异化原创产品的人来说,E这里的竞争相对其他大型综合电商平台要小一些,利润空间也比较高,而且回款速度也挺不错。这对于真心热爱手作,并愿意投入的匠人来说,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Etsy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甚至有些是致命的:它对产品的“原创性”要求极高,平台审核非常严格。此外,对于中国卖家来说,如果没有海外身份或相关资质,合规注册店铺并长期运营会面临不小的挑战,封店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Etsy平台对卖家资质和产品原创度的审核只会越来越严。如果你恰好拥有扎实的手工原创能力,并且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那么在合规开店方面,我们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协助和指导。但如果你只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既没有独特的手工技艺,也没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去应对跨境电商的复杂性,那么我真诚地建议你,不要轻易下场,免得最后精力和金钱两空。
Etsy毕竟还是个好平台,毕竟放眼全球电商市场,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比它利润率更高的专注原创手作的平台了。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有实力、有耐心的人的。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etsy-profit-myth-10k-loss-30pct-ads.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