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真相:80%销量头部独占,你的认知值百万!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根源往往不在别人身上,而是在我们自己。
前几天,偶然看到一位同行分享的文章,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说亚马逊平台对新卖家的订单量是有意设限的。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评论区里竟然还有一些朋友跟着附和,仿佛找到了自己销量不佳的“替罪羊”。当时我真想直接回复几句,但还是强行按捺住了。所以,今天想在咱们这儿,好好“聊聊”这个在我看来有些站不住脚的说法。我一直坚信一句话:你的认知水平,最终会决定你所经历的一切。
入行跨境电商这些年,可以说是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同行,也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产品。有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当然也有陷入低谷,举步维艰的日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类创业者,他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不短了,也勉强维持着生计,但生意规模却始终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打转,难以突破。每当问及原因,答案总是如出一辙:平台竞争太激烈了,或者就是平台在暗中操控订单。他们似乎从未真正停下来,认真审视过自己,更没有去思考,问题是不是出在了自身。
这种“外部归因”的心态,就像是给自己设了一道无形的障碍,让前进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他们习惯性地把失败归咎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从而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内在驱动力。而真正能够在这个波诡云谲的跨境电商海洋里乘风破浪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反求诸己、不断精进自我的探索者。他们明白,即便外部环境再复杂,也总有可以优化的空间,总有可以提升的维度。
就拿我们近期着手的一个新项目来说吧。之所以选择进入这个产品领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发现这个品类里,有一款产品已经上架好几年了,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而这个卖家同期还陆续上架了一大堆看似“五花八门”的产品,结果也都没能真正做起来。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将精力更加垂直、更加聚焦地投入到这个产品上,有没有可能,它就能被我们彻底“盘活”呢?这个想法,成为了我们投入新项目的重要起点。
许多时候,中小卖家在选择产品时,容易犯下“广撒网”的错误,希望通过数量来弥补质量或精细化运营的不足。他们天真地以为,产品线铺得越广,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资源的分散往往意味着力量的削弱。每一款产品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资金去研发、去优化、去推广。如果盲目铺设产品线,导致每款产品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全线平庸,甚至颗粒无收。这与我们提倡的“少而精”、“深耕细作”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我们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的电商领域,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需要深入理解“聚焦”和“专业”的力量。这不仅仅是选择一个产品,更是选择一种经营理念,一种市场策略。它要求创业者具备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能够抵制住眼前诱惑,拒绝盲目跟风,而是专注于一个点,将其打磨到极致。
我非常不能理解一些同行的“想法”,他们一边声声抱怨自己的产品销量惨淡,另一边却丝毫没有看到他们为了提升产品销量,真正做出过哪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要知道,在货架电商这类平台,想要脱颖而出,最核心的竞争点就是“曝光度”和“市场占有率”。你渴望销量能够持续提升,渴望生意规模能够快速增长,那么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你的产品能够被更多的潜在消费者看到,并且能够有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之前我跟朋友聊天时,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特别能说明问题:我曾深入分析过某个产品节点的市场表现,发现排名前三的产品,几乎占据了该节点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前五的产品,更是将60%以上的市场份额收入囊中;如果将范围扩大到前十的产品,它们则牢牢掌控着该节点80%以上的销量。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个产品节点总共竟然有超过4000款产品。虽然这4000多款产品中,确实有部分是错放品类的,但绝大多数都还是相对准确、符合该节点分类标准的。令人惋惜的是,这其中很多产品,上架了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却依然在七八十名开外徘徊,别说跻身前十,就连前五十都没有触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你告诉我,如何能够取得规模相对可观且销量稳定的成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个例子深刻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在数字经济时代,流量和注意力高度集中,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尤为明显。那些处于头部位置的产品,凭借其积累的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曝光、获得更高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而长尾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如果不能找到独特的定位和突破口,就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难以获得发展的机会。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电商平台上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在很多传统行业也屡见不鲜。中小型的创业者之所以一直做不大,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他们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可能体现在对市场规律的误判、对竞争本质的曲解,以及对自己能力和资源的错误评估。他们往往只看到了表面的困难,却没有深入探究困难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举个例子,不少卖家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性价比”。结果呢?产品为了追求极致的低价,导致毛利空间被压得极低,甚至微薄到难以承担任何形式的推广费用。这样一来,就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拉动销量、扩大规模,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低价导致低利润,低利润导致无推广,无推广导致无销量,无销量只能继续拼低价。这就像是给自己设了一个“死胡同”,越走越窄。
而我们新做的产品,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快的成长速度,就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看透了这一点,深刻认识到“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所以在定价策略上,我们果断地没有选择与那些一味追求低价的同行们进行无谓的“价格厮杀”。换句话说,我们从一开始就确保了足够健康的毛利空间。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拿出更多的比例和更高的金额投入到市场投放中。正因如此,我们的广告预算比大部分同品类的卖家和商品都要充裕得多,这为产品的快速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新媒网跨境认为,健康的利润率,不仅仅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更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燃料”。它赋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能够让企业在市场波动时依然保持稳健,在需要投入时能够果断出手。这种战略上的高瞻远打,远比短期的价格战术更具智慧和远见。
因为我们在正式推出一款产品之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细致入微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市场规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确认。我们会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市场调研手段,摸清目标市场的容量、增长趋势、竞争格局以及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这种对市场规模的精准判断,让我们相比不少同行而言,拥有了更强的确定性。
正是基于这份笃定,我们在备货的数量上,就会天然地比那些犹豫不决的同行们多出一些。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的单批备货数量足够大时,整体的毛利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就像是为我们的推广活动储备了充足的“弹药”。自然而然地,我们就会比同行们更有底气、更敢于投入资金去做推广,去抢占市场份额。这种前瞻性的规划和充足的准备,是我们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权的关键。
同样还是因为拥有了健康的毛利空间,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试错机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没有一劳永逸的策略,持续的测试和优化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健康的利润,让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资源去尝试不同的推广渠道、不同的营销文案、不同的产品迭代方向,即便某个尝试暂时未能达到预期,也不会伤筋动骨。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投入那么多渠道,进行如此大范围广告投放的核心原因。
这种策略,实际上跟个人资源的多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科学的商业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因为很多我们眼中的“保守”型中小卖家,他们的行为模式在本质上却并非真正的保守。他们规避风险的方式,往往是盲目开发大量不相关的产品,想着“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其中有一个“能成的”,这件事儿就算成功了。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广撒网”的方式,即使真的有某个产品偶然动销了,即使真的有某个产品看起来“成功”了,后续还有多少资源可以拿来加磅?有多少资源可以用来扩大规模?这些都是未知数,甚至可以说,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后续的资源支撑。这种表面上的“求稳”,实则是一种最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分散的策略,不仅稀释了有限的资源,也使得团队的精力和注意力无法聚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没有一款产品能够真正获得足够的投入和关注,从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而真正的“保守”,应该是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潜力的方向,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将风险降到最低。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个我们一直坚持的观点。虽然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转化率,但这并非我们应该纠结的重点。只要转化率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提升流量的规模。流量是电商的生命线,没有足够的流量基础,再高的转化率也只是“无米之炊”。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不少同行,他们的流量规模一直都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打转,美其名曰:“我已经尽力了,平台就这么大的流量。”这种说法,无疑是给自己找借口,而不是去寻找解决方案。实际上,平台的总流量往往是巨大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能力去争取到它,有没有策略去扩大你的“流量池”。
之前还有朋友跑来找我,咨询新产品的开发方向。结果我一看,他现在的主力产品还在八九十名徘徊,连百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恐怕都还没有达到。当时我给他的建议是:先别急着琢磨新品了,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想方设法把当前产品的销量往上提一提,把现有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
我知道,我说的这些话,一定会刺痛不少人,甚至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有的卖家一定会争辩说,自己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付出全部努力了,完全不知道还能怎么去获取更多流量。如果心里有这种疑问,不妨先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流量数据:去看看你的核心流量词,它们的曝光占比有多少?你付费广告投放的关键词,覆盖了多少精准用户?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在目标流量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
我们新媒网跨境预测,在未来,数据分析和精细化运营将变得更加关键。那些能够深入挖掘数据、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通过多元化渠道实现流量最大化的卖家,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都别说流量垄断了,哪怕你能够占据目标品类中30%以上的高相关性流量,那么基本上,你已经在整个品类里数一数二,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了。这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通过持续努力和科学规划,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所以,与其抱怨外部环境,不如从自身找问题,从认知上求突破,从行动上求精进。只有真正看清自己,才能在跨境电商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更稳。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